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阐述贺兰山岩画遭受破坏的三大主要因素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4日11:25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社银川十二月三日电(唐毅刘呈军)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主任贺吉德今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表现形式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分布集中而闻名中外的贺兰山岩画,自发现以来其有效保护就一直令人担忧,人为破坏、山洪冲刷、自然风化是目前岩画遭受破坏的三大主要因素。 贺吉德说,贺兰山是中国西北高原上的一座名山,岩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麓的山前洪积扇及山口两侧的悬崖峭壁之上,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被发现以来,数年里一直受到人为破坏的威协,地方上一些农民在采用修路、建房的基石、堆砌羊圈牛棚的石料时无视岩画的所在,使人为活动的影响成为岩画遭受破坏的一个主要因素。 山洪对岩画的冲刷主要是因贺兰山自然环境恶劣,山上树木稀少、植被稀疏所致,贺兰山每年都会有二三次山洪出现,山洪爆发时在沟谷里形成的泥石流夹杂着大量沙石,直接撞击在山体上,对岩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近两年,工作者在岩画分布相对密集的贺兰口沟谷内修建了兼参观景区道路使用的堤坝,山洪爆发以后泥石流被挡在堤坝之外,从而有效的保护山体岩面上的岩画。 就自然风化对岩画的影响,贺吉德指出它包含了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物理风化是由于当地特殊气候条件,早晚温差较大,山体上岩石伸缩系数也不一样,久而久之,山上的岩石就会出现裂缝导致岩画破损;化学风化则是因工业污染、二氧化碳等造成岩石呈棱状片或呈粉尘状的剥落,导致岩面上岩画的慢慢消失;另外,在岩石缝里面生长的一些树灌木、树根,随着根系的粗壮而将石头挣裂,导致有些刻有岩画的石头就慢慢离开了石头原来的基岩脱落消失。 贺吉德认为,岩画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它为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及民族关系等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直观资料,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岩画在立法保护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对岩画的认识,应该是全社会,全人类共同去保护,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甚至比用科学的方法去保护岩画延缓自然的破坏都还要繁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