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方丝路再掘千人铸币场 众历史之谜待解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09:24 新华网

  本月2日,四川省考古研究所、凉山州博物馆和西昌市文管所对西昌市黄联东坪汉代冶铜铸币遗址为期19天的野外发掘工作结束。考古行动负责人、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长、研究员胡昌珏说:“这次发掘了301平方米,发掘了24处汉代遗迹,这是1988年西昌市文管所与四川大学历史系联合对东坪遗址进行发掘后,因西攀高速公路建设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对研究汉代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南方丝绸之路有着重要意义。”据了解,东坪遗址是西南地区迄今惟一正式发掘的一处大型汉代冶铜铸币遗址,它位于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它的存在,提出了许多有待回答的历史之谜:汉王朝是不是因为南方丝绸之路才建立了这个堪称当时西南夷最大的冶铜铸币工场?它是否意味着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冶炼铸币历史也有两千多年了?另外,当时蜀地产铜地方不多,蜀地青铜器用铜是否也出自这里?———编者

  高速公路把遗址拦腰斩断

  西昌黄联东坪汉代冶铜铸币遗址位于西昌市黄联关镇东坪村,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记者近日来到发掘现场看到,东坪位于黄联关镇东南不到一公里的安宁河谷台地一个广阔的坝子,刚通车不久的高速公路把东坪遗址拦腰斩断,公路上汽车一辆接一辆飞驰而过。路边,考古工作者和民工们正在遗址上忙碌着。发掘的地面呈黑灰色,刚发掘几十厘米,就发现了许多铜矿渣、陶片,还有许多冶炼炉遗迹。

  曾参加1988年东坪遗址考古的副研究员、原西昌文管所所长张正宁说:“这次是第一次发掘的补充,这次发掘出5个小炉,过去发掘的主要是大型冶炼炉,显然用途不一样。可能是汉代中央政府放弃这里后,私人或是地方小规模在这里冶铜。从发掘情况看,当时最红火的时候冶炼场起码有上千人,规模是很大的。”

  铜矿洞至少已存在两千年

  1988年9月,西昌市文管所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对东坪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发现了汉代铜矿矿洞遗址。在西昌市黄联镇东20多公里的螺髻山白云石岩海拔3200米处,共发现矿洞遗址六个,腐朽的木支架、木梯子还残存洞内,洞身深浅大同小异,洞内还有洞。矿洞外,草坪上有一些房屋遗迹,显然是矿工栖息之所,发掘出的遗物中,有陶质罐、缸、钵、碗等生活用具,从形制、纹饰可断定为西汉最迟为东汉初年物品,由此可证明这些矿洞至少已存在两千年。因矿井附近未发现炼铜遗址,专家推断这里采出的矿石主要是运往螺髻山下集中冶炼。

  冶炼区生活区墓葬区俱全

  在黄联关镇东南的东坪村,旧地名叫巴溪坪的地方,专家发现了汉代宏大的炼铜造币工场,遗址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依山傍水,开阔平坦,是个工业生产的理想场地。遗址内各种遗迹遗物遍布,从分布情况推断,大致可分为冶炼铸造区、生活居住区和墓葬区。

  考古队布点发掘了768平方米,出土铸造作坊一座、炼钢炉14座,陶范、铜范(均为铸币模具)、铜锭、陶纺轮、铜镜、铜镞,铁戟、铁锸、铁刀等200多件,汉墓两座,还有大批汉代五铢钱毛坯以及数十万吨铜矿渣。炼铜炉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三种,均为半地穴式。其中以圆形炉为多,保存情况也较好,最大的外径达4米,炉身残高1.1米,这种炉可能专用于铜矿石初炼;椭圆形炉,长轴2.48米,短轴1.46米,残高0.34米,这种炉可能用于铸造时熔化铜锭;长方形炉,长2.9米,宽0.9米,残高1米,这种炉可能用于焙烧铸造范模。这些炼炉容积之大世所罕见,大部分炉基、炉缸、风沟、保温层,部分炉底耐火砖、坩埚残片、炉外操作台、沙堆、贮水池、陶瓷、陶范等保存都较好。从出土的越嶲郡“越”字铭文铜锭、莲弧纹铜镜、废品五铢钱、平底罐、陶鸡、陶俑、陶水田模型、“五铢”和“大泉五十”钱文砖等文物分析,属王莽至东汉中期,与螺髻山矿洞遗址遗物风格基本相同。

