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破产新加坡 制度改革时不我待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5日08:45 南方都市报 |
社论 据《南方日报》昨日报道,中国航空油料集团下属的新加坡上市公司中国航油日前因投资石油期货而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中国航油已向新加坡法院寻求破产保护,并申请进行债务重组,中国航油股票同时遭新加坡交易所停牌。近年来,特大型国企在国外违规操作造成巨大损失之事屡屡出现,如轰动一时的王雪冰案,这给国企改革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期货交易是一项高风险活动,即使国外大企业从事这种交易也极为谨慎,充其量作一点套期保值,投机是不敢的。而国内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远远不足,有关部门也是三令五申不许从事这类活动,可为何这种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呢?这要从国有企业产权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思考。 在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中,股权是多元化的,又有相对控股者,由大股东和代表中小股东的独立董事合作为所有者对企业负责,由董事合作出重大问题的决策。董事会的责权利是一致的,因此决策是极为慎重的。这是避免决策重大失误的制度保证。 但多年来,中国的很多特大型国企产权改革并没有取得突破,仍然是国家一股独占或一股独大,名义上国家是所有者,国资委是作为所有者代表。这种所有者与所有者代表责权利并不一致。国资委有权决定国有资产的使用,但国有资产使用的利益与它并没有直接联系,国有资产使用的损失它也没有责任。作为国企所有权代表的国资委官员并不会由于企业获利而增加收入,也不会由于企业决策错误而受损失。试问,现实中会有几个官员因中航油的损失而受处分? 国家所有并没有改变传统公有制的无主所有状态,缺乏一个明确的产权主体,所有者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国企的经理人员实现了内部人控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制企业中,如果所有者不明确或不在位,内部人控制就是必然的。经营者不同于所有者,只关心自己任期内的利益,而难以考虑企业资产长期的保值与增值。在缺乏所有者约束的情况下,他们很有可能冒从事期货交易这样的风险。不要以为国家所有,有了国资委,产权问题就解决了。如何实现国企的产权明晰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当然,国企改革也不是一抓产权就灵。在私有产权的英国,不也发生了巴林银行驻新加坡交易员尼克·利森在投机性外汇交易中损失12亿美元,导致这家百年银行破产吗?国企改革还必须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航油下属的一个公司可以不顾中央的三令五申,从事期货投机,表明这家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不完善的。 公司治理结构说到底是要解决企业的制度化决策的运行问题的。在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每个部门和人的责权利是由制度决定的。像从事期货交易这样重大的活动由谁决定,由谁按什么规定去进行,在其中每个部门和人的权责利是什么,都由制度界定。这样,企业才能回避亏损5.54亿美元的大风险。许多国企在决策中出现重大失误,引起严重损失,说到底问题都出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或者说制度上。 内部人控制的国企问题往往出在没有合理公司治理结构的人治上。人治企业由一个人说了算,这个人正确,企业就成功,这个人错误,企业就失败。这样的事倒已不是一起、二起了。应该承认,一些国企的决策与运行缺乏制度的规范,由一个人说了算。国企由于其特殊地位,在一个能人的操纵下非规范地行事,在国内往往能成功。当把这样的做法带到法制健全的国际上时,往往就吃不开了。在国内期货市场,一些大国企也许会有内部信息等,往往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在国外谁吃你这一套? 中航油事件告诉我们继续探索国企产权明晰之路,依靠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搞好国有企业,已经是时不我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