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记者来信:农民工培训要预防跟风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17:28 新华网

  新华网西宁12月6日电(记者 王宏伟 任晓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了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民工培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这项工作。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地区在培训农民工时,缺乏科学的市场需求调研和规划,盲目跟风、重复培训现象严重,如不及时调整,将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记者在青海省海东地区六个县的10多个乡镇采访时发现,几乎所有的乡镇都在培训泥瓦匠、拉面匠、驾驶员、电焊工,培训项目覆盖面很小,而且没有一个乡镇做过市场需求调查。很多乡镇不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农民工培训,而是邯郸学步,别的地方怎么干,自己也就怎么干,别的地方培训什么工种,自己也就培训什么工种。这些培训班培训时间一般在15天左右,农民很难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真正学习到过硬的劳动技能。有些乡镇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把一些本来就学过或者已经掌握了拉面、电焊等技术的农民拉来进行短期培训,再请来鉴定人员进行“技能鉴定”后发证完事。

  青海省农牧厅科技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4月,由农业部、教育部等国家六部委牵头部署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开始在青海省实施,全省投入培训资金1000万元,预计培训50000名农民工。其中海东地区是全省的重点地区,政府共投入540万元的农民培训资金。他们说,农民工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最终提高农民的收入。而像青海省海东地区某些乡镇这种“一窝蜂”式的培训,很可能造成劳动力资源结构的失衡,对于提高农民工的收入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例如在青海建筑行业中,不会技术的“小工”的日工资在20元左右,而有技术的“大工”的日工资则在40元以上。但如果所有外出打工的农民都是“大工”,那么这些“大工”到了工地上也只能干“小工”的活儿,收入并不能增加。

  在当前农民工不断进入非农产业的趋势下,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不但关乎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工业产业等非农产业的进步水平。所以,农民工培训科学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跟风”培训要不得。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