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男子残杀三人潜逃 与警方对峙三小时后被擒(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08:30 新华网
男子残杀三人潜逃与警方对峙三小时后被擒(组图)
  2004年12月6日凌晨2点左右,黔江区平安路593号,原地区医药公司家属楼,通缉犯粟奎在家中的窗外企图逃跑。
男子残杀三人潜逃与警方对峙三小时后被擒(组图)
  2004年12月6日凌晨2点左右,黔江区平安路593号,原地区医药公司家属楼,通缉犯粟奎在家中被抓捕。
男子残杀三人潜逃与警方对峙三小时后被擒(组图)
  2004年12月6日,黔江区看守所,犯罪嫌疑人粟奎和本报记者对话。实习记者石涛摄

  昨日凌晨2时40分,黔江“12.2”特大恶性杀人焚尸案犯罪嫌疑人粟奎在其家中与警方对峙3个多小时后被警方擒获。至此,这起黔江地区15年来最大的杀人案成功告破。

  “12.2”杀人焚尸案 智擒疑犯

  潜逃回家 警方全方位布控

  12月5日晚大约10时40分,刑警支队负责守侯和监控犯罪嫌疑人粟奎在黔江区原医药公司宿舍楼住处的民警邓永强、吴洪高等人发现粟奎家里有异样,房门被反锁,判断粟奎有可能潜逃回家,当即向局领导报告了情况。副局长汪绍敏迅速带领刑警支队全体民警赶到现场进行布控,局长马世文在得知情况后也立即赶到现场,并迅速调集区公安局民警110余人对黔江区医药公司宿舍楼进行包围,随后又调集消防、武警支队增援,组织照明车、抢险车,对该楼进行全面的搜索和布控。

  打开气罐 欲与民警同归于尽

  大约晚11时多终于发现粟奎潜藏在该宿舍楼八楼一住户的厨房里,并将厨房石油液化气罐打开,欲引爆气罐与民警同归于尽。被民警救出的该房住户吓得在走廊上痛哭流涕,语无伦次。正当民警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室内准备抓捕粟奎时,粟翻出窗外吊在避雷引导钢条上向下滑,以跳楼自杀威胁警方的拘捕。

  跳楼威胁 亲人劝告时痛哭

  区公安局主要领导一面组织民警对粟奎喊话劝其主动归案,稳定粟奎的情绪,避免其跳楼自杀;另一面迅速研究制定活捉粟奎的方案,组织武警、消防官兵在楼底下使用气垫,抢占有利位置伺机抓捕粟奎。在民警反复与其喊话劝解约一小时后,粟奎又从八楼通过避雷引导钢条窜到六楼他自己家里,用钢钎反锁室内门后坐在靠西山农贸市场方向阳台上继续以跳楼威胁警方。为劝解粟奎,公安机关将其母亲、姐姐、儿子等亲人接到现场劝说粟奎主动归案,在母亲喊话动员的时候,粟奎失声痛哭了起来,连声说对不起自己的家人,但态度依然十分坚决。

  稳定情绪 与其周旋两小时

  6日凌晨1时许,黔江区公安局长马世文在此僵局下担任起了“谈判专家”,和情绪十分焦躁的粟奎展开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周旋,并成功稳定了粟奎的情绪,“你把门打开,我一个人进来和你谈,好吗?”马局长对他说。粟奎拒绝了,但他主动开口向警方索要香烟和方便面。不久前才输过液的马局长已经和粟奎磨了近两个小时的嘴皮。

  千钧一发 特警飞身擒恶魔

  在粟奎从8楼返回6楼的过程中,3名行动小组成员也悄悄通过吊绳入窗的方式进入了6楼的房间,并潜藏在床下面观察情况。他们观察到如果强行踢开木门进入阳台的话势必惊动粟奎,于是他们只好按兵不动。在设计好了周密的抓捕方案后,民警反复的对粟奎做规劝工作。

  到了12月6日凌晨2点40分,趁疲惫的粟奎开始情绪急躁,提出了抽烟和吃方便面的要求,一名武警特警从隔壁房间的卧室窗户递过去了点燃的香烟及泡好的方便面。粟奎坐在阳台栏杆上抽完烟后,马局长温和地叫他回到阳台上吃方便面,疲惫的他接受了这个意见,慢慢回到了阳台上吃方便面。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站在隔壁卧室窗户前的特警突然飞身跃过了中间2米多的间隔,扑向了正端着方便面的粟奎,此时潜藏在屋内的3名行动小组成员同时冲进了阳台,一举将粟奎抓获。

  “马局一直不停的在开导他,劝他不要再做傻事了,主动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并用请律师的事转移他的注意力,为旁边一个阳台上的我们创造条件。但粟奎十分警惕,连吃方便面的时候眼睛都在上下左右的不停扫视。”35岁的黔江防暴大队长王拓磊谈起马局长谈判的情景时十分佩服,也就是这个王大队长和一个武警战士互相配合趁粟奎被马局转移注意的一瞬间,相继从相邻的间隔两米的六楼阳台飞身跃到粟所在的阳台,把粟奎紧紧的按在地上。粟反应过来的第一句话是“你们打死我吧,反正我活着也没意思了。”

  “公安人员的擒拿技术确实过关,而且在场的警察、武警、消防战士个个都很勇敢,嫌犯在6楼阳台走过去走过来,下面干警就把安全气垫抬过去抬过来的。当时虽然是凌晨两三点,但现场有上千人在围观,有他们(民警)保卫黔江,我们放心。”抓捕当晚在现场围观的黔江区人大专职常委陈永发对记者介绍当时的情景。

