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价值含量:文化品牌的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08:34 南方日报

  建设文化大省

  啸父

  建设文化大省需打造更多的文化品牌,但擦亮现有的品牌也是当前的要务。这两方面的共同要求,是提高文化品牌的价值含量。

  文化品牌都是价值的体现。著名的文化品牌更是各时代、地域、民族和各方面价值的典范。冠以“第一”和“最”的品牌,代表着人们对某种价值的追求。电影杂志封面女郎代表美貌和演技;世界百富榜乃至中国百富榜代表的是财富和商业精神及智慧;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不少体现着全球性的普世价值;吉尼斯世界大全不断膨胀,受到世界的热捧,甚至有点趋之若鹜的味道,那里面价值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几乎包罗万象,但每一记录都是个别的。我将这些概括为元素价值(或通俗地称个别价值)。元素价值是相对于系统价值来说的,指其具有独特性,或者虽然并非独有,但在某些方面却包含突出的、独特的价值。

  广东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使其在中华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许多文化品牌是不可替代的。名人品牌中,古代的葛洪、惠能、陈白沙、湛若水,流放广东并与岭南文化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李德裕、李纲、韩愈、苏轼;近代的洪秀全、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容闳、孙中山等,现代的叶挺、叶剑英、陈寅恪等,人文荟萃,有不少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伟人和名人;文化品牌中岭南画派、粤剧、粤菜、粤语、广东音乐等,都是独一无二的;海上丝绸之路、阳江“南海一号”、“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等古迹的发掘,揭示了广东古代历史文化的亮点。记得余秋雨说过:有陈寅恪在,谁还敢说广东没文化?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大师知之者不多,知道者也多局限于学术价值,对其多方面的价值还缺乏充分的挖掘。陈寅恪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而且代表积淀很深的岭南文化,有岭南道家的“仙骨”;他是一种严谨而富创造性的治学精神的典型;他内涵着为学术和真理献身于象牙塔的慷慨情怀……他在岭南生长,他的精神是在岭南这种人文环境中发扬蹈厉的。向社会广泛传播广东这些文化资源的独特“家底”,并深入挖掘,作出时代的、人文价值的全方位评价,对擦亮广东文化品牌,提高它们的价值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文化品牌价值含量更重要的,也是当前更迫切的任务,是对现有历史人文资源进行系统整合。这在目前是相对被忽视的。

  系统整合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已成为典范的价值也是存在于价值系统中的结果。粤剧不可能离开广东(港澳旧属广东,同是粤语区)这片土壤,广东汉剧只有在客家群落中才能永葆其生机活力。花城只适合于表征广州这个地处亚热带生态群落中的现代大都市。岭南画派从近代崛起发展至今,始终离不开广东独特的生态、生活习俗和人文旨趣,不能脱离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离不开从未间断的对西方乃至世界文化全方位的开放。

  元素价值产生的影响力,比起系统价值要弱得多,这是需要重视系统整合的第二个原因。按照价值规律,系统内价值的耦合并非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价值量有可能呈几何级数增长。这要看系统配置是否合理。自然生态中的花朵比起室内插花美。广东人喜欢盆花更甚于插花,是深谙花文化之道的。一花独美,一枝独秀可能在无花无绿的环境中给人瞬间的惊喜。牡丹还须绿叶扶持,万绿丛中一点红,才显其生命美、生态美的韵味。带兵打仗也要系统论,诸葛亮被姜维偷袭,曾感叹:兵不在多,全凭调度得当,姜维真是将才。同样一条名江,塞纳河两岸闻名于世,与其巧妙地融合了浓郁的自然生态景观与厚重的人文韵味是分不开的。

  三是在一定环境和范围内可能是负面的价值,但在系统中却有着正面价值。劣势变为优势,就看你怎样在系统整合上下功夫。大吃冠军,喝啤酒第一,这种饕餮形象并无多少美感可言,但如果放在吉尼斯世界大全中又是一番风味。同样道理,个别价值放入更广大的地域和时间范围内并没有特别价值,却能因价值系统的整合而成为杰出的文化品牌。上海浦江两岸,一边是“古老”的近代建筑和使馆区,一边是集中了中国现代辉煌建筑的浦东新区,站在哪一边,人们都可能为其气势所动,这就俨然有了深远的文化积淀。而我们知道,论传统文化底蕴,上海可能处劣势,但“阿拉”善于突出30年代上海滩,叫响海派文化;论单个建筑,全国特色建筑能与之媲美者不在少数,但人家能将这些精华集中于浦江两岸,有机地烘托出辉煌和气派。通过系统整合,提高文化品牌的价值含量,是擦亮文化品牌的最重要手段,这对广东文化建设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