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发现后人“峇峇娘惹” 随“凤凰号”一起找郑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14:09 新华网

  本报记者 王跃西“凤凰号”的航行路线图

  编者按:8月8日,“凤凰号”从江苏太仓市刘家港出发,经香港、越南、文莱、新加坡,于11月28日,到达马来西亚马六甲港。在历时3个多月的航行中,他们发现了大量与郑和船队有关的历史证据,也找到了很多华人的子孙后代。

  11月27日,记者来到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海峡,在那里等待即将到来的“凤凰号”。这是“凤凰号”自8月8日从江苏太仓起航,停靠的最重要的一站。

  体验“凤凰号”

  下午2时,记者乘坐当地的海事巡逻艇,出海迎接即将抵达马六甲的“凤凰号”。出海没多久,“凤凰号”的身影就出现了,船上的3个人影也越来越清晰:船长翁以煊、领队何明礼和摄影师黄睿。当船靠近了,记者才发现,他们3个人比出发时瘦了许多,脸被晒得黑红黑红的。看到前来迎接的人,他们不停地向我们挥动手臂示意。

  应船长翁以煊的邀请,记者走上了“凤凰号”。这艘帆船长12米,上面没有粗大的铁栏杆,只有细细的缆绳。甲板上没多少能落脚的地方,人只能沿着边走。3个男子汉在这么窄小的地方生活,可真够难为他们的。

  沿着甲板上的小梯子,记者来到船舱,那里是船的“心脏”。船舱除了海事卫星电话、实时航线追踪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航行必备的仪器外,还有太阳能板和小型发电机。记者看到,船舱里有一个小书架和一张小书桌,看书是他们在船上的主要消遣方式。

  舱里活动空间小,两个人不能并排行走,碰面都得侧身而过。为了节省空间,船员的床就是几个床垫,不用的时候就立在一边。记者在一个垫子上看见一本《达·芬奇》,那是黄睿正在看的书。

  记者问他们,平时怎么解决吃饭问题,何明礼说,他们囤积了不少熟食,但这些东西很容易变质。翁以煊笑着说:“我们带来的土豆泥,本来是白色的,现在都成棕色的了。”除了吃现成的,他们也用海水煮方便面吃。

  记者问他们,在海上航行有什么困难?何明礼说,海上风大浪高,舱里容易进水,被子、衣服都臭了,连卫生纸都发了霉。不过,最大的苦恼还不是这些,寂寞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黄睿说,海上航行时间长了,大家都很无聊,所以经常互相调侃,把上辈子、这辈子和下辈子的话都说完了。但是,海上航行虽然苦,沿途的发现却让他们兴奋不已。

  到处都有郑和的遗迹

  “凤凰号”一路走来,寻访到很多郑和及其船队的遗迹,马六甲之所以成为他们停靠的重要一站,就是因为这里有很多等待发现的郑和遗迹。记者与他们一起进行了探寻。

  马六甲是“锡国”马来西亚的一座历史古城,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郑和七下西洋,其中有5次曾在马六甲停靠。郑和的船队不仅带来了茶叶、丝绸等大宗货物,还带来了大国的礼仪和文明。当地人都非常敬仰这支和平、友好的船队。人们为了纪念郑和,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街道,修建了纪念雕像。郑和像、三保街、郑和纪念馆等都是郑和留给马六甲的财富。

  在这些与郑和有关的历史遗迹中,最著名的是位于马六甲荷兰红屋二楼的郑和纪念馆。

  荷兰红屋是马六甲的标志性建筑,它坐落在马六甲河畔,建于1641至1660年间,是东南亚最古老的荷兰建筑。之所以称为“荷兰红屋”,是因为它的外墙全部是红色的。它原来是教堂,后来被改成了市政府,现在是马六甲的博物馆,藏有马来、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历史文物。荷兰红屋里的郑和纪念馆陈设了大量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文献资料和物品。

  据史料记载,马六甲最繁荣的时期与郑和来马六甲的时间基本吻合,作为东南亚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郑和的到来,为马六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博物馆的院子里有一个郑和石像,来这里参观的人都要在它的面前祭奠一番。

  除此之外,马六甲还有座中国山,又叫三保山。其实,这座山和三保太监郑和没什么关系。它其实是座坟山,山上有1.2万多座华人坟墓,是海外华人最大的坟场。据专家考证,山上历史最久远的一座坟墓是宋代的。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后人前来扫墓,坟山上的坟墓大多已经残败。当地人传说,每到夜半时分,有很多孤独的老人在山下喝茶或者下棋、聊天。

  发现郑和后人“峇峇娘惹”

