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声爆破唤来众多市民“见她最后一面” 十六铺记忆往哪里存? 学者建议将码头景观列入黄浦江两岸规划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4日21:16 新民晚报

  冰冷的雨丝挡不住人们去十六铺码头的脚步。前天凌晨,随着一声巨响,十六铺码头标志性建筑——客运大楼和10层楼高的申客饭店倒下了。这一声巨响,唤醒了人们对十六铺的怀念。昨晚阴雨绵绵,市民陆陆续续从城市的各个角落赶到这里:“只想见她最后一面”,因为这里承载着太多的记忆。

  “小扁担”天天都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我和十六铺的故事”。在码头边上,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特别显眼,他手里握着一根磨得光溜溜的扁担。老人姓陈,在十六铺做了几十年的“小扁担”——靠替旅客挑行李养家糊口。老陈说,30年前,他能挑175公斤,每天从天蒙蒙亮挑到深夜,忙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后来,客运站搬走了,生意萧条了,现在他在轮渡码头帮人挑担,一天难得有一笔生意。他每天都来十六铺,“习惯了,一天不来就不舒服。”

  “老上海”不曾忘却

  如今,近在咫尺的十六铺冷冷清清。要知道,这里曾是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水上客运中心,最高纪录一天2万人在这里登船。客运服务公司老员工施正翻开老档案说,1988年,上海港发送旅客678万人次,创历史纪录,其中绝大部分是从十六铺码头走的。上海轮渡公司的王健记得,那时春节、清明前买船票,要在金陵东路1号客运公司售票处通宵排队。

  十六铺是上海历史的见证者。1832年,英国人林赛和传教士郭士腊乘船闯入上海,躲在江边的芦苇中观察十六铺,惊讶地发现7天内竟有400多艘商船进入上海。1918年徐志摩曾在这里登上南京号远洋轮,去大洋彼岸追寻梦想。1948年江亚轮在十六铺码头外沉没,1600多人遇难,被称为中国“泰坦尼克”事件。

  记忆需要一个载体

  在黄浦江上开了30年轮船的胡炳华看到码头爆破了,总觉得少了什么,心里空落落的。空落落的心需要寄托,城市的文脉需要延续。

  上海在保护历史古迹方面正积极探索。杨树浦路百年老厂房被改造成创意工业园区,通过功能转换,保住了老建筑;上个世纪90年代,有着七八十年历史的立新船厂从陆家嘴搬走了,有关部门特意保留了船厂码头和系缆墩,还在江边留下一个巨大的铁锚……

  有人问,能不能把十六铺码头拆下来的钢筋水泥重新熔化裁制成纪念品?也有学者建议,在黄浦江两岸规划中,有关部门能不能考虑把十六铺当作一项景观开发,或是在设计中为她留一席之地。总之,不能让十六铺在上海人记忆中留下“空镜头”。本报记者鲁哲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