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开展志愿服务 推动社会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5日17:14 人民网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是国际志愿者日,是全世界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工作者共同的节日。今天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10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对全国的志愿者朋友们和全体志愿服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专程前来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有了大家的热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事业才在中华大地蓬勃发展!今天,我们汇聚“天府之国”,共同参与“志愿服务与社会发展论坛”,就是要立足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共同探讨志愿服务与建设和谐社会、开发人力资源、建设社会应急机制等社会发展领域重大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国志愿服务工作水平,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而以实际行动庆祝这个很有意义的节日。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发展的社会事业。从全球范围看,志愿服务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如今依然方兴未艾,已成为一项推动社会发展、催生现代文明的世界性社会运动,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热情参与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我国,共青团中央1993年底发起实施的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志愿服务事业的主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年志愿者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中谋得发展,在创新中求得突破,在奉献中抓好落实,各项建设稳步推进,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扩展,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理念广泛传播,遍布全国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初步形成,部分省、市还颁行了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参与志愿服务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据初步统计,全国各省(区、市)和2/3以上的地(市)及部分县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或志愿者协会,建立社区服务站89000个,包括许多中老年人在内的注册志愿者超过1379万。青年志愿者行动已动员了超过1.5亿人次的青年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抢险救灾、大型活动、海外援助等领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不断壮大,特别是近年的志愿服务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感到志愿服务可以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其独特作用。在这里我想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件是2003年4月至6月青年志愿者抗击“非典”疫情。面对“非典”这一重大社会危机,全国各地青年志愿者组织迅速行动,先后组织了120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集中开展了为一线医护人员捐赠志愿者爱心包、热线咨询、普及“非典”防治知识、助耕帮困、向生活陋习开战等活动,为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青年志愿者们用行动筑起了应对社会重大危机的青春长城,充分彰显了志愿服务在社会应急中巨大的动员作用。一件是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2003年6月,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我们联合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了这项计划,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选派高校应届毕业生,到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乡镇一级开展1至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等方面的志愿服务。两年来,全国项目和地方项目的大学生志愿者总数超过25000名,全国有1200多所高校的9万多名应届毕业生报名参加,西部受援县达到300多个。西部计划通过志愿服务这种非市场的手段,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有效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东西互动、城乡互动,不仅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促进了优秀青年人才队伍的健康成长。

  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是一个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顺利地度过这一临界值,就将进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黄金发展时期”;反之,就进入经济社会徘徊不前的“矛盾凸现时期”,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党中央及时提出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为发展志愿服务事业进一步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愿望和热情越来越强烈,也有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通过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来实现,我称之为参与志愿服务和提供志愿服务“两个需求”都在增长,志愿服务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和谐社会注重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注重社会稳定和公正,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追求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而志愿服务弘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恰恰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

  第一,通过志愿服务推动营造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志愿服务正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方面,志愿服务继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道德,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主体自觉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社会成员从“单位人”成为“社会人”、“社区人”,其生活与情感的需求不再完全由单位和组织包揽,更多地需要依赖自身与社会机构去解决,社会成员心理上难免有飘荡感、失落感与盲目感。志愿服务注重自愿和力所能及,强调互助性,实际上是通过激发社会成员的内在自觉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观念,有助于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悄悄拉近距离、消除隔阂,重建信任、增进和谐。

  第二,通过志愿服务推动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由于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本质属性,不可能完全顾及“弱者”的利益,政府追求的也是公民的普遍权利保证,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公民或某些特殊群体的方方面面,再加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处在初建阶段,能提供的保障有限,服务保障的充分实现不可能完全依赖于政府部门,也无力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获得,这就需要有人提供志愿服务。志愿者以扶贫济困为主题,为困难群众、困难地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和帮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于市场机制和政府部门都顾及不到的社会成员,给他们带来心灵上的充实和生活上的方便,及时弥补了市场的某些缺位,缓解了由于社会群体分化所带来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微调”作用。

