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党报“守门员” 湖南“韬奋奖”首获者刘国强(中)(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10:08 红网
  中篇:勤练校对本领热心传帮带 同事眼中的“刘老师”
党报“守门员”湖南“韬奋奖”首获者刘国强(中)(组图)
(手捧“韬奋新闻奖”的证书和奖杯,刘国强笑得好开心 (匡莉芳 摄))

  校对组的同事都习惯叫刘国强为“刘老师”。的确,在他身上,大家真真切切学到了很多东西。

  “刘老师不但能看出那些似是而非很隐蔽的错字,还能准确地说出错字的含义。有一次,我上晚班校对时,有一篇稿子里‘获得’的‘获’字被打成了‘莸’字,被刘老师一眼就挑出来了,当时他还对我说,‘这个莸字啊,就是灌木丛的意思’,我当时觉得非常惊讶。后来我一查字典,发现刘老师讲的果然没错。还有‘叼’字和‘叨’字,‘人’字和‘入’字,刘老师眼睛真的很尖,总是一下就看出来了,我真的佩服。”曾当过三年校对员的谢道怡很有感触。

  谢道怡说,她也在报社干了19年晚班了,从人工拣字到人工排版,到电脑打字,到电子排版,再到校对和组版编辑,干的活全部都和刘老师有着密切的联系,打交道的机会很多,因此有很多的感触。“以前没干校对以前总以为那是个很轻松的活,谁知道自己一干就知道太难了。干这行要反应快,细心,还要有特别强的责任心。能干到刘老师这样精通业务,还热心传、帮、带,就更难了。”

  平时,刘国强总是向全室的同事反复讲解一些文字语言常识、政治术语等方面的知识,还提倡多学、多看、多问。只有高中文凭的刘国强,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断进行学习。平时下班回家再晚,再疲劳,他也要看看杂门杂类的书,翻看几页词典。就这样,汉语词典被他翻烂了两本。一套1951年版的《辞海》跟了他三十几年,已经翻看得非常破旧,但搬了几次家他都舍不得扔,直到现在还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党报“守门员”湖南“韬奋奖”首获者刘国强(中)(组图)
(刘国强在“中国记协六届二次理事会暨颁奖大会”上 (学保 摄))

  1982年,刘国强刚刚担任校对组组长的时候,组里不少人都是从工人岗位转过来的,缺乏校对专业知识。刘国强为了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一方面组织业务学习和党的理论政策学习,加强政治把关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工作中言传身教,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同志。他还针对不同时期的校对工作方式的变化,制定了一系列防止差错的规章制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报纸的校对质量。
党报“守门员”湖南“韬奋奖”首获者刘国强(中)(组图)
(刘国强正在仔细校对记者稿件的小样 (匡莉芳 摄))

  2002年,《湖南日报》实行采编电脑网络化后,新的流程产生了新的问题,当时的差错明显多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刘国强及时提醒校对室的工作人员,校对不仅要用眼,还要用脑、用心。这段时间,仅标题差错他就发现十余起,如有的记者把“国防教育法”在电脑中录写成“国际教育法”,把某县一个项目的投资“2.6亿多元”录写成“2.6万多元”等等。为此,他常常对全室同志现身说法,及时引导大家严把文字、政治、政策关,在较短时间内很快适应了新形势,差错大大减少。

  刘国强常说,校对工作学问很深,真正干好,掌握它的规律,是能够做出成绩的。

  “这次刘老师获得了‘韬奋新闻奖’,正是对我们校对工作成绩的肯定,我们干起来更有劲了!”报社校对员胡永龙激动地说。 (待续)(稿源:红网)(作者:匡莉芳)(编辑:何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奇童梦乐
猫和老虎的混血儿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附身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