  在警方搜查粟奎的住房时发现他家里的旅行箱、衣服等都被打点的妥妥帖帖,一副要外出的样子。警方在房间里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搜出了粟奎的越南护照,一切证明粟奎早有杀人逃跑的预谋。

  “12.2”杀人焚尸案 案件回放

  复婚不成 写下绝命信

  犯罪嫌疑人粟奎被抓获后,民警对其进行突审后查明:粟奎与其前妻刘芙蓉感情一直不好,粟经常打刘,经刘提出并由法院于2003年10月判决两人离婚。离婚后,粟先后到广东、广西、山东、新疆等地打工,但仍然经常打电话回家纠缠刘,要求与刘复婚。2004年11月23日晚粟奎从外地打工回到黔江,随后几天多次找其前妻刘芙蓉要求复婚,遭刘拒绝,粟奎便产生了杀刘的念头。11月27日晚粟奎独自一人写下绝命信藏匿在家中,在信中向其母亲和姐姐表达了他要杀死刘芙蓉的意图,并对家中财产的处置、债权债务和对他儿子寒寒(化名)的抚养安排都逐一作了交待。

  穷凶恶极 杀人又焚尸

  12月2日晚8时许,粟奎再次到刘上班所在地解放路朝天门鞋城找刘等刘下班。10点多钟粟奎纠缠刘芙蓉至新华东路文峰路路口,粟见求婚不成,便从身上掏出一把尖刀,趁刘不备,向刘的颈部、背部连刺几刀,将刘刺倒在街边。随后粟奎迅速跑到文峰路中段城东工商所刘芙蓉的父亲刘家其家里,先是问“寒寒呢?”见儿子已在卧室睡熟了,转身就到厨房里拿了一把菜刀砍向坐在客厅内沙发上的刘相周(刘家其之子),刘相周之妻谢秀娥见此情况正准备上前帮忙,刘相周叫她快跑到街上报警。刘相周被砍伤后挣脱粟奎就往外跑,又被粟奎追出砍倒在距现场约10米远的街边。随后粟奎返回屋内,将已经熟睡的刘相周的女儿刘瑶(10岁)、儿子刘永川(9岁)的头部一阵猛砍,致两人开放性颅脑损伤死亡。紧接着,粟奎把他儿子寒寒叫醒赶出室外后,又从厨房里用菜刀将液化气瓶管子砍断后抱到死者刘瑶、刘永川所在寝室,用火点燃了气罐,引燃了室内的棉絮、窗帘、家俱。正当粟奎点燃大火准备逃跑时,在门口遇上发现刘相周被砍后回房呼叫的刘家其的妻子冉淑平(56岁),粟奎一把将冉揪进房内按在火堆里并用棉絮盖在冉身上后迅速潜逃,冉淑平被大火燃烧窒息死亡。

  畏罪潜逃 山洞躲两天

  粟奎作案后向城东河滨公园逃窜,在河滨公园一下河的转盘下面停了一个多小时,然后跑至下坝过河,攀至观音岩牛洞里躲藏了两天两夜,后于12月4日晚爬上酉阳山电视塔,12月5日夜逃回区医药公司宿舍楼住处准备携带钱物外逃时被民警发现了行踪。

  “12.2”杀人焚尸案 对面粟奎

  逃亡期间 曾企图自杀

  粟奎,男,现年34岁,高中文化,重庆市黔江区城西街道册山居委人,黔江区医药公司下岗职工,住医药公司宿舍楼,曾在黑龙江服兵役。

  昨日下午4时20分,记者在黔江区看守所过渡监所见到了剃成光头、表情强硬的粟奎,他游离的目光泄漏了他心底的惶恐不安。

  据悉,粟奎在逃亡期间企图自杀,他颈部的2道刀痕还清晰可见。“我现在心里很乱,不知道说什么……我的性格很内向,有什么话和事都喜欢憋在心里,不找人倾诉,这件事的发生(案件)和我的性格有直接原因……我现在很后悔……”当记者问他现在有什么话说时,粟奎思维冷静,很客观甚至很诚肯的对记者分析着自己的性格,但在说到后来时,他的声音哽咽了。虽然他身后墙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醒”字,但他的后悔来得太晚了。

  据黔江区公安局政委周建华介绍,粟奎的性格除了内向外还非常强悍,他总随身带着一把匕首,连他八岁的儿子都能准确地说出他身上那把匕首的颜色和形状。

  “12.2”杀人焚尸案 新闻纵深

  “他没有人性了!”昨日下午5时许,记者在黔江区中心医院7楼见到喉部插着气管的30岁的刘芙蓉,她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他不把我当人看。”

  “1993年经人介绍我们认识,一年后结婚,结婚第10天他就开始打我,每次一喝酒就把我往死里打,为一件小事,甚至只为一句话就可能引来一顿暴打,结婚这么多年,我一点都不了解他心里在想什么,我结婚时考虑不成熟……有一次我被打得想不通还喝了农药,要不是我哥救我,我早就死了。”面无血色的刘芙蓉痛苦不已。当记者提到刘的母亲和侄儿侄女时,刘的眼泪顿时涌了出来,伤心欲绝:“是我害了她们,如果不是我,她们不会死……”陪护她的姨妈和表哥赶紧劝她。

  她表哥说:“听说抓到了粟奎,我们可以放心了,不用提心掉胆的了,谢谢公安!” 记者 周雪莲(来源:重庆时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奇童梦乐
猫和老虎的混血儿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附身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