  郑和及其船队在东南亚一带的影响不仅有物为证,而且还留下了后人。“峇峇(bābā)娘惹”就是最著名的族群。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在经过马六甲时,有一部分随行人员就留在了当地。这些人定居后和当地的马来族或其他民族的妇女通婚,生下的男性后代就称为“峇峇”,女性后代则称“娘惹”。有人称他们为“土生华人”或“海峡华人”。现在,峇峇娘惹的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槟城以及新加坡。峇峇娘惹虽然远离中国本土,但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注重孝道、讲究长幼有序,在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国化”。他们把马来人的语言、服饰和饮食习惯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几百年过去了,这些在当地出生的混血儿大部分已不会说汉语,他们现在讲的是一种综合中国福建方言与马来语的混合式语言。在文莱发现的中国瓷器

  在马六甲的老街,记者探访了一户姓曾的峇峇娘惹家庭。如今,他的家已经成为向外人展示峇峇娘惹豪华生活的家庭。记者在这户人家看到,家里的摆设亦中亦西,有老式红木镶玳瑁或贝壳的家具,也有中国传统的雕花大床和西式留声机和西洋镜。他们婚丧嫁娶的风俗和中国传统的礼仪也很相似。

  峇峇娘惹曾是南洋一带的富人,他们操纵着马六甲海峡一带的贸易海运,过着轻松安定的生活,穿着、饮食、住宅都很考究。他们都以自己是峇峇娘惹为荣。如今,他们靠着先人留下的产业,日子过得不错。娘惹喜欢把自己打扮得珠光宝气,炫耀自己的富有也是峇峇娘惹的特色。不过,年轻一代的峇峇娘惹对自己的文化认识很肤浅,并不了解自己习俗背后的文化含义。姓曾的峇峇娘惹家庭

  处处有华人踪迹

  除了峇峇娘惹,“凤凰号”在沿途还发现了一些华人踪迹。翁以煊告诉记者,根据很多史料的记载,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就已经有华人在东南亚一带生活了。文莱曾有一个华人村,但被大火烧毁了。现在,在原来的华人村旁边兴建了一个“水村”。当地的华人都到里面做生意。

  在印尼三宝垄,他们也遇到了很多华人,听说是中国来的,都非常热情地招待3位船员。不过,那里华人的生活状况并不是很好。3位船员一致认为,马来西亚的华人影响力最大。马六甲郑和纪念馆的郑和雕像

  马来西亚华人经商的比较多。在马六甲的街道上,几乎所有店面都有华文名称,店里的销售人员,会说汉语,人民币也能在当地流通。随便走进一家店,销售人员大都会问“是中国人吗”?记者在荷兰红屋附近曾遇到一位卖纪念品的李老板,他们夫妇二人都50多岁了,是来马来西亚的第二代华人,祖籍中国广东。他们的小店经营得十分红火。李先生的孩子都在国外工作读书。他说,现在马来西亚的华人还是十分看重读书做学问的,赚了钱就要让孩子去见世面。在那条街上有二三十家类似的店面,基本都是华人开的,大家相互照应,生意做得都可以。

  在文莱见到宋代文物遗址

  在3个多月的航行中,“凤凰号”还找到了一个中国之外最大的宋代考古场。

  翁以煊告诉记者,他们在文莱了解到,当地曾经出土过唐代的铜钱,这说明中国与文莱间的贸易从唐代就开始了。一家法国石油公司还在文莱以北60公里的海底发现过沉船,经考证可能是前往文莱的中国商船遇海难沉没在此。目前,已发掘出的文物有1万多件保存完好,其中主要是民窑出产的青花瓷、陶罐、铜手镯、琉璃彩珠。但是,船上发现两根枪管,枪管上还有用来放药引的小洞。至于这艘船是否与郑和船队有关还是个“谜团”。因为在中国的史料记载中没有提到郑和船队上有军火。“凤凰号”

  翁以煊说:“我们特意来到文莱发现中国文物的河边,方圆两平方公里的河岸周围,散落着不少中国文物,地上布满瓷器的碎片。我们用不着挖开泥土,古董就在表面。我们找到了一个完整的小陶罐,一些白色、绿色的琉璃手镯碎片和彩珠、渔网铅坠等。据说,以前文莱人用的渔网坠子是石头或陶瓷的,铅坠是中国人引进的。经专家考证,这里的瓷器有九成是宋代的,剩下的是明代的;铜钱中有八成是宋代,两成是元朝或更早时期的。”

  “凤凰号”的航行还要继续,“凤凰号”上的3名“水手”都期待着更多发现。无论他们将遇到什么,“凤凰号”的这次活动都不仅仅是纪念郑和的伟大创举,还是一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和平的方式播洒中华文明的创举。(来源:环球时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