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中院到打工子弟学校进行法制宣传(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17:52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郭京霞)第四次全国法制宣传日前夕,由二十多个部委共同组织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和“青少年法制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12月3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法官们来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科阳希望学校,以“增强防范意识,远离违法犯罪”为主题,为这些打子弟学校的孩子们举办了一场普法讲座,1300余名在校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一是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据一中院统计,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暴力犯罪和奸淫少年犯中,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网络文化市场鱼龙混杂,走私、盗版音像制品活动猖獗,以青少年学生为对象的有害卡通画册和淫秽“口袋本”图书,违规经营的歌舞厅、录像厅等严重危害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二是学校教育的欠缺。一些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有效性,造成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辍学,有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前一段时间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四少年绑架勒索案中的被告人杨某就是刚被学校开除即走上犯罪道路的。 三是家庭教育的失职。放任型家庭使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溺爱型家庭易使孩子任性娇纵,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弃;一些家长自身行为不良,更容易使未成年人从小养成不良品格和行为。据了解,有50%左右的少年犯是不良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受害者。 四是未成年人自身法制观念淡薄。未成年人法律知识相对比较缺乏,加之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走上歧途。 赖琪法官还结合1999年颁布实行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给学生们讲解了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种种情形,循循善诱地告诫孩子们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克服盲目从众、哥们儿义气等不良行为和习气,远离违法犯罪。针对未成年人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吸烟、酗酒;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等,赖琪法官建议应该让孩子们始终处于家长或学校的管理范围内,绝对不能放松对孩子们的要求,坚决杜绝未成年人夜不归宿。同时,他特别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外来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因为这些未成年人是城市中最弱势的群体,他们同样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赖琪法官举案说法,针对发生在学生周围的违法犯罪现象,结合近年一中院审理的一些典型案例,提出了在校学生如何防范的十条对策:珍惜学习机会,提高鉴别能力,谨慎交往朋友,切莫虚荣攀比,杜绝过早恋爱,增强防范意识,掌握自救本领,谨防上当受骗,抵制不良诱惑,远离江湖习气(见链接二)。 由于打工子弟学校条件有限,没有大礼堂,法官只能在一间小教室里讲课,通过小喇叭传到其他的教室。每一间教室都整整齐齐地坐满了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在认真地听讲,每一张小脸都充满了求知的渴望,听到动情处,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法官的精彩讲解不断被孩子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打断,还不时有孩子举手发言,询问法官当遇到危险时自己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讲课结束后,一中院的法官们还向学生和老师们赠送了法律书籍和学习用具。该校教师表示,一中院法官的讲解增强了该校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外来流动人口中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据了解,近年来,北京一中院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十余所学校及社区举办法制讲座三十余次,听课人数上万人。 : 一、一中院少年法庭工作情况: 一中院少年法庭以“教育、改造、挽救”的六字方针作为审判的指导思想,长期坚持庭前、庭上和庭后三段式帮教措施,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经一中院审判的未成年犯目前无一人重新犯罪。 一中院坚持庭前即与未成年被告人见面、与监护人见面,与所在学校见面,掌握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背景、不良行为、生活经历等,制作详细的案件背景调查资料,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感化和定罪量刑的参考。 庭审时采取多种措施想方设法减轻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压力,坚持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出庭帮教制度,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和感化,对拟判有罪的未成年被告人在各个诉讼阶段,由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不失时机地找准感化点,寓教于审。 庭后坚持回访制度,在服刑期间与帮教部门及其父母到服刑单位看望未成年被告人,以及通过书信与服刑单位联系了解他们的情况,有的放矢,促其积极改造;对被宣告缓刑、管制、免刑的未成年人,宣判后向他们阐明法律含义,教育他们应珍惜重新做人的机会,认真改造,不辜负亲人、朋友、法官的期望;对在服刑期及刑满释放后的未成年犯,定期进行座谈和谈心,及时做好帮教工作,促其重塑人生。 近年来,一中院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10余所学校及社区举办法制讲座30余次,听课人数上万人。 二、法官为在校学生提出预防学校周边犯罪的十条对策: 1、王某等十名未成年人轮奸案:王某(女)辍学后在社会上结识了众多“哥们”,王某在“哥们”的要求下将女友张某骗至家中或旅馆等地,协助“哥们”多次轮奸张某。 法官提示:珍惜学习机会。未成年人应该以学校为中心开展活动,要坚持在校学习。家长不能因为家庭贫困、孩子厌学或学习成绩不好就轻易让孩子放弃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要使孩子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不要离开学校和家长的监控。 2、任某等四少年绑架案:任某等四少年模仿电影、电视中的犯罪手段,绑架并杀害一名15岁的中学生,后向家属勒索赎金150万。 法官提示:提高鉴别能力。不要盲目地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手段和情节。 3、刘某交友不慎被判刑:16岁的刘某初中未毕业就辍学混迹于社会,父母离异对之管教较少,他在一群社会朋友和“哥们”、“兄弟”那里得到“畸形的温暖和帮助”,学到了残忍与大胆,多次伙同其他同案犯实施盗窃、抢劫,作恶多端而成为社会的害虫,最终被绳之以法。 法官提示:谨慎交往朋友。未成年人要谨慎交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 4、房山地区绑架案:某中学生在学校中多次向同学吹嘘自己家中有钱,生活条件好,遂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未成年犯罪分子将被害人绑架到一山洞中,跺下手指向家属勒索钱财,犯罪手段极其残忍。 法官提示:切莫虚荣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5、火车站绑架案:石家庄无业人员商某和女孩李某是同学,双方在校期间谈上恋爱,后女方为了不影响学业提出中止恋爱关系,并转到北京一中专学校就读。商某追至北京,在北京火车站强行将李某带回石家庄,途中多次实施强奸犯罪。 法官提示:杜绝过早恋爱。未成年人要杜绝早恋,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不要过早谈情说爱,影响到双方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6、马某专门尾随抢劫小学生案:北京某单位工人马某专门尾随脖子上挂钥匙的小学生,当小学生独自一人拿钥匙开门进家的时候,马某趁机突袭,大肆实施抢劫或强奸犯罪,共作案50余起,引起社会公愤。 法官提示:增强防范意识。中小学生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独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打开家门;在放学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7、小学生机智斗歹徒:在海淀区蓝旗营一过街天桥上,一名小学生被一伙十五、六岁的大孩子拦路抢劫,小学生身单力薄,遂把书包给了犯罪嫌疑人。后该名小学生马上返回学校报告老师,老师追出两里路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法官提示:掌握自救本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求助于成年人,不要蛮干,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8、某初三女生被强奸致精神病案:初三女生王某长得非常漂亮,是学校的校花。三名社会闲散人员谎称让王某帮忙找人,将王某的自行车和书包拿走,骗王某到街心花园取车,后三被告人将王某轮奸。王某被轮奸后精神失常。 法官提示:谨防上当受骗。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 9、刘某强奸案:刘某是同性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以给糖吃,买玩具等条件引诱刚放学的小学生,将多名男童猥亵,并致一人死亡。 法官提示:抵制不良诱惑。未成年人要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 10、门头沟区一起聚众斗殴案:陈某等人因为琐事发生殴斗,随即纠集自己的铁哥们、未成年人许某某、杜某某等人参与殴斗,将人打死。三人均受到法律制裁。 法官提示:远离江湖习气。要克服不辩是非,不分对错,不计后果的哥们义气心理,更不要盲从。(完)(北京频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