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民素质与农村小康”网上座谈会实录(2)(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11:09 人民网
“农民素质与农村小康”网上座谈会实录(2)(图)
嘉宾合影照片

  精神文明建设要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网评天下]:刘局长你好,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改革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改革,农民的经济生活状况有所好转的同时感觉他们的精神生活有所匮乏,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刘晓航】:一般来说文化作为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有大批生产要素游离于农村之外,这不可能不影响农民的精神生活。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巨大的改变,一些地区农村原有的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流失十分严重。因此如何适应小康社会的进程,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应该说,党和政府对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视的。

  仅从2002年以来到今年6月一年半的时间,据宣传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各地用于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有300多万,全国各地县以下的文化馆11万多,图书馆13万多,农民演出队9万多,农村体育场所有33万,每年我们开展三下乡活动都要送几十场戏剧,几百场电影,当然对中国农民这个庞大数量的队伍的影响来说,这个数字远远不够。

  尽管这些年农民的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尽管国家对农村的文化建设给予了很大投入,尽管各个部门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总的来看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农民的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仍然比较匮乏。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

  [远文]:在农村精神文明方面下一步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呢?

  【刘晓航】:我们要努力创造一种符合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与市场经济、农民生活、生态环境结合紧密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文化特点的,全社会参与和受到农民欢迎的新型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有一个理念就是要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精神文明成果。

  具体讲对今后的工作我们有五个设想:一是把教育服务与服务农民更好地结合起来,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了解政策、热爱祖国。同时着重在服务上下功夫,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二是把道德建设与发展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既要大力发扬20字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又要着重在农村信用建设上下功夫,广泛开展文明信用户、文明信用村的推广活动,通过推动农民信用提升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三是把农村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外部的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既要在现有的红白理事会和农村各种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基础上,动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又要在共建上下功夫,进一步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包括鼓励民营经济各方面资源一起建设农村。四是要大力发展活跃群众文化,包括保护和弘扬优秀的农村民间遗产,千方百计建设一批多功能简便实用的文化阵地,依托文化阵地培养人才。五是把移风易俗和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着重抓好帮助农民规划新村、改善生态环境等关系农民亲身利益的工作,努力让农民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环境当中。

  开展农民义务培训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废言]:农村文明和农民小康的关键要看素质对不对?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这样说对不对?

  【陈凤秀】:有一种说法叫做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可以说基层党员干部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基层党员干部在农民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近中组部在全国搞了一个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也是通过这个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我们也是积极做这一块的工作,当然别的部门也是在积极地配合做好这个工作。我们利用农广校搞了农村的实力教育培训,有一个统计我们在农广校20多年来培养了370多万的农村用得上人才,这里有将近10%已经在农村的基层包括乡村从事管理和技术服务的工作。我们讲我们搞绿色证书也好,搞青年农民的培育工程也好,这里面培育的骨干农民大部分也是在农村的党员和干部,当然里面还有一大批是农村的科技示范户,而且这些科技示范户通过培训,增强了他们的技能以后,本身自己的生产能力增长而致富,同时还带领大家致富,被大家选为农村干部。所以我讲农村的整体农民素质培训和基层干部两个是一样的。

  我想提高农民的素质实际上是提高基层农民的素质,提高整个农民的文化素质是一个整体,我非常同意刚才温院长提出的观点,农民的文化素质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我想至少从这么几个方面也在积极努力:

  第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我们说开展农民义务培训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加大力度,还要做好考核和落实,要规范这个行为。

  第二,加大对农民培训的投入,好多事情没有投入是开展不起来的,中央也提出来各级财政都要安排好专门资金用于基础培训。从我们这儿来看,今年财政资金拿出专门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培训一个农民中央财政都是有补贴的,当然地方财政要配合补贴。

  第三,制定一些有利于农民的优惠政策建立机制,怎么制定鼓励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的机制,鼓励大中专的毕业生和城市的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服务,这方面要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同时要制定鼓励农民参加培训的政策,可以采取表彰、奖励的方式,对农村优秀人才给予奖励表彰,全社会提倡学习的风气,同时对参加培训以后获得证书的农民在发展生产、信贷、承包等等方面给一些优惠政策。

  第四,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教育等等各方面的优势,通过农村的培训工作,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共同促进农民素质的增强。

  农民素质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

  【主持人】:我想你的回答也是解决了创新特色的问题。接下来这个问题是给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部长的,你认为现在农民素质和几十年前相比有什么提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这和我们的宣传教育有什么关系?

