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禁酒牌”真能堵住吃喝风吗(周末沙龙)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4日07:26 人民网-江南时报

  主持人 木木

  本期嘉宾:南京市玄武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晓辉;南京市总工会干部鲁先生;有恒服饰企业总经理曹竣;南京市市委党校教授管怀伦。

  主持人:前不久,浦口区委推出一项举措:由区纪检部门为5000名公务员印制“禁酒牌”,一年内三次违规者予以辞退。这项措施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我们也想听听各位有何高见。

  宋晓辉:我认为“禁酒牌”至少可以起到两个保护作用:一是对自己身体上的保护;二是对公务员形象的保护。但是“禁酒牌”只是一个形式,关键还在于持牌人的自律性。

  鲁先生:其他城市也曾有过这项规定,但效果好像不是很好。用“禁酒牌”来刹住吃喝风,只能治标;而提高公务员自身素质,才能治本。从客观上来讲,此举是宣传的意义远比实际意义要大得多。

  曹竣:我为这项措施叫好。不过,从建国至今,好像政府发了不止100个让机关工作人员管住自己“嘴巴”的文件,但好像收效甚微。

  鲁先生:公务员在某种程度上更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就好比病人一定要遵医嘱,我们的政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对干部的管理办法要规范,如果公务员自身没有约束能力,要靠“禁酒牌”这样的“医嘱”,那不是贻笑大方吗?

  主持人:禁酒令规定:一年内三次违规者将予以辞退。这个规定执行起来难度在哪里?

  宋晓辉:依我看,南京市今年对驾车人的“禁酒令”执行得就很好。在应酬中,车钥匙比“禁酒牌”更能让人理解。而对酒后驾车造成严重后果者将实行终身禁驾,也是一道让“越雷池者”退步的警戒线。同理,如果“禁酒牌”也能严格执行,我想,不仅是老百姓,就是公务员自己也会赞成的。

  鲁先生:我们希望浦口区的领导不要护短,如果真有违规者,就应该公布于众,坦然承认,给老百姓和社会一个交代。制度就是制度。我们希望“禁酒牌”能长命、有效。

  曹竣:我认为公务员吃请,还要从社会属性来看。其实吃一顿并不会怎么样,有些腐败现象比这要严重得多。但老百姓还是通过“禁酒牌”看到了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也看到了希望。

  主持人:规定中还有除区外招商引资等特别需要外的补充内容。大家如何看待?又如何界定?

  宋晓辉:我觉得加这句话有点多余。招商引资和可以喝酒不是对等条件。难道不喝酒就完不成招商引资的任务吗?我想,我和浦口区很多干部的想法是一致的:我们在工作中并不想喝酒,有时是碍于情面,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我们更迫切地希望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抓好,抓禁酒必须从党风抓起。

  鲁先生:不能光从表面上看是否与招商引资有关,应该在有关部门的账目上就不允许有烟酒招待费。有关部门应该看看浦口区招商引资了多少,招待费又花了多少?

  曹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就怕这个补充内容会给一些人钻了空子。

  主持人:一个政策法规的出台不会完美无缺,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你们有没有好的做法和建议?

  宋晓辉:玄武区纪委、区监察局每逢重大节日前,都会利用手机短信、伊妹儿等方式给每一位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发一段警示语,提醒领导干部注意形象。同时也给每位家属发一封信,发挥配偶作用,从舆论、法律、社会等各方面实行全方位监督。

  鲁先生:公务员禁酒,纪检部门不可能投入大量人力去酒店挨家检查。提高公务员的自身素质才是反腐根本。

  主持人:管教授是研究反腐败的专家,您有何建言?

  管教授:凡事都有利弊。从新闻本身的性质来分析和判断,这是组织行为,同时也是制度性行为。它反映了浦口区党政领导对党风廉正建设的严肃思考和切实推进,使党风建设更具体,更实在,也更有效果。有时,机关干部碍于情面和压力,不得不去应酬。其实,应酬在某种时候是一种痛苦。“禁酒牌”无论是从组织和制度上都对干部的形象和身体有所保护。

  公务员应酬多了毕竟会带来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但我们看问题应该看主流和大局。“禁酒牌”的出现从总体上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江南时报》 (2004年12月04日 第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