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面向主战场的求存图强路——贵州省科研体制改革释放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5日11:27 贵州日报

  2000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是省政府为省属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划定的时间表。时间推进到2004年岁末,人们发现,已经推行改革的科研院所已悄然发生变化。改革前科研院所56个,改革后为51个。1999年省属科研院所的经营性收入为17086.49万元,税金1144.79万元,利润1202.03万元;2003年经营性收入32050.84万元,税金2141.26万元,利润2141.19万元。

  转制过程中,科研院所利用不多的专项资金,从最基础的购置科研仪器设备开始,到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将成果推向市场,运行机制明显变化,科研产业化程度显著提升,初步改变了科技与经济脱节状况,生机与活力初显。

  科技体系创新

  2000年5月,省委、省政府在《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对科研机构转为企业化经营的给予专项政策扶持。当年起,省财政每年拨300万元,科技厅从科技三项费中每年调整300万元,连续5年共3000万元,用于支持改革转制。

  自2000年7月以来,17个省属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改革工作全面展开,至2003年底,院所转制阶段任务基本完成。1个进入企业集团,11个转为科技型企业,4个转为技术服务与中介机构,1个退出科研系列。其中15个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有5个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省属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工作起于2001年下半年,依据分类改革原则,合理撤、并、精简科研院所,鼓励具备条件的院所面向市场创办经济实体。39个院所中现已有31个进行改革,2个合并后进入大学,3个进入医院,3个退出科研系列,23个实行“一所两制”。转制中,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非营利机构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大幅度压缩职能部门人员;分配制度上实行“基础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的三元结构分配比例。

  科学决策使科研院所在转制的“阵痛”中,始终以一种理性的姿态坚持转制与改革并举原则,按投资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化要求,建立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改制模式和实现途径上,充分尊重科研机构及广大职工意见,规范有序地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引导科研机构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支持其发展特色产业和开展技术创新,增强持续创新能力。

  转制激发活力

  转制中的科研院所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寻求高起点发展之路。其一,明晰产权,将原事业法人改制为国有企业法人。省交通科研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后,管理效率大大提高。2003年研究所创造技术性收入2086万元。其二,实行股份制改造,引入竞争机制。省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利用所属三个企业,实现年产值3673万元。公益类院所大多实行“一所两制”,采取科研事业体制和经营体制并存模式,使科研和生产有机融合。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立足服务开展公益性研究,把原有创收能力的部分职能面向市场组成科技经营实体,年创收868万元。

  为让科研人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03年6月,我省借鉴外省经验,启动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科研特派员试点工作。1年多来,297名科技特派员深入5个试点地区田间,成功引进新品种147个,推广新技术105项,创建利益共同体49个,实现利润4378.65万元,带动大批农民脱贫致富。科技特派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开展有偿服务,不仅自身获得了回报,同时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一线。

  科研院所转制后激发出的活力,强化了市场竞争力。截至2003年底,31%的技术开发类院所推行股份制改造,超过80%的公益类院所创办了经济实体。实现经营性收入32050.84万元,比改革转制前的1999年增长了87.58%,获得科研成果114项,专利12项。

  辐射作用突显

  科技体改势在必行,早改早主动。在我省科技体制改革还未推及到市州地时,一些地区主管部门已有敏锐察觉。

  今年4月底,遵义市科技局上报市政府关于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体改方案中,将市科技情报所和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合并组建为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整合后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岗20人,行政管理岗位、工勤人员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比例为1:1:8。实行人员聘用、经费包干等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以实现“控制一头,搞活一片”为目标,体改运作顺利。

  11月底,记者在遵义市农科所创办的“益农”公司门口看到,前来购买该所选育“遵糯一号”优质玉米良种的人络绎不绝。该所还将700亩实验田的一部分承包给所里的工人,解决了工人的工资。这些举措令农科所走出了原来工资都难以按时发放的困境,现在每年还有部分节余经费投入科研。

  黔西南州农科所采取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机制,提取25%的项目经费和10%的纯利润,对在科技成果研制、运用转化中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人员进行重奖,鼓励科技人员创新,良好的机制实现了院所和科研人员的双赢。

  作者:袁娟 宋黔云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