  【陈东有】:我当年下放到农村,到现在是32年,32年之前就是1973年,这不好比,但是也可以比。比如说从江西的整个农村情况来看,30年前不好和现在比,我们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农村的农民素质、农村情况,新余市余水区有一个尧须镇,这个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素质情况非常高,他们在深圳专门有一条新余街,就是深圳有一条街全是这个地方的人,而且在外经商成立了党支部,现在尧须镇里面建了一条街叫做“深圳街”,这里面说明他们有一种追求,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在精神上有非常好的追求。像我们在依顺市的高安市,有个八景镇,这个情况跟两位张书记的情况差不多,他们乡镇工业比较好,农民的素质也非常高,像我们还有赣南的一些地方,九江的地方农民素质非常好,农民的精神追求也非常好,比如我们刚才讲的农民信用户,静安县集右村让我们把他们现有的广播线路再进行一次改造,因为文明信用农户对信息的需求已经跟过去不好比,要求更快捷、更多、更丰富,所以他们对广播电视、闭路电视、电话各方面的要求也比过去高。像我下放到九江地区,九江过去不好跟现在比。

  我当时被下放到一个大水库,大家知道有一个千岛湖,这个水库存修成之后,现在看来跟千岛湖一样大,周边的乡村里面的农民素质也跟过去不好比,要求很高,而且文化生活也非常丰富,在这个地方有武宁县,武宁县的文化生活是先进单位,跟我当年32年前的乡村比提高的方面还是比较多的。一个是农民的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过去在我们那个地方就一个大学生,现在他们这个地方的大学生、中专生,还有高中毕业的农民还是很多的,比过去多了很多倍。

  再就是文盲和半文盲率也大幅下降,我记得在我们下放的那个连队(相当于现在的生产队),当时找写粉笔字的也找不到,我在那个村子里是出黑板报的,我自己建立一个墙式的黑板报,还教这些乡亲们认字,当时就有一个下放的大学生,大概是65年左右毕业的,开始是他教了农民识字,后来他调走了就是我教。

  像刚才我们讲到现在江西叫做“山上建绿色银行,山下建绿色粮仓,水中搞特色养殖”,这是孟庆柱同志提出来的,农村生产方式要改变,不改变生产方式,根本问题解决不了。江西的几样东西在全国是有名的,脐橙、南丰蜜橘,这是科学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的表现,农民兄弟为了发展自己,他不仅要生存还要学技术,学科学,所以农民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再一个农民的健康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我们现在高速公路已经是全国第九位,农村的医疗我们江西也在进行改革,也是做的比较好。当然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刚才温院长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农民来讲他采取了生产方式他就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原有的生活习惯就会在一定程度下,或者是保留不变或者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得益于,一个是现在的信息传播很快,我们的村村通工程,电视、电话都通到农村里面。再一个农民兄弟出外务工,去年我们统计了一下是470万,今年统计估计是500万,我们3200万农民出去500万很了不得,这是六分之一的,这主要是青壮年,还有进城经商的,所以这方面来看农民兄弟这方面的水平也提高了。30年前我们住的房子都是茅棚,有一家人家有瓦房觉得很了不起,有一家有电视全村人都去看。

  再就是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这是我们有意识的要做好的事情。执政党力量不去占领,其他力量就会占领,正气不去占领,邪气就会占领。所以我们有文明走廊,沿着京九铁路,320国道一直过来,但是也有欠缺地方,离农民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还有三下乡活动,我们要求是一个月,实际上不止,现在已经开始了,一做做到过年以后,做到开春。再就是农村的社会风气逐步好转,农民的道德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只是我觉得变化大的尤其是朝着好的方向变化。

  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不足的地方还是那句话,当这个地方的生产方式和三十年前一样,它的生活方式、它的素质水平就基本一样,或者说提高不快。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如何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产业化的结构调整,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涉及到精神文明如何真正落实并且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这样看总的不足就是发展不平衡,好的地方很好,差的地方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在江西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当年是大家一年穷,所有水平差不多,所以都平衡,现在是富得快的往前走,富得慢的排在后面,所以产生不平衡,产生了差距。我们现在一方面要让好的地方更好,另一方面让差的地方赶快赶上去,所以在政策方面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会有不同的政策来帮助,这是总的情况。

