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连出现“胎盘宴” 一老人收集胎盘2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09:52 新华网

  大连产妇胎盘去向调查1

  产妇的胎盘都哪儿去了?

  在产房里听到宝宝的第一声啼哭,每一名刚当上妈妈的产妇都忘掉了自己的一切痛苦,而其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去问问自己身上掉下的另一部分——胎盘哪里去了。记者经一个多月走访调查后发现,在100名产妇中间,只有一两个人会想到要自己的胎盘。这一调查结果得到相关医院的认同,大连市沙河口区妇幼保健院的相关人士说,在该保健院,一个月大概只有一名产妇会要回自己的胎盘。

  产妇的行为为胎盘的流失打开了一个缺口,当社会上出现“胎盘宴”的时候,一些人不禁要问:大连产妇的胎盘都到哪儿去了?

  市民张书莹“荣升”为妈妈才一个月,她是少有的要走了自己胎盘的人。“我婆婆有讲究,说得把胎盘要回来,埋在树底下或自己家附近。据说这样可以让家里好。”婆婆说这是老辈人传下的规矩。

  张书莹虽然对此不确信,但还是尊重了婆婆的意见。她同时说,如果没有婆婆的意见,她是不会主动要胎盘的,她说:“要了都不知道怎么处置。”

  像张书莹这样主动要回自己胎盘的产妇很少。以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为例,从去年10月1日到今年9月30日在此生小孩的1278人中,一个月平均只有一个人要自己的胎盘。

  一位市民在接受随机采访时说,自己当初生孩子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要把胎盘带走。“就是到现在,还不知道胎盘是啥样的。”她说。

  和张书莹一样,丁涵也在上个月当了妈妈。“当时生下孩子的痛苦和喜悦让我忘了一切,我根本就没想到要自己的胎盘。不过听人说胎盘是大补的东西,有很多人吃它。想到自己的胎盘被别人吃了,心里挺不舒服的。”丁涵表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她也想把胎盘带走,自己处置。

  丁涵的妈妈说,当初想到把胎盘要回来留着给家里人用,一忙活就忘了。她说:“现在后悔也晚了。”

  大多数接受采访的新妈妈们表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她们愿意把胎盘要回来,因为毕竟是自己的东西。但自己也确实有些忌讳,因为医院没有对此征求意见,一旦自己讨要,怕住院期间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大连市沙河口区妇幼保健院的相关人士说,如果产妇坚持要自己的胎盘,一般会达到目的的,但院方会保证不让有问题的胎盘流出。“一些人是要把胎盘拿来吃,因为作为中药,胎盘有大补的功效。”该人士说。

  他介绍说,沙河口区妇幼保健院的胎盘被大连市疾控中心的相关人员收走了。该保健院预防保健科科长证实了他的说法,该科长说,这位来自大连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姓王,经常来收集胎盘,“我们这里还有他们提供的冰箱和包装盒呢。”保健院负责把产妇娩出的胎盘放到冰箱里,到一定时候,该人士会来收走,具体做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

  据她所知,这位人士在很多家医疗单位收集胎盘。“当初还是有文件的,但过了这么多年,大家也很少提文件。再说主管这件事的护士长已经换了很多人,现在这项工作都是口口相传,我觉得没有问题。”她说。

  大连市妇产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也说出了胎盘的去向: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生产工艺,胎盘被做成胎盘粉,为病人提供服务。“很少有人要自己的胎盘,包括我们院里的医务人员。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东西处理不好很麻烦。一些人要去之后只是埋了,造成资源浪费,不如造福更多的人。”该人士说。

  据了解,在妇产医院出生的孩子数最低点在一年5000人左右,胎盘的数量可参考这个数字。

  因为胎盘的药用价值,一些患有癌症和肝病的患者愿意买来入药。在各医院,通过不太复杂的关系就可以买到胎盘。

  那么,这位姓王的人士收集胎盘干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大量收集呢?

