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接受新兴媒体互眹网的监督”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5日16:01 人民网 |
网友:邵道生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黄丽满在12月1日举行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接受新兴媒体互联网的监督,但同时也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 这句话,很重要,反映了当今领导干部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 近几年来舆论监督的实践证明,光有主流媒体的监督恐怕是很不够的,很有缺陷的。由于体制中的一些弊端,在我们社会中经常发生这样一种现象:某地发生的令全国人民震惊的、愤慨的事,该地的媒体往往是“集体失语”、“集体沉默”。是当地媒体患上了“问题麻痹症”而不想监督?非也,是一双无形的手发挥力量不让监督,因而不敢监督。但是,由于这个“新兴媒体互联网”的崛起,“弥补”了我们体制中的一些弊端,在“第一时间內”将“该地发生的令全国人民震惊的、愤慨的事”发布出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让全国人民进行适时的评价,进行公正的批判,进行严厉的“审判”,有时甚至会造成一种汹涌澎湃的讨伐声势,让“事件”发生地的领导不得不重新面对现实,重新审视,重新评价,甚至作出原来不想作出的“挥泪斩马谡”的行动来,有“个别”的,一些“全国性的政策”甚至亦会改变。 所以,作为“新兴媒体互联网”的监督方式、监督力量、监督影响、监督效果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任何一级领导所不能忽视的,也是任何社会所不能忽视的。 所以,我在《人民网》对“新兴媒体互联网”进行了“十一论”,高度评价了“互联网式的民主”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及其作用。 所以,“新兴媒体互联网”的“崛起”迫使我们的领导得认真考虑“传统媒体”存在的一些弊端:为什么我们的“传统媒体”不那么吸引人?为什么人们“上网”的兴趣要比看“传统媒体”的兴趣大?为什么“传统媒体”的监督力量比不上“新兴媒体互联网”? 也许正因为“新兴媒体互联网”具有一种“传统媒体”比不上的监督力量,所以才会有黄丽满书记的“领导干部要接受新兴媒体互联网的监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的的确确是不怎么太喜欢“新兴媒体互联网”这种“监督方式”的。 为什么? 因为“新兴媒体互联网”的这种“监督方式”,往往会“打乱”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的“固定不变的领导模式”和“程序化的领导程序”,经常将习惯于具有“一言堂”、“家长制作风”的领导弄得“手足无措”和不知怎么办才好。 因为“新兴媒体互联网”的这种“监督方式”,往往会将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的工作弊端和问题不留情面地抖露出来,与他们平时宣传的到处“莺歌燕舞”形成强烈的反差,因而使他们在上级领导面前造成“极大的尴尬”。 因为“新兴媒体互联网”的这种“监督方式”,往往会将一些地方多年形成的腐败问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黑社会问题等等统统地暴露出来,会牵出一批严重危害社会的窝案、串案来,个别的甚至会造成领导班子的“政治地震”来。 总之,正因为我们的一些领导不怎么能很好地适应“新兴媒体互联网”的崛起,才会有“领导干部要接受新兴媒体互联网的监督”这一说法的。 关键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怎样做才能算是“接受新兴媒体互联网的监督”? 首先,要认得清“新兴媒体互联网”监督功能的主流和支流。 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我们社会看一种社会现象经常强调的一个原则。依我看,这几年来,“新兴媒体互联网”在社会上所发挥功能,主流是健康的、好的,成绩是主要的。为什么?因为这是由上网8000万网民的素质所决定的。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有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一定的独立分析水平,有比较强烈的“参政”愿望,非常关心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形形色色的“突发事件”,并以最大的热忱参与近来。其它网本人上得不太多,就以人民网来说,无论是观点栏目或是强国论坛,广大网友声音中透发出的是一种疾恶如仇的正气、让丑恶腐败现象发抖的锐气和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的朝气。可以说,像人民网、新华网、中青网、光明网等“主流新兴媒体网站”在发挥“监督功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这就是当今“新兴媒体互联网”的主流。看不到这一点,若领导干部专门将眼睛盯住网民们跟帖中的一些过激语言,那就不会主动地、心甘情愿地“接受新兴媒体互联网的监督”。 其次,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应该是真诚地、主动地“接受新兴媒体互联网的监督”。 譬如,刚刚发生的女播音员死在副市长的床上这件事,又是互联网上的一次“突发事件”。这件事当然是一件极其不体面的事,然而事发之后,当地的权力部门首先选择沉默,选择的是封锁消息。“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媒体“集体失声”、“集体沉默”,在当今是一种很常见的、普遍的现象。说明什么?至少说明三点:一是有相当一部分的领导干部并不是真诚地、主动地“接受新兴媒体互联网的监督”;二是他们是在回避“突发事件”,害怕媒体的“穷追猛打”;三是他们还拥有一点不受监督的“绝对权力”,尽可利用逃避监督。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怎么样对待和处置“新兴媒体互联网”上的“突发事件”,往往是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真诚地、主动地“接受新兴媒体互联网的监督”的试金石,在这一方面切忌当一名现代的叶公好龙者。 其三,要加强对互联网的领导。 “新兴媒体互联网”对我们社会来说因为是“新兴”的,因而不成熟的、不完善的地方是不少的,因而加强对互联网的领导亦是一个重要方面。最近有不少文章提出互联网的“敌对势力”的问题,我是这样看这“敌对势力”四个字的:一是“敌对势力”总是客观存在的,总是会兴风作浪的;二是当今有两种“敌对势力”值得注意,一种是借反腐败来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敌对势力”,它们不是真正的反腐败;另一种是在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一定气候的“腐败势力”的“敌对势力”,它们压根儿就不想反腐败;三是在像人民网、新华网、中青网、光明网等“主流新兴媒体网站”中“敌对势力”还形成气候,它们的作用不宜被无限放大;四是从人民网、新华网、中青网、光明网等“主流新兴媒体网站”中广大网民的时评文章和网民的跟贴内容来看,可以说99%对十六大以来“新政”,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政治局的方针,对吴官正领导下中纪委的反腐败措施是满意的、肯定的,评价是积极的,是充满了希望的,对中国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对此必须肯定;五是互联网上的确有不少“负面意义”上的“社会谣言”、“顺口溜”,亦有不少流言和“传说”,该怎么办?对此,我倒是很赞同陈新汉教授所说的:“‘顺口溜’往往是正面歌颂少,反面讽刺、揭露多,但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看成是了‘牢骚’、‘怪话’,其实质是蕴藏在民众心中的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我还想补充的是:更不能将这些东西看作是受“敌对势力”的鼓惑,若是这样那反而“抬举”了“敌对势力”。 总之,要加强对互联网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监督功能,而不是削弱它的监督功能,当然这是一个全新课题,还必须摆脱过去思维中封闭式领导的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