  跟宣传教育的关系,跟我们搞精神文明工作的关系,我觉得也有不一样,三十年前宣传教育当时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纲,现在我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作为宣传要求是不一样,我们要求以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精神需要为出发点,所以过去三十年前的农民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生活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些限制如果现在跟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讲,不一定讲得出来,他们不一定搞得懂,不会意识到当时那个情况,总是感到很难以理解。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我们明确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现在明确三个文明一起上,明确了我们所做的一切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上,十六大又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的目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所以现在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就突出强调“三贴近”,“三贴近”对提高农民素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我们才能够把我们的精神文明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点子上,做到农民所需要的点子上,才会产生效果。我就先说到这里。

  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带来的新问题

  【主持人】:刚才我们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他叫“明柏州”,他是河南马部长的老乡,在这里他向你问好。这有个问题是提给你的。网友“不惑中年”说:在一些地方有文化和身强力壮的农民都进城了,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到底应该怎么办?

  【马正跃】: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加快,现在确确实实出现了大批农民到城市来打工,甚至在有一些地方绝大多数或者是多数的青壮年农民都进城打工。但是从总体上看,我觉得现在恐怕还不能说留在土地上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

  比如说现在农村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农业产业化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比较好的村,不仅没有到城市打工反而吸引很多大城市的人到这个地方来打工。从河南的情况看,我们也做过统计,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人口有7000多万,其中从事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有4000多万,其中进城务工的大体上是1200万到1300万,所以说多数农民也还在农村地区。我感觉从总体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的格局还不错,这些年我们在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当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一些名牌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的方向一个要抓好创建活动,通过产业活动使农民受到教育,素质得到提高。第二个方面就是抓好基层,现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还不足,通过加强整体建设,为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场所,能够开展文明健康的有益的文体活动,使得他们的素质得到提高。第三个方面要抓好服务,现在农村和城市相比,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相对滞后,所以要发挥城市优势,多办好事、多办实事,送科技、送卫生、送文化,为农民兄弟搞好服务,办好实事。

  同时我感觉到随着这几年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也确确实实带来了一些新的情况,这些新的情况也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有些农民进城,我感觉就需要加强对农民工进城之前的培训,不仅是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农民工进城以后接受城市的熏陶,回来以后还有一个引导他们如何把城市文明向农村文明进一步传播的问题,过去农村接受城市文传播主要靠知识青年。通过这几年农村有大批大学生进入,也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另外,随着农民进城务工,现在有好多农村孩子也就是未成年人,他们父母都进城打工了,都是一些老人在带这些孩子,如何关注这部分特殊孩子的教育?除了在学校受教育,另外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工作。总体来说,一方面,这几年我们在农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还要做,要针对大批农民进城的情况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不能靠一个文件解决全国的问题

  【温铁军】:先说政府吧,大家应该有一种很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最近这几年政府对农村投入的重要变化,这是和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相呼应的变化。胡锦涛同志最近强调过我们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阶段,这种提法意味着阶段性变化,而阶段性变化一般都具有战略意义。所以从去年开始,中央财政和国家计划投资确实很大幅度上加大了对农村的力度,今年也很明显,我估计明年对农村的投入还会加大,现在在黑龙江、吉林两个省农村开展了免税试点,事实上开支是中央财政正在加大对农村补足的力度,这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体现。

  我们说市场作用这可以进一步分析。现在很清楚的知道农业产值只占GDP的14%多,它养活的人口仍然大于70%,对县以下创造的GDP也只有40%几,人口是60%多将近70%。在消费品方面,现在县以下的消费者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只有百分之三十几,实际上农村的经济量能够产生的财富应该说在社会总体的比重上已经比较低了。有没有对这部分这么低的财富总量征税,满足这么多人口的需求呢?不可能。所以在这种条件当然是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加大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只有这样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一般的市场对农村相对比较弱势的状况于事无补。教育界大家都公认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他搞的是平民教育。尽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了两个反哺,强调了一系列战略转变,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系列大目标尚未被各个部门或各个地方尤其是地方政府所认真地贯彻。为什么中央2002年提出全面小康社会以后一而再再而三的讲“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到今年一号文件发布以后又讲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央连续三次强调重中之重。为什么这么反复强调?说明没跟上,说明确实有些同志没有主动地跟中央保持一致。怎么搞和谐社会?如果各个部门不跟上,各个地方不跟上,不跟着中央一块儿把农村问题,把农民问题当成重中之重问题来强调,我们怎么能够稳定基层呢?基层不稳、地动山摇啊。