  记者致电大连市疾控中心,询问对各医院的胎盘如何管理,这位专门收集胎盘的人士是否是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记者得到的答复让事情变得复杂了。疾控中心相关部门的人士说,目前没有对胎盘的集中管理,更没有这样一个专门收集胎盘的人。

  而沙河口区妇幼保健院肯定地说,真有这样一个人,已经和他接触10多年了,当时还看到有关文件。

  为了证实该人的存在,她还称以前院里用的一些疫苗,是从他的手里领取的。“当时他说他的单位叫大连市卫生防疫站。”

  看来问题的焦点就在这位姓“王”的人士身上,他究竟是什么人?他收集的胎盘到哪里去了呢? 大连产妇胎盘去向调查2

  “神秘”老人收集胎盘20年

  他是一名70多岁的老人。20年前,当他还是大连市卫生防疫站一名流行病医生的时候,他已经在大连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下收集胎盘了。他现在退休了,但收集胎盘的工作一直延续到现在,因为“这件工作太危险,很多人不愿意做”。他就是本报昨日报道过的“神秘”的“王”。

  “神秘”人物今年72岁

  根据大连市沙河口区妇幼保健院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找到了这位“神秘”的“王”。“王”叫王述善,今年72岁,曾经是大连市卫生防疫站的流行病医生,从事肝炎传染病工作。

  “我是20年前在大连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下从事收集胎盘工作的。”王述善说,当时收集到的胎盘提供给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用来研制球蛋白,然后再提供给大连作为回报。后来该研究所停产,王述善收集到的胎盘转到了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现在一些保健院的冰箱还是这个研究所和大连市卫生局共同提供的。

  王述善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从全国收胎盘生产球蛋白。从1994年开始,这项生产暂停,最近5年开始利用胎盘开发新产品。

  王述善说,这项工作一开始是由大连市卫生局牵头布置,一直延续到现在。但目前的情况是,由于部门变换、人员流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这件事,也没有具体的管理部门了。

  “退休后我想把工作转出去,但没有人愿意接手,因为太危险。所以我就一直干着。”王述善说。

  从医院收胎盘9元钱一个

  目前王述善在大连十二三家医院定点收集胎盘,胎盘价格以前是6元钱一个,从2004年10月1日以后提高至9元钱一个。

  “现在做这项工作是考虑它的社会效益。”王述善表示,北京方面来拉一趟就得花费3000元钱,不挣钱。

  王述善说,以前肝炎流行时期,球蛋白是唯一的治疗和预防办法,后来有了疫苗,这件工作就没有当初那样受重视了。而且北京的那个研究所也改名了,完全走市场化的道路了。

  王述善去过北京的生产厂家,该生产过程是完全合乎标准的。他说:“这样才能减少通过胎盘传染疾病。”

  王述善不赞成产妇自己带走胎盘或者医院随便卖出去,因为这样做有潜在危险。他说,胎盘是中草药,叫紫河车,《本草纲目》里有记载。老百姓对它有印象,因此有人买回去自己吃。“我想让老百姓知道,胎盘传播各种肝炎和性病、艾滋病,危险性很大,家庭没有严格的设备最好不要服用。”王述善说。

  另外,王述善也希望医院不要为了眼前利益把胎盘流失出去,那样做同样很危险。

  1992年文件提供依据

  王述善所说的由卫生部门牵头统一收集胎盘有什么依据呢?

  在王述善提供的一份大连市卫生局1992年6月2日印发的文件中称:“为生产丙种球蛋白等生物制品提供原料,自1983年以来,我市有12所医院的产科病房为生物制品生产厂家提供人胎盘,由大连市卫生防疫站统一收集。生物制品生产厂家根据我市提供的胎盘数量,按比例返销给我市丙种球蛋白,用于控制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人胎盘的收集工作指定市卫生防疫站负责。由市卫生防疫站指定专人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参与人胎盘的收集和经营活动。”王述善说,管理部门的人员流动,已经使这个问题沉寂下来,只有自己还继续做这个工作。