  第三,通过志愿服务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尊重自然发展规律,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等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石油、水、电、煤等资源危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共识。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直是志愿服务的重要领域。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一方面积极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引导青年自觉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植绿护绿、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另一方面通过设立“环保志愿服务项目奖”等方式,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实施以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为主题的新项目,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环保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二、发挥志愿服务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人力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开发配置人力资源,既需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需要发挥志愿服务等非市场的作用。志愿服务是与社会实践、价值创造密切关联的活动,在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中具有独特作用。

  第一,发挥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作用,推动人才开发培养。志愿服务是一种直接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志愿者在服务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提高自身素质。许多志愿者通过服务,尤其是通过到贫困地区等艰苦环境服务,进一步了解了国情,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丰富了人生阅历,不仅提高了综合能力,而且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志愿服务能够激发社会成员的学习和创新活力。志愿者参与服务的过程也是向社会、向他人学习借鉴的过程,特别是当服务领域拓展、服务要求提高与志愿者个人现有素质存在差距时,就会推动志愿者自发地去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志愿者在服务中更能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忘我投入、自由轻快的精神状态参与,有利于实现新的创造。

  第二,发挥志愿服务的整合对接作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志愿服务可以将富余人力资源与人才紧缺领域整合,把给予和需要对接,使帮助者与被帮助者都能在其中收获自己所需要的,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动员和整合资源作用。十多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坚持开展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工作,采取省内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和东西跨省对口支援等模式和定期轮换、长期坚持的接力方式,选派了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到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实现了人力资源并带动其他各类资源的城乡互动、区域互动。

  第三,发挥志愿服务的价值替代作用,实现人才效益转化。志愿服务本身是一种劳动创造,具有现金的价值替代功能,能够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因为志愿服务是不图物质报酬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社会赞助,也没有机构臃肿带来的内耗问题,所以能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创造较好的综合效益。根据霍布金斯大学对美国、加拿大等22个发达国家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的志愿服务产出平均占国民产值的1.1%,其中显然还没有包括在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精神文明等方面的“产出”。以为大型赛会提供志愿服务为例。近年来,全国有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际、国内大型活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大会节约了运行成本,提升了会议的效益和影响。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将按照国家奥组委要求,积极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

  三、发挥志愿服务在健全社会应急机制中的积极作用

  志愿服务作为现代社会有效、便捷的动员方式,正在成为危机预防、危机应对、危机保障等社会应急机制方面的重要建设力量,并成为国际惯例。

  第一,依托志愿服务的广泛性,建立高效的社会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高效的危机信息系统是应对社会重大危机的前提。广泛分散在各个服务领域和专业层面的志愿者,可以及时收集、传递和共享信息,判断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评估其损害和风险,为政府正确决策、及时准备、有效预防提供信息参考,提高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理解和配合,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化,减缓或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害。目前,山东开展的消防志愿服务、江西开展的气象志愿服务、云南开展的防震志愿服务等都是对危机信息系统建设的有益尝试。

  第二,依托志愿服务的群众性,广泛动员公众力量参与社会危机应对。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人人能为”,具有较强的群众性。社会各界人士,不分年龄、性别、宗教、文化、民族和社会地位,都可以成为志愿者家庭的一员。志愿服务具有公开招募、目标一致,自愿参与、行为高尚,方便加入、方便服务等特点,在危机一旦暴发时,能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方式集中广大公众组成最有力的社会危机应急队伍,成为当前各国经常采用并取得显著成效的社会动员方式。针对不同社会领域的专业需求组建志愿者应急队伍,加强日常培训和管理,应当成为应对社会危机的重要力量。这从我国抗击“非典”、日本抗震救灾到美国应对“9.11”事件等都有集中体现。

  第三,依托志愿服务的社会性,快速调集物资储备,建立社会危机保障机制。危机一旦出现,志愿服务通过各种公益的形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积聚援助经费,募集应急物资,建立危机保障。正如上述所言,志愿服务体现自觉自愿、力所能及,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动员整合人、财、物等各类社会资源中具有独特作用。98’抗洪期间,数十万青年志愿者除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外,还动员社会捐出了大量的粮食、衣物、现金等,为灾区人民度过难关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朋友们;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催生了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社会进步的浩荡洪流感召着青年的奉献创造。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人一定会更加主动地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来,为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志愿服务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世界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