  温家宝总理在上任的时候就讲了,我们国家这么大我们怎么可以靠一个文件,一声号令解决全国的问题,所以也不能靠统一的制式教育解决全国的教育问题。这不可能!东西南北老百姓,尤其是农村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我怎么可能下一个文件就把老百姓的问题都解决?要看看地方性,看看地方的乡土教育的需求是一样的吗?现在有哪儿?什么地方?主动地拿钱安排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东西呢?这不是问题。像这种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政府来解决还是地方解决?农民搞个演出队,比如北大一个博士生到河南兰考农民搞秧歌队,一开始的时候不挣钱,真正火起来有一些花样节目了,各村有点红白喜事的时候就找他们,慢慢他们就有收入了。他真的是为我们老百姓,他是一个退休老人,成天到晚在农村,他从一个一般性的文明活动变成了全面的活动,这个事儿说起来,我觉得老百姓的创造能力真强,老百姓就需要这个。

  从政府角度来说,已经有很大的改观,这个改观是积极的,按照中央新的战略部署,我们调整一下行为,做一些真正和基层实际相结合的工作。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的投入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农村农民教育的问题,很多网友在网上留言,比如网友“我们不知道”,网友“宋公明”他们都拟稿发表对农村教育的看法和意见。接下来这个问题正如“网友四川辣椒”所说的,他说教育素质问题是和人受教育的程度有关联的,不知道李文学嘉宾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文学】:我觉得经济基础是我们搞各项工作最主要的必要条件,从理论上讲,这个不可忽视。其他的有一些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可以逐渐改善,但是经济基础必须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这就涉及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是需要有钱,需要有财富支撑,没有财富支撑就很难,我在想说千言万语,就一句话,最终就是投入问题。钱怎么来或者怎么花这个问题需要研究。从大方面讲,农村精神文明下一步怎么搞我说有四句话:第一是创新形式;第二是加强引导;第三是增加投入;第四持之以恒,不要一阵风。关键还是投入,我们国家已经重视了这个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多次提出,从2003年开始财政增收部分主要用于农业和农村。但是究竟落实到什么程度?回头说这个钱怎么来?我不想多说。我想说有了钱之后我们应该搞重点,我们现在并不是方方面面都可以投入,整体财政状况是捉襟见肘。怎么办?过去毛泽东时代大家知道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农民有两个要求,第一个我有一份土地能吃饱,第二我的子女能上学。但是现在到我们这个时代应该说土地问题、温饱问题解决的比较好。随之有两个问题是阻碍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程度的提高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上台阶,一个是孩子上学问题,再一个是有病能医的问题,我觉得重点应该往教育和卫生上走。

  其他的应该一个事儿一个事儿的解决,不可能一下完全解决。最近中组部发文件,号召我们党政领导干部学习牛玉儒同志,我在他那儿得到一个启发,必须从小事儿做起。比如牛玉儒他解决了呼和浩特市困难职工看电视的问题,我们各级领导都应该从各地实际出发,找出最应该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普查一下,电视已经普及到如此程度,还没有电视进户的有多少户,财政上能不能拿出点钱把电视问题解决,让老百姓先看上电视这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事儿,他看了电视了解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将来他致富脱贫的门路都可能得到拓宽。最近《中国农村》杂志有一个记者调查栏目,我们搞了一个典型的东西,在河北一个县我们立的标题是“三千万盖出机关大楼,三千元难倒小学校长”,最后这个学校没有办法就在危房里倒到另外一个教室上课,但是就在同时这个县三千万盖了一个豪华的机关大楼,据介绍建设一个广场耗资一千万,我的想法就是说解决农村基层投入的问题钱不是没有来的,就是看这个钱怎么用。

