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十大怪”惊醒陕西人 专家破解“陕西现象”(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04:06 四川新闻网
  中国西部网消息
“十大怪”惊醒陕西人专家破解“陕西现象”(组图)
著名经济研究专家杨永善

“十大怪”惊醒陕西人专家破解“陕西现象”(组图)
青年经济学家杜跃平 本报记者 王警 摄

  “我们陕西就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省委书记李建国曾如此形象地介绍陕西。

  跪着的兵马俑,何时能够站起来?如何站起来?这一直是全省上下都十分关心的重大命题。

  而要回答“如何站起来”和“何时站起来”的问题,必须先回答“究竟是什么困扰着我们陕西”这个问题。相信答案和争论是很多的,因为陕西有很多问题需要真实面对和务实解决。诸如著名经济研究专家、高级统计师杨永善提出的著名理论“陕西现象”中的“十大怪”……

  “陕西十大怪”惊醒陕西人

  “浙江人从小事干起,陕西一些人只梦想着干大事;浙江人整天在家琢磨事,陕西一些人整天在琢磨人;浙江干部乐意陪商人,陕西一些干部喜欢陪领导;浙江人放水养鱼,陕西一些人放干水捉鱼、吃鱼;浙江人出外打工,陕西人在家打牌;浙江人注重经济关系,陕西人注重人际关系……”

  在陕西,人们都知道广为流传的“陕西现象”,也因此记住了一位对陕西经济社会文化敢于直言的人,即提出“陕西现象”的第一人———杨永善。杨永善长期从事经济研究与经济综合分析,而“陕西现象”就是其结合陕西实际提出的著名理论。

  什么是“陕西现象”?杨永善将之形象地比喻为“陕西十大怪”,即高新科技与比较滞后的经济并存;先进的文化与保守的思想观念并存;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与落后的基础教育并存;经济发达的关中地区与贫穷的陕南、陕北并存;实力雄厚的国防工业与薄弱的中小工业并存;部分高收入阶层与广大城乡居民的低收入并存;大量引进人才与一些单位浪费人才并存;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与闭门宰客并存;一些“实事虚干”与某些“虚事实干”并存;全国综合竞争力评价中,知识化、网络化的高名次与经济发展指标的低名次并存,等等。所有这些不协调的问题和特殊现象,即“陕西现象”。

  以下几份权威研究报告和统计数据便解读了这种现象:

  国家统计局编印的《2002年全国统计年鉴》所公布的权威数据资料表明,陕西的GDP总量、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出口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居全国第20、27、16、22、22、20、20、21位和第28位;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中指出,2001年以工业化、城市化和民主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的评价中,陕西排序位于上海、北京、天津、辽宁、广东等省市之后,居全国第13位;

  2003年8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有关部门组成的评价中心公布的最新评价排名中,陕西的农业、旅游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竞争力评价分别列全国第28、28、19位和第24位,排序普遍偏后……

  “‘陕西现象’提得好!早该提,而且该大张旗鼓地提!”社会各界对此理论高声叫好。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呢?只因它准确、全面、客观地点到了我们陕西的痛处和软肋。“陕西现象”,身处其中的陕西人最清楚,最着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的领导及许多省级各厅局的领导曾打电话与杨永善交流遏制“陕西现象”的对策。陕西多家媒体也以多种形式对“陕西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的讨论和剖析,“陕西现象”至今余波未息。

  杨永善开出医治“药方”

  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如何遏制甚至消灭“陕西现象”呢?

  杨永善认为,“陕西现象”之所以会出现,既有历史原因和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和其他诸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最要紧的是如何面对现实,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实现相互协调发展,遏制“陕西现象”的继续蔓延。

  杨永善提出,“解放思想”是遏制“陕西现象”的根本出路,陕西人要认真向兄弟省市学习,尤其学习浙江人敢想敢干的意识。解放思想一定要来真的、硬的、实的。陕西人的思想,应早点从实事虚干和虚事实干的思想状态下解放出来,千方百计抓住机遇,并为抓机遇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要早点、快点把科技知识转化为经济优势。”杨永善认为,陕西的知识和科技力量优势十分明显,在全国都是很有影响的,但是在目前瞬息万变、竞争相当激烈的时代,这些优势对陕西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有较大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一方面要紧紧抓住机遇,解决如何保持现有的优势,使其既不要落伍,又要开拓创新,赋予新的内容,使其升华;另一方面要迎接挑战,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使其尽快转化为第一生产力,转化为新经济优势,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陕西有一个现实情况,就是“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而在重工业中,陕西军工企业多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对此,杨永善认为,陕西应用足、用活中央政策,巧妙发挥在陕中央科研单位和国防工业系统高科技的优势,使其为陕西地方经济发展服好务,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我省各地的收入差距很大。如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性?对此,杨永善认为,陕西存在着少数地区先进,边远地区薄弱贫穷,大部分地区发展滞后的一些失衡状况。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陕西新经济发展不仅总体水平较低,而且区域差异较大。为此,应该通过“一线两带”战略的实施,来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农业发展的示范辐射作用,来推动全省农业的发展。

  专家献智遏制“陕西现象”

  如何面对现实,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实现相互协调发展,遏制“陕西现象”的继续蔓延。我们不妨听听我省许多经济学家的建议。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宝通深有感触地说,陕西是个科技、人才大省,但提到经济和收入,就成了“小省”和“穷省”。要遏制“陕西现象”必须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张宝通认为,陕西今后的发展重点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只有找准重点,陕西才能彻底改变“陕西现象”。

  张宝通表示,2003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发展劳务输出的有关决定就非常好,切合了陕西的实际。陕西的资本市场最短缺,就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农民从土地上“赶”出去,到外面去挣钱,农民物质丰富了,视野开阔了,思想观念自然就转变了。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下决心把劳务输出当作战略产业来抓,让陕西为西部创出一条发展之路。

  著名青年经济学家、西北大学教授杜跃平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我省要注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建立陕西区域创新体系;二是要加大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比重,为此应该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三要重视投资环境建设,很多投资者对陕西良好的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很感兴趣,希望在投资环境方面做得更好一些,资金的短缺也是制约陕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这方面,他认为关键在于政策能否落实,其中政府应当建设成为“诚信政府、服务政府、管理政府”。

  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郭立宏教授感慨地说,陕西有80万科研人员,综合科研能力全国排名第三,而陕西人均GDP却不高。如何破解“陕西现象”?他认为,必须转换机制。目前我省科研单位自身的改革进程缓慢,科技创新和市场之间存在脱节。科技创新,主要有两种推动机制,一种是供给推动,就是由国家下发科研任务,而科研成果再由社会选择,这必然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科研成果不适合社会需要,原先这在我国是主要模式,在陕西更甚。另一种是需求推动,由市场需求来选择科研任务,因此更加有针对性,而世界上主要也采用这种模式。应该改变过去科研单位只向政府负责而不面向市场的弊端,让市场来确定科研课题,完成科技成果转化。

  陕西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冯家臻则认为,与沿海相比,陕西民营经济仍很落后,发展遇到的障碍仍然有很多。建议省上进一步加大对陕西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从而使其为破解“陕西现象”出一把力。本报记者 李亦南来源:华商报【编辑:何俊】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