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赏南越古城去传统中轴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09:36 南方都市报

  广州倾力打造传统城市中轴线,重塑古街古民居起义路建三大广场

  相关规划已通过审批并进入实施阶段,以2010年为期限分三期建设

  2010年,来广州旅游有个地方不能不去——传统城市中轴线。

  人们大都知道广州正在天河区珠江新城一带建设新的城市中轴线,但要说老的中轴线在哪里,恐怕很多人答不出来。

  其实,北起孙中山纪念碑,南至海珠广场,西到解放路,东达吉祥路、教育路和回龙路,这片总面积123公顷的长方形区域,才是广州两千年来的城市中心。

  近日,《广州市传统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通过审批进入实施阶段。“云山珠水、一城相系”将成为传统中轴线的精髓。改善中山纪念堂周边环境、建海珠广场下沉小广场、在起义路建起义、维新、航海三大广场等项目进入了加紧实施阶段。

  本报讯昨天,记者从越秀区相关部门了解到,《广州市传统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已通过审批并进入实施阶段,传统城市中轴线北起孙中山纪念碑,南至海珠广场,总面积123公顷。规划建设将以2010年广州城市面貌一大变为期限,分三期进行建设。目前,中轴线建设改造的第一期建设已经启动。中山纪念堂周边及海珠广场的环境景观已经结合地铁建设进行改善,起义路正进行路面铺设改造。

  规划部门表示,传统中轴线的规划将引导城市发展。随着广州市东进南拓步伐的加快,城市格局进一步拉开,在天河区已逐渐建起城市新中轴线。广州的传统城市中轴线不仅关系到广州的历史,还与广州未来商贸、旅游、交通等一系列发展密切相关。广州还可借此打响南越文化的品牌。专家认为,传统城市中轴线和新中轴线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这种情况在国内外城市中虽然极为罕见,但它既能促进广州发展,也符合岭南文化的兼容性。

  中山大学教授、省政府参事黄伟宗介绍,两千年历史的城市在全世界并不多,在城市拓展过程城址没有迁移的更是罕见,广州是一个伟大的“例外”。无论从建筑学、方位学、规划学还是文化学上讲,传统城市中轴线对一座城市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就像城市的灵魂。传统城市中轴线一方面是城市的基础,赋予一个地方内在的文化底蕴,也形成该地方人的观念;另一方面,它又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支撑,只有充分注重广州的海洋性、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等根本特性,才能在广州未来发展中产生无限的经济价值。

  记者调查

  传统中轴不清晰湮没市井少人识

  广州市内,传统城市中轴线北起孙中山纪念碑,南至海珠广场,西到解放路,东达吉祥路、教育路和回龙路,这片总面积123公顷的长方形区域,是广州两千年来的城市中心,名胜古迹遍布、政府部门云集。

  昨日,记者从越秀山、中山纪念堂、市政府、人民公园、起义路、海珠广场一路走来。当问起人们“传统中轴线”时,几乎所有人都摇摇头说“不知道”。而知道的老人也是个大概印象。“中轴线”的概念已经模糊,已渐被人们淡忘。

  据了解,中轴线上的城市景观没有形成明显可感知的空间效果,缺乏特色景观及老广州风情的恢复再现,没有形成整体的合力。其中,见证广州历史变迁——特别是广州本世纪剧烈变革的起义路作为传统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却缺少标志性景观,一些现代化建筑破坏了传统风貌,甚至连路面也破损严重,这给传统中轴线的保护挖掘带来极大威胁。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政府参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黄伟宗指出,过去广州对传统中轴线的挖掘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对此,规划部门表示,在旧城改造中,广州的人民路、中山路部分历史传统街区已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为了使广州的传统历史文化不再遭受破坏,对城市传统中轴线的规划和保护挖掘势在必行,将争取尽早对传统中轴线进行规划建设,以避免文化遗产受损失。

  规划解读

  功能 四大功能区 旅游最彰显

  根据规划,充满生机又富有传统魅力的城市传统轴线空间,将体现广州古城文化及地方特色,成为集生态轴、历史发展轴及文化旅游轴为一体的城市公共活动场所。

  按照规划,传统城市中轴线将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域。越秀山公园与中山纪念堂是名胜旅游区、市政府与人民公园城市广场是行政办公区、起义路是历史文化休闲区、海珠广场及海珠南广场是商贸旅游区。为了突出中轴线地区的旅游功能,结合周边名胜古迹与商业区的分布情况,计划将中山五路、西湖路、惠福路、泰康路与沿江路定为商贸旅游路径。