  我们今年农民的人均收入可提高27块钱,去掉物价因素提高7%左右,这对农民来说也是几千块钱花销太大了,所以要解决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投入的责任恐怕还是政府要多想办法,一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第二有了钱以后用在应该用的地方,不要面面俱到。由于时间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对实现农村小康起关键作用

  [冰城飞人]:我想问房山区韩村河的张桂平女士,请你谈谈精神文明建设在韩村河的发展当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张桂平】: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韩村河发展集体经济的概况,我们韩村河位于京西40公里处,位于房山区韩村河镇,改革开放前我们韩村河是出了名的穷村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韩村河提供了发展空间。当时我们田书记是一个回村的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他看到了村里微薄的人力资源,组建了小小的建筑队,韩村河建筑队进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从盖民房等等积累发展,开始了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历程,我们韩村河建筑队发展成为现代的具有国际资质等级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北京韩村集团。韩村河村民年收入是1.8万元,韩建集团有了经济,就是为村民建新村,韩建集团迅猛发展,为韩村河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田书记说要时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1993年到1998年,完善了配套的市政和基础设施,使村民居住条件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村建设的同时,我们还为全村进行了绿化工程,种植了银杏等树种使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60%,连续多年被评为美化村。我们还建了韩村河的水上公园,文化广场、图书馆和老年活动中心等等。

  另外,帮助村民办实事,田书记常说要想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心理必须始终装着群众,力所能及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实际的问题抓起,多办暖人心的好事和实事。我们积极为群众解决难题,办实事,真正实现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对60岁以上老人实行生活补贴。集体经济对村民给予了口粮、副食、供水取暖方面的补贴,关于取暖韩村河每年投资1000万元,收村民的取暖费不足50万元,对村民收取的各类费用一类由集体上交,村民不用花一分钱。从97年,韩村河全体村民加入合作医疗保险,每人缴纳的统筹医疗费全部由集体负担,而且农业户口的村民每月还享受到120元的医疗补助。另外独生子女的父母可以享受500元的养老保险。现在我们韩村河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已达到了或超过了小康水平,每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

  四是加强农民培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上我国经济走上信息化关键时期,农民科技文化的高低在实现农村小康过程中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人的素质最基础的素质,它对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强影响力和渗透力。多年来,我们田书记坚持以人为本,造就了新型的现代化工业。从1993年至1995年投资3000万建成了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的教育中心,完成了基础教育条件,为房山地区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式建立韩建集团培训中心,共分为大专部和职业教育,直接有效服务于生产第一线。村民和村民代表不定期地进行集体学习和培训和自学,文化程度都达到大专以上水平,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所以精神文明建设在韩村河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发展,反过来精神文明也推动了韩村河的发展。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到了韩村河的一些情况,最后请顺义区白各庄张玉英来介绍白各庄一些具体变化,你作为农民代表,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农民素质你觉得当前农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们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张玉英】:按现在来说,农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过去第一产,每天上农地里去劳动,而且领工分去吃饭,只能吃饱肚子,从整个家庭居住、生活各个方面都很差,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第二产的发展,农民也就是说发展了经济,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从过去每家的小土房很低矮,从改革以后变成砖瓦房,首先居住条件改善了。居住条件在改变,而且农民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也就是这几年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尝到了甜头,在农村要想发展,必须发展二产和三产,这样农民才能得到很多的收益,也就是说自己的腰包要鼓起来。要鼓起来就需要居住条件要大大改善,他需要追入到城市化发展,需要楼房,还有需要汽车,这都是要求的要发展经济,农村要想富裕,必须向二产和三产进军和发展,农民才有出路。现在一些农民拥抱了城市,向城市化去发展。所以,农民现在最需要的心愿也就是发展经济,第二产就是他需求的过快,需求的好了,居住的面积要大了,有汽车了。谢谢网友。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座谈会到此就要告一段落,到目前为止我们人民网强国论坛的浏览人数接近43000人,看得出来各位网友对此话题非常关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了绝大多数,没有农村的精神文明,也没有全国的精神文明,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也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紧密结合农村实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相信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大力支持下我们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迈出新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农村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感谢各位嘉宾的出席,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今天的座谈会到此结束。再见!

  (1)(2)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