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同龄同命 相依相知(我与《华东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04:26 人民网-华东新闻

  “苏州工业园区与《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同‘龄’又同‘命’”———这是原华东分社总编辑吴长生1995年访问园区时的一句妙语。

  我们两家是同年诞生的。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政府与新加坡政府间的合作开发项目经国务院批准,是在1994年年首;《人民日报》建立华东分社,出版华东新闻,则在同年年尾。

  当年,华东分社同志来园区时,园区2平方公里的启动区仅见雏形,金鸡湖畔都是茅草和农舍。我们在湖边一幢废弃建筑里办公。分社同志穿过连片工地,一路摸来,车身沾满泥浆———这次金鸡湖之旅,在华东分社与苏州工业园区之间连起了红丝带。人民日报社的主要领导也先后前来园区考察。

  10年来,《人民日报》及华东新闻共刊发有关园区开发建设的报道200余篇,每年都有重头稿上人民日报重要版面。1998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借得东风张巨帆》后,新加坡《联合早报》、《海峡时报》都在重要版面转载,并就《人民日报》刊发封面文章宣传苏州工业园区作了长篇述评性报道。在苏州工业园股权比例调整时,华东新闻及时报道指出,双方合作框架不变,开发区主体合资性质不变,园区开发目标不变。半年后,即2001年3月12日又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苏州工业园区股比调整后发展加快》的新闻。这些报道在园区发展的关键时刻,起到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我曾在一个时期分管园区的新闻宣传,我和我的前后任同事都把华东分社的记者们看作最值得信赖的战友。他们及时报道了苏州工业园区在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取得的每一步重大进展,为园区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同时,我们也不约而同关注华东新闻上有关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信息和论坛观点,视为重要的决策参考。

  1996年,为帮助园区行政管理部门树立服务意识,新加坡有关方面专门组织上门传经,主题就是“亲商”,这在当时还是个陌生提法。“亲商”先在园区试行,继而又在全市推开,省内省外许多城市都来学样。可是,“亲商”二字毕竟未见诸正式文件。1998年3月20日,园区“亲商”经验上了《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以整版篇幅刊登题为《金鸡报晓凤来栖》的长篇通讯,探究园区招商势头迅猛的深层原因,把“政府亲商”的崭新机制赫然列为主因之一。以后,园区的“亲商”做法,频频出现在全国各大媒体,出现在苏州市和江苏省党代会报告,成了苏州经济发展的三大法宝之一。

  华东分社的李泓冰、吴焰两位女记者跟踪观察园区多年,每次采访都能从繁杂的现象中提炼出一些人人“心中皆有”,而“笔下俱无”的观点。今年5月,园区纪念启动10周年,媒体云集,记者很多,她俩一晃眼就不见了。几天后,《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头条刊出了她们的长篇通讯《超越GDP———苏州工业园区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仅就事实报道事实,还站在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高度,从环保、节能、平衡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事业生活、文化需求等方面,来审视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诠释园区创业者10年奋斗成果。通讯中运用了大量的即兴访谈和人物命运故事,读来倍觉亲切。工作是我们做的,人物是我们身边的,经她们娓娓道出,新鲜感仍然扑面而来,这就是思想升华的魅力。

  手携手经历了10年风雨,我想说,《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不仅和我们同龄同命,而且已经相依相知了。

  中共苏州工业园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潘云官

  《华东新闻》 (2004年12月07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奇童梦乐
猫和老虎的混血儿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附身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