  广州市传统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图

  制图/吴山

  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建设规划

  第一期结合地铁2号线的启用,改善中山纪念堂周边及海

  珠广场的环境景观,建设海珠广场下沉小广场。起义路基本改造完成,先期建维新广场及起义广场。越秀公园内进行林相改造。起义路作为传统中轴线的组成部分为市民及游客认知与认同。 第二期开展越秀山地区的梳理工作,拆除部分建筑,建设三元宫广场。建航海广场及周边建筑。起义路新的建筑界面基本形成,进一步完善街道设施及景观小品的建设。传统中轴线成为市民与游客乐于流连的公共空间。 第三期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旧城改造与许家祠绿地建设。海珠广场及解放路、教育路沿线空间成型及完善。传统中轴线地区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汇的、代表城市历史及形象的重要场所。

  建设

  2010年为期限分三期进行

  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建设将以2010年广州城市面貌一大变为期限,分三期进行建设(见左下表格)。

  第一期:结合地铁2号线的启用,改善中山纪念堂周边及海珠广场的环境景观,建设海珠广场下沉小广场;第二期:开展越秀山地区的梳理工作,拆除部分建筑,建设三元宫广场;第三期: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

  亮点

  三大广场进驻 起义路换新颜

  按照规划,历史文化休闲区的起义路将成挖掘开发重点,并将由北往南分别建起义、维新、航海三大主题广场,重现历史、变身“城市观光通道”。

  起义广场:据规划部门有关人员介绍,将在中山五路以南、西湖路以北,起义路上的广州公社边建占地10950平方米的起义广场,主要以革命史迹纪念为主题,沿线设置近代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纪念雕塑,使人们走近“广州起义”、了解广州民主革命的历史。

  维新广场:而在规划中,新建的维新广场则以反殖民反封建革命纪念为主题,主要是纪念“百日维新”的倡导者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广州的文化教育活动,地点大致设在西湖路以南,大南路以北区间路段。

  航海广场:据了解,起义路历史上是广州古城的航海门及玉带濠,因此,规划将在大南路以南和海珠广场以北的区间建航海广场和城市方位导向的“航海塔”,突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地位,展示“梯帆尤见外夷情”的繁华景观,主要是以古城文化古代风貌再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为主题。

  风格

  古城古街古屋 竹筒屋骑楼林立

  为了完好地再现中轴线沿线古城的风貌,专家考察了以往广州古时各种民居的形态,力图重塑古城街道及房屋。

  据了解,“竹筒屋”是广州第四次文物普查时在越秀区发现的,是广州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之一。“竹筒屋”由于面窄,进深大(两者之比为1:4至1:8),形似竹筒而得名,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商业发展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广州竹筒屋应运而生。目前竹筒屋比较集中的地方多见于市中心区,惠吉西路、盐运西、甜水巷和将军东、西街段更为集中和典型。

  规划提及,在起义路周边的高第街、盐运西街、维新横路等,将以“类传统民居”模式展现市民生活街道,带有闽粤传统的民居“竹筒屋”、骑楼将被大量保护和修复。

  远景

  北延南拓接云山珠水

  《广州市传统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中建议将传统中轴线向北延伸至白云山、向南延伸至珠江后航道,与城市新中轴线相呼应,以形成统一的城市空间架构,打造“六脉皆通海、青山伴玉城”的广州城。

  链接

  广州传统中轴线由来

  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北起孙中山纪念碑,南至海珠广场,西到解放路,东达吉祥路、教育路和回龙路,总面积123公顷,是广州两千年来的城市中心。广州古城发展至清代已经基本形成了贯穿越秀山、官署衙门、商业区的城市轴线雏形。

  民国初期是广州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1919年(民国八年)辟建维新路(起义路)旨在承继清代的城市布局,基本形成北起越秀山,南到珠江的城市中轴线。1918年改造原官府花园为现中央公园(人民公园),1929年建中山纪念碑,1931年建中山纪念堂,1934年建市政府大楼,至此基本形成了传统城市中轴线的格局。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