  王述善说,他在收集胎盘的过程中也一直告诉医院,如果产妇有要的一定要给,不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毕竟现在情况和以前不一样了,个别医院都不愿意卖给我,因为卖给其他人能卖到50多元。”王述善叹息着说,现在也管不了人家,他只能把事情的严重性说出来。

  所收胎盘“用之于民”

  王述善说,这项工作一直是自己在做,所以可以确定他收集到的胎盘肯定不会流失到市场上去。

  王述善基本上一个月在大连市的医院收集一次胎盘,统一用车拉到大连一所冷库。等积攒了三四个月后,北京方面会出车来拉。车是专用的车,能够保证胎盘在途中不受污染。

  目前王述善还没听说过大连有饭店经营“胎盘宴”,但他还是担心有医院追求经济效益,把胎盘卖出去。因为一些曾经由他收集胎盘的医院,目前已经不和他合作了。

  自己的工作虽然是私人行为,但可以保证胎盘流向的渠道是正确的。王述善说:“这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担忧胎盘私下流失

  王述善一直认为胎盘作为一味特殊的中草药,管理应该统一。但自从10年前发过文件,近几年没有明确管理。他说:“本来是政府的行为,到现在变成私人行为了。”

  在这一点上,王述善认为沙河口妇幼保健院等医院做得一直很好,他和它们合作了很长时间,大家也有共识,认为胎盘私下流失出去会有传播疾病的危险,不如统一管理起来可以为民造福。

  但还是不能完全保证胎盘的去向,作为一名流行病医生,王述善对此一直很担忧。他说:“不是所有的胎盘都合格,一些存在疾病隐患的胎盘流失出去会有问题。”

  人胎盘目前究竟有没有统一管理呢?目前还是沿用1992年的规定吗?记者致电大连市卫生局,相关人士在了解情况后说,目前对人胎盘的收集管理情况暂不清楚,并称没有统一的管理,只是“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但没有对“国家规定”作出解释。

  大连产妇胎盘去向调查3

  胎盘去向报道引院方呼应

  沙河口区妇幼保健院与产妇签“知情同意书” 市中心医院决定产妇可带走合格胎盘 省卫生厅已向卫生部请示类似问题

  “医院作出将胎盘归还给产妇的决定,完全是出于对产妇利益的尊重。”昨天,大连市沙河口区妇幼保健院的相关人士说。

  当天,经过慎重的考虑和研究,该院决定对产妇胎盘的处置尊重产妇意见,即每一名进入该院候产的产妇,将在一份名为“胎盘处理知情同意书”的协议上签上自己的意见。

  这是本报连续报道《大连产妇胎盘去向调查》见报后形成的最大反响之一。

  昨天,沙河口区妇幼保健院的“胎盘处理知情同意书”已经与产妇见面,根据这份同意书,产妇将了解到,自己的胎盘自己拥有优先处置权,既可以自行处置,也可以委托医院免费代理处置,也将在“检验结果报告显示”一栏中看到自己的胎盘是否“健康”。

  她们同时也被告知,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为防止流行病和传染病的传播,如检验结果报告显示为(+)者,该胎盘将被医院拒绝带走。

  当天上午,在沙河口区妇幼保健院候产的准妈妈李男在“胎盘处理知情同意书”上签下自己意见,她放弃了对自己胎盘的处理权,委托该院代为处理。

  住在桃源街的李男说,医院的做法让她感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尊重。既然目前自己并不需要胎盘,还是把它送出去,可以为其他人服务。当天下午,她心情愉快地进了产房。

  昨天是沙河口区妇幼保健院实行该措施的第一天,共有19名准妈妈或家属签了同意书,值得一提的是,这19名准妈妈都放弃了对自己胎盘的处置权。

  其中一位产妇的妈妈原本打算要胎盘,后来又改变了主意,因为她不知道该怎么保存。她也认为胎盘能给别人带来方便,那是积德的好事。其他人的想法和她相似,大家一致认为,医院尊重了自己的权利,这让就医者很宽心。一位产妇说,如果不是有特殊的原因,一般人也不愿意拿着自己的胎盘,所以医院做出这样的姿态后,可要可不要的人可能都会选择放弃。

