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AIDS恐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4日09:15 今晚报

  这几年,有几位朋友很认真地和我探讨,艾滋病带来的心理恐吓作用,对人们形成预防艾滋病的自觉性,究竟有没有实际效果?

  今年由我主持完成的一个调研项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重点调查。结果发现,人们对艾滋病(英文简称为AIDS)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一个精神心理健康的人,不可能让自己总是在风声鹤唳的恐惧心理中生活。消除了对艾滋病的恐惧,能够清醒、理性地对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加以防范。

  其实,越是对艾滋病缺乏了解,越是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的人,越容易产生“AIDS恐惧”。我们的宣传干预不到位,甚至无意中向大众传递着关于艾滋病的错误信息,无形中宣扬了“AIDS恐惧”。2004年,媒体曾报道杭州等地警方处理“艾滋小偷”的新闻。很快,就有人指出,电视和新闻图片中的警察像预防“非典”传染那样戴着厚厚的口罩根本就没有必要。因为,艾滋病毒只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三种传播方式,根本不会像流感病毒那样可以经由空气和飞沫传播。这种错误信息,很容易造成大众对艾滋病的误解,进而形成心理恐慌。

  大约从1992年开始,我就不断接触艾滋病毒感染者和发病的病人。有几次,我和河南、四川的感染者一起开会,不只握手、拥抱,还同桌共餐,乃至在嘈杂的条件下脸对脸地长时间大声交谈。我在云南做社会调查项目的将近两周时间,和一位艾滋病毒感染者同居一室,同用卫浴设施。其实,我的身体不是很健壮,几乎躲不过任何一次流行感冒。事实证明,我和他们的这种接触,并没有使我感染艾滋病。

  媒体担负着帮助大众形成对艾滋病的科学认知,消除“AIDS恐惧”的社会责任。1996年,由卫生部、中宣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原则》中就指出:“强调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在提法中不宜用‘绝症’、‘超级癌症’之类词,应使用‘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严重传染病’。”但是,有人调查统计,在2003年的“国际艾滋病日”,超过百家的省市级电视台、报刊,仍在那里把艾滋病说成“绝症”、“世纪死神”……

  严格地说,艾滋病不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在目前的医药条件下,只要及时进行正规的检测和治疗,大多数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毒也是可以被药物有效控制的。美国的“鸡尾酒”联合药物已经研制出了更没有毒副作用,更具临床效果的第三代药物。并且,已经向中国开放了第一批“鸡尾酒疗法”药品的仿制许可。一些中药也对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药物能控制到什么效果呢?我认识的一位艾滋病感染者朋友,他的体内免疫细胞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在健康人水平,他的血液、精液也检测不出艾滋病毒(但仍潜藏在淋巴系统)。他不但精力充沛地做着自己的生意,大赚其钱,还在积极参与着预防艾滋病的咨询热线接听工作,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动员怀疑自己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咨询者有勇气去及时进行正规的检测。

  还有那位国内第一个面对公众站出来的艾滋病感染者宋鹏飞,他曾在2004年和到北大演讲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现场对话。他身体里带着艾滋病毒,10多年来,已经从一个柔弱少年长成了一个青年。

  当然,艾滋病在目前还不能治愈,“鸡尾酒疗法”也不是每个感染者都适应,有效药物的治疗费用也不是每个感染者都有经济能力承受的。但是,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艾滋病,消除“AIDS恐惧”,无疑是必要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