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倒收费苦水 大超市收取高额费用受害的是消费者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5日13:35 青岛新闻网 |
“超市收高额进场费,这个做法太普遍了,这两年情况更严重了,竟形成了一种攀比之风。顾客可能难以想象,在有的超市,我们平均每卖7元钱的货就有4元要给超市交‘租子’。”我市一家商贸公司的王经理(化名)给本报打来电话,向记者透露了大超市商场向供应商收费的内幕,记者近日进行了相应的调查。 70万商品换回30万货款 “从2002年至今,我们在某大超市共销售商品70余万元,结账时,各种名目的进场费竟然总计近40万元,忙活了两年,只换回30万元货款,去掉自己的成本费用,我们一分钱没挣还要倒贴钱!”与记者见面时,王经理出示了从2002年至今,他的公司与某大超市往来的所有账目。在一沓超市出具的发票上,收费项目中全部标注的是“促销费“,没有任何详目。王经理说,促销费就是商场所谓进场费、堆头费、节庆费、促销员培训费、管理费等各种名目收费的通称。供应商在结账时,都给超市开具与实际销售额等值的增值税发票,而超市应在扣除相应费用后给供应商结清货款。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超市巧立名目收取五花八门的费用,一半多的货款是拿一张张普通发票顶的。供应商不仅没拿到钱,而且替超市多缴了增值税。 特价商品供应商“赞助” 特价商品是超市捕获顾客购买之心的法宝,但很少有人知道,许多特价商品都是超市“募集”供应商赞助费的。 王经理打了个比方,例如A超市有一件原价10元的商品促销卖7元,B超市就要求每个供应商出一定数额赞助费,用这些钱,商场以10元价格购进一定数量该商品,然后以5元特价卖出,但中间的差额在商品卖出后是不会找退给供应商的,换句话说,就是供应商花钱买了个超市人气。 王经理说,“这样的赞助简直就是拿我们的血汗打水漂,我现在一看到超市的特价心里就发毛。” 收费约定有“霸王条款” 刚刚退出供应商行列的张经理(化名)与王经理有同样的感受。他说,“据我所知,因为大卖场的乱收费,供应商经营几乎都是举步维艰,很多都抽身上岸了。” 张经理说,他做的是秋冬季服装,每年九月上柜、三月撤柜,在某商场去年共销售36万元,但最后只收回12万元的货款。本应商场自己承担的各种费用都强加在了供应商头上,像积分卡使用费、信用卡手续费、商场广告费、就连中秋、圣诞各种节日商场装饰布置的费用也都分摊到各供应商头上。 最不可思议的是商场的包底销售。所谓包底销售就是商场在跟供应商签订进场合同时,规定一个销售扣点和销售计划,若供应商当年完不成计划,则根据销售扣点照计划销售额扣除包底额。例如某商品销售计划为100万元,销售扣点为25%,则若供应商只卖出50万元货,商场并不按12.5万元扣除,而要扣掉25万元。“商场制定的销售计划是在去年同期该品牌销售额基础上再略有上升的数额,而某商场由于整体经营环境的恶化,在某类商品几乎所有品牌都没有完成计划的情况下,商场还是按原计划销售额强制扣点包底额,而且各种费用只有收据没有发票,包底销售额甚至连收据也没有。说白了,商场的这种做法是在转嫁损失,出现了经营上的问题都由供应商承担了。我们咨询了法律界人士,他们认为商场的包底销售实际是霸王条款。” 超市乱收费五花八门 货架位置有好有坏直接关系到商品的销售业绩,于是商场采取竞价拍卖位置的方式把销售区域划分出租。“今年国庆节前,我们花高价拍得一块好位置,结果在上货时超市竟不按事先约定办理,把我们的商品放到了其他偏僻位置,找负责人理论,他们不做任何解释,考虑到还要在这里卖货,我们只好忍气吞声。” 此外,在促销员的使用上超市也大作文章。王经理说,供应商聘用一个节庆临时促销员要向超市每天交150元的费用,然而一些超市却完全掌控了促销员的作息时间和工作内容。有的超市让促销员工作一天休息一天,也有的让促销员不停为其他品牌商品上货、理货,消耗的却是为本品牌促销的时间。供应商聘临时促销员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短期内集中促销,商场的这种做法使促销力度难以保证,于是供应商不得不多聘一两名促销员完成一个人的工作,超市自然多收了促销员进场费。 违背合同也不敢告 “供应商和超市签订的进场合同中,明确罗列的超市费用其实只有五六项,一旦供应商的脚迈进超市的门槛,各种名目的收费就像冰雹一样砸了下来。” 王经理面露无奈神情,“合同算个什么?尤其是大零售商,明摆着违反合同,你敢告他吗?所有的钱和货都在他手上,怎么告?再说你一告,他说行了,咱们以后不用合作了,毕竟我们的商品销售主渠道是超市,断了生路我们还怎么活?” 王经理说,供应商维持得太苦太累了,真的不愿意再看到其他人和自己一样,一腔热血投身进来,得到的却是失望。他希望超市能有所反省反思,毕竟供应商和终端零售商是唇齿相依的伙伴关系,“唇亡齿寒”。 商场超市转嫁损失 “商场超市收取这些进场费,并没有从中牟取什么暴利,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把损失嫁祸给了别人。”一位跟记者熟识的商场业务经理面露窘色地说,最近两三年商场超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惨烈,因为多数商品雷同,所以为了把对手压倒,各家都压低价再低价,使本来就在不断缩水的市场份额利润率连连摊薄。销售上不去,谁也无法向上交代,基层干活的手中就这么点权力,为了自保只能层层扒供应商的皮。 顾客是最终受害者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商场超市再这样继续乱收费下去,导致的结果无非有三种:一是规规矩矩的供应商不能正常经营退出商场超市;二是供应商推出一种替代新产品,在新品核定零售价时将所有费用附加其中,最终把费用转嫁给顾客;三是调整在商场超市和专卖店供应的商品结构,好产品保证自营专卖店销售,商场超市做产品形象,销售附加值高的商品。或者换牌销售,比如同类商品在商场超市是“老虎”商标卖200元,到了专卖店就变成“兔子“商标,只卖150元。 算来算去,商超为了自保把负担转嫁供应商,供应商为了生存,把商超强加的费用又转嫁给顾客,顾客反而成了最终受害者。记者刘兰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