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于魁智:把活生生的“梅兰芳”带到我们身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4日09:40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于魁智:把活生生的“梅兰芳”带到我们身边(图)
于魁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本报记者摄)

  本报记者王路

  大型京剧剧诗《梅兰芳》12月8日将在宁波逸夫剧院上映,昨日,《梅兰芳》在上海举行首映式,本报记者特意赶到上海采访了第一主演、梅兰芳首席饰演者于魁智。

  活在梅兰芳大师的身边

  在上海美琪剧院的化妆室看到于魁智时,首先是被他身后的一排梅兰芳不同形象、不同时期的大幅黑白照片“震惊”了。于魁智告诉记者,自从接到饰演《梅兰芳》的“任务”后,这批照片就陪伴在了他身边,让自己无时不刻领会到梅大师的精神。他告知,这批共24张照片是从梅兰芳纪念馆借来的,自己真正是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在舞台上排演,就放在舞台上;与剧组讨论就带到会议室;化妆时更是不离身边;就连休息时,也要带到房内。“现在我觉得梅先生的形象、精神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生命,他每时每刻都在注视着我。”

  于魁智之前以老生著名于京剧界,先后师承黄云鹏、尹月樵、叶蓬、李世霖、王世续、李鸣盛等名家,他的艺术特点是嗓音高亢圆润,苍劲厚实。让一位老生来饰演以演女性旦角形象扬名于世的梅兰芳先生,似乎令众多外行人难以理解。对此,于魁智告诉记者:“梅先生虽然饰演的是旦角,但他在生活中却是男性角色。此外,由老生饰演梅先生,也是梅葆玖先生的意思。”记者了解到,梅葆玖此前特意向北京京剧院表示:“《梅兰芳》是再现我父亲生活中的形象,所以一定要由于派老生来饰演。因为于叔岩老先生是我父亲艺术上的知音知友,是合作者,所以请当今第一于派老生于魁智扮演生活中的梅兰芳是再合适不过的。”

  形神俱佳的当今“梅兰芳”

  于魁智说,20多场《梅兰芳》演下来,他已经在舞台上找到了“生活中的梅大师”的感觉。他说:“在戏中,我并不是表演大师的旦角艺术形象,更多是抗日时期蓄须明志的人的精神,是一个人的抗日战争,表现的是梅大师作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的一面。虽然在个别唱腔、身段上有旦角的影子,但更多是以生活中的形象为主。要知道,虽然大师一生中塑造了很多女性的形象,但却多是外柔内刚的性格,有柔美的一面,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抗争。”

  话虽如此说,但于魁智还是在从老生到旦角的转型中化了很大功夫,例如梅大师出神入化的兰花指。于魁智虽然以前也接触过兰花指,但毕竟没有专精,这次为学会梅大师的兰花指,特意向各梅派的传人拜师学艺,演梅夫人的李胜素更是“第一老师”,他还特意请专家为手指进行专业保养。于魁智还当场向记者亮了个兰花指的造型,果然柔美之中带着秀气,令人有惊艳之感。

  如今,《梅兰芳》在京津两地已经连演25场,于魁智的“梅兰芳”是否被广大京剧迷们所认同呢?于魁智谦虚地说:“在形似与神似两方面,我主要还是追求神似,梅大师的艺术境界是我们新一代京剧人所无法比肩的,所以一开始导演就是要求我追求神似,追求大师的内心。我相信,观众们也不会把我与梅大师从艺术层面进行比较,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于魁智其实已经是“谦虚过分”了,记者从北京京剧院陆翱副院长处了解到,在《梅兰芳》第一次联排后,梅葆玖先生紧握于魁智的手说:“你不仅把握了我父亲的情感、身段、动作、语言和风度,更准确地体现了他的精神和气质。不仅是形似、更是神似,我由衷祝贺你演活了梅兰芳。”在长安大剧院首演成功后,梅葆玖先生更是拥抱着于魁智,泪流满面。

  每个演员都是一个“梅兰芳”

  于魁智目前非常辛劳,光化一次妆就要2个多小时,每天都坚持彩排,有时一直排到夜间2时,第二天起床,脸都累青了。在整个采访期间,他一直轻声细语,以节省体力。但就是这样,当他得知宁波观众是第一次欣赏京剧《梅兰芳》时,还是很高兴地为宁波戏迷介绍该剧中最值得看的亮点:蓄须明志一场,有一段生与净的对唱,非常出神,含蓄不张扬,值得一观;听到南京大屠杀,一人到江边,以天女散花祭亡灵也值得关注。其实《梅》剧中于派、梅派、叶派、李派、马派、石派等7个流派的顶尖名角都献上了本流派最顶尖的艺术水准,整部戏可谓音韵、意境无一不有动人心魄之美。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