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于无声处播芬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08:06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朱永华

  如果您喜欢读书,那么您对它不会陌生;如果您是一位研究者,您很有可能已经从它那里受惠;如果您是一位具备文化意识的人,您一定对它心存敬仰。对,它就是湖南图书馆。作为我省最大的图书文献机构,湖南图书馆12月迎来它的百年华诞。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它一直在成长、在付出、在默默地撒播着文明的芬芳。

  在阳光风雨中走过百年历程

  湖南图书馆的成长与湖南人和现代文明的接轨是同步的。今天坐落在长沙韶山路的这座优雅庄重的图书馆有着非凡的前身。“开启民智,当以设图书馆为要务。”1904年3月15日,梁焕奎、龙绂瑞、魏肇文等12位思想解放的青年在《湖南官报》上发表激情洋溢的文章,积极倡导筹办省立图书馆。在他们的呼吁下,筚路蓝缕、众人拾柴,一座初具现代规制的图书馆终于在长沙定王台诞生。其时,馆舍简陋,藏书量也不多,1913年藏书才4.2万余册。在一批热心公益、敢为人先的人们的推动下,社会各界参与了热心捐助的活动。立馆以来,省内、国内贤达,国外友人包括官员、学者、传教士以及美国约翰雅礼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日本的滋贺县等都向省图书馆捐赠了大量的珍贵文献。

  省图书馆在成长中也经历了风雨挫折,战争年代,馆藏图书和设备被大量损毁,“文夕大火”让一部分图书付之一炬,在文革时期“破四旧”的风潮中,一批珍贵图书被无情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图书馆欣逢盛世,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省图书馆享有完全的事业单位待遇,财政拨款逐年递增,2003年文献购置费达到297万元。社会捐建的热度也更加高涨。目前,湖南图书馆已经成为国内大型的现代化图书馆,主体建筑面积达到7000平方米,藏书量达到340万册(件),形成中文书刊、外文书刊、地方文献、古旧文献、缩微文献、湖南家谱等较完善的文献书刊部类,图书管理实行了计算机化。去年,省图书馆成为全国“信息共享工程”湖南的中心站。据统计,1994年到2004年间,全馆共外借图书500余万册,远远超过以往任何年代。

  为全社会提供“文化福利”

  “图书馆就是借书看书的地方”。不错,这里汇集了众多的作为公共文化资源的图书资料,通过流通借阅,让每一个现代人都有机会接受知识文明的熏陶。上世纪初,青年毛泽东曾经在湖南图书馆自学励志,他感慨:“在这里读了很多的书,第一次看见了世界地图。”诸多湖湘学子像他一样,在这里通过书开启了智慧之门,找到了成功进步的阶梯,许多人把从这里吸取知识养料当作一日三餐一样不可或缺,许多人在这里寻觅到珍贵资料欣喜不已。一些人养成了习惯,每逢节假日就要到省图书馆来逛一逛。

  然而,湖南图书馆绝对不止是借书和看书的地方。从1985年开始,省图书馆参与“星火计划”,将现代科技引向农村,他们编辑刊物,定期送发。1986年以来,省图书馆工作人员走到100多个乡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他们每到一地,先以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吸引农民观看,然后再进行科普宣传、咨询和赠送书籍资料的活动。省图书馆还利用自己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课题跟踪服务。18年来,开展课题服务800余项,其中获得专利20项,开发新产品20项,有130项获得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省图书馆利用自己的品牌经常举办各种文化讲座,每年有几十场次,讲座题目涉及文学、书法、美术、法律、健康、时事、科技等诸多领域。2004年就邀请了尹世杰、何光岳、王兴国、卢光琇、何继善等20多位知名学者专家来这里讲课。读者们赞许:这是一所不用交学费的综合性大学!

  坚守先进文化的主阵地

  与图书馆一起奉献社会的是一群图书馆人。走过百年的省图书馆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湖南图书馆的前身“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员工们颠沛流离,冒着危险保护珍贵的图书。1937年,日军战机多次轰炸长沙城,定王台馆舍被毁。馆长黄淑范和工作人员带着6000余部珍贵图书,冒着被敌人枪炮击中的危险,把它们全部迁运至辰溪,使这批图书终得无恙。1945年,因“湘西会战”,馆舍又从长沙迁到沅陵梅村。即使在辗转流离中,省图书馆也从没有间断过自己的工作,每月接待读者2千来人。

  今天的省图书馆人承继了先人的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体现了一种同样难能可贵的奉献品格。身处“清贫”的文化单位,能够执著于岗位是需要一定的“定性”的。在省图书馆就有这样一批有“定性”的人,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与普通读者接触最多的是外借处,他们坐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一天接待数千个读者,重复着数千次简单而几近机械的动作。古籍部同志的工作就更显得单调枯燥了,他们守护着几十万册旧书,分类就包括经史子集、善本、复本、丛书、方志几十种之多。他们平时为这些书籍打扫灰尘,提供恒温恒湿的条件,每过一段时间还要让它们“晒晒太阳”,而他们自己是很难享受到外面的“阳光明媚”的。地方文献部的同志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搜集整理专题性的资料书籍,为了文献资料的完整,他们要下到民间“采风”,翻山越岭、走村问店,因为没有太多的经费,一方面要尽可能讲价,另一方面要省吃俭用,可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一年要征集到上千种颇富价值的地方文献。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省图书馆专门成立了剪报组,每年完成剪报专题40至50个,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大量的决策参考和科技信息。而这些全部是免费服务。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五光十色的场景,但是,湖南图书馆同样拥有读者心中赋予的崇高荣耀。2004年11月,前来考察评估的文化部专家组给它的评价十分中肯:湖南图书馆的读者群全国少有,有效地发挥了先进文化主阵地的作用。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