  作为在大连首家把产妇对胎盘处理的知情权形成协议的医院,沙区妇幼保健院称是在考量了医院的现状之后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该院之前一直遵循相关政策,对胎盘统一收集,虽然符合了相关政策,但也对产妇的利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该院相关人士介绍说,将胎盘归还给产妇,是医务人员讨论后达成的一致意见。大家认为,胎盘既然是婴儿的附属物,它的所有权当然就是产妇的。医院做出将胎盘归还给产妇的决定,完全是出于对产妇利益的尊重。该人士说,归还给产妇的都是经检验为健康的胎盘,如果产妇不需要,医院将免费代理处置。

  对于这19名产妇全部同意由医院代理处置,他们也感到减轻了压力,毕竟有关部门还没有具体意见,作为始作俑者,他们也是非常慎重的。

  对拒绝产妇带走的胎盘,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放到统一的医疗专用垃圾袋里,由环卫部门收集并焚烧处理。

  大连市中心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医院已经决定,产妇的胎盘如果是合格的话,可以由产妇带走,但如果有问题、带有病毒,医院将按有关规定,做严格消毒后再处理。该负责人说,这也是考虑到尊重产妇的权益,医院让产妇拥有选择权,但前提是医院要保证不让疾病通过流出的胎盘传播,这是一个医院的责任和义务。

  大连市的一些医院也对这种做法感兴趣,表示将会认真研究是否执行该做法。

  目前因产妇胎盘处置引起的问题正受到相关部门重视。辽宁省卫生厅相关部门表示,省卫生厅已经把类似问题向卫生部请示。

  该部门没有对“胎盘处理知情同意书”做出评价,但表示:以前的做法确实存在问题。

  中药店里的胎盘从哪儿来

  托熟人就能从医院要到一个新鲜的胎盘,大连的药店里也随处可以买到胎盘,药店的胎盘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了确定医院确实对外卖胎盘,记者通过朋友,和大连一家医院的产科护士长搭上关系。该护士长说,最近也有不少人托她要胎盘,她可以给记者弄一个,保证新鲜干净。她说,经常有人托她弄这个。

  在大连市的一些药房,只要有卖中草药的,就有紫河车(人胎盘)这味药。据一些药店介绍,不少人买紫河车并不是治病,而是要强健身体。他们只要求把紫河车研成粉末,用来煮水喝。

  在大连的一家知名药房,一位姓黄的中药师说,紫河车是比较受市场欢迎的中药材。它的采购要经过严格的途径。“和其他中草药的采购一样,要看企业的营业执照,还要看生产加工企业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和直接责任人是否有法人授权。”这位中药师没有正面回答是否了解市场上有一些来路不明的紫河车,只是表示直接从医院进紫河车能降低成本。

  另一位资深中药师认为目前胎盘来源渠道很多,质量不易保证。为使胎盘发挥其应有的疗效,在收集时应询问产妇的生活史、工作史、接触史、既往病史、妊娠期病史及用药史,对娩出的胎盘应做好表观检查和判断。“但为了追求利益,一些人根本顾及不到这些。”这位中药师说。

  经调查,大连中药店里的胎盘大多是从外地正规厂家进货,但不能排除部分药房的进货渠道不正规。

  在辽宁省卫生厅的一份文件上有这样的字眼:流失的胎盘既没有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的检疫,又不能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容易造成乙型肝炎传播。

  国家药监部门早就通过专家研讨得出过结论:由于胎盘来源、病毒检测、病毒灭活、工艺与有效成分的关系等问题难以解决,鲜胎盘制品不能作为中药批准使用。由此结论推断,以胎盘制作食品同样存在着卫生安全隐患。

  被采访者普遍认为,一些医院没有征求产妇的意见就处置胎盘,为了经济利益让胎盘随便流失到民间,并因此造成了一定危险,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辛敏娟)(来源:半岛晨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