  至少冶炼了2至3万吨“五铢钱”

  专家认为,西昌黄联东坪汉代冶铜铸币遗址是汉王朝一个规模宏大的铸币厂,也极可能是汉代西南夷地区最大的一座造币厂和货币供应基地。引起考古队特别注意的,是炉边、陶瓷底下那些成堆的铜五铢钱,其边沿毛刺犹在,部分歪扭变形,看来都是刚出钱范尚未打磨的钱坯。从遗存的数十万吨铜矿渣估算,这里至少冶炼了2至3万吨铜或铸造了同量的五铢钱。

  历史解谜①

  《汉书》“邛都出铜”言之有据

  两次考古证明,《汉书·地理志》所载“邛都南山出铜”言之有据。据了解,《汉书·地理志》中“邛都南山产铜”的记载,由于找不到物证,后人对其可靠性产生怀疑,明、清两代官府曾派员查找,一无所获。本世纪五十年代各级政府发动群众找矿报矿时,几个省级地勘部门技术干部根据记载上螺髻山考察了一个星期,只发现高岭土、石灰石等非金属矿,此后有的学者遂认为史书有误,认为秦汉时巴蜀仅临邛(今邛崃)产铜,西南夷的邛都即使有铜矿,邛人也还掌握不了复杂的采冶技术。西昌黄联东坪汉代冶铜铸币遗址的发掘,使这一千古历史之谜迎刃而解。

  历史解谜②

  冶炼铸币打破“西南夷”封闭

  西昌为邛都故地,又是汉越嶲郡郡治所在地。它北连巴蜀,南通云南,是“西南夷”重镇,也是南方丝绸之路上一大重镇及物资集散地和中转站,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置越嶲郡后,成为汉王朝重点经营和巩固的地区。

  汉武帝开发西南地区及此后的东汉王朝为保持该地区长治久安,从中原特别是巴蜀地区大规模移民至西南地区进行修路、战争和屯田,这些活动需大量人力和财力,也需要商品交换,随着汉王朝对西南地区统治的加强,在该区域使用汉代钱币成为必然。汉代钱币在这一地区流通后,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打破了西南地区封闭状态,加速了这一地区的封建化进程。西昌东坪冶炼场铸造钱币对西南地区的开发、经济和文化发展,对维护西南地区的稳定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新闻辞典·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又称“蜀身毒古道”,这是已经为当今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的我国对外交往最早的国际通道,是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由四川及各地商人沟通了的一条民间商道。其路线为:从成都出发,穿过川西平原,渡过金沙江进入云南西部,又跨越澜沧江,越过博南山,经保山、腾冲进入缅甸、印度(身毒),再从印度翻山越海抵达中亚然后直至地中海沿岸。“蜀身毒古道”分段又有各自的名称:从成都出发过雅安、西昌、会理至大理一段称为“灵关道”;从成都过乐山、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至大理一段称为“五尺道”;由大理至永平过澜沧江越博南山一段称为“博南古道”;再从保山至腾冲然后分两路出境到缅甸一段称为“永昌道”。

  中原王朝最早发现这条古道的时间为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当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国(今阿富汗)发现有来自四川的蜀布、邛竹杖之后得以知晓“蜀身毒古道”,这促成了汉武帝通西南夷的决心。从此,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了黄金时期。

  新闻辞典·五铢钱

  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铸造发行的国家货币,流通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行“开元通宝”才被废止。汉代的“五铢钱”由于铸造精美,标准实用,很受百姓欢迎,所以一直用到了唐初,历经7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行用最久的货币种类。汉五铢钱在西南夷地区流通极广,近代在缅甸北部也有发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