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就业难题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15:03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姚玉洁

  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

  目前,阻碍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享受小额贷款的政策还难以落实,还有户口、指标、社保等种种“硬杠杠”限制了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没有进一步的相互贯通,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如一些单位需要上岗费、押金、不签劳动合同、不给上保险等等。此外,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不够健全、政府对毕业生指导机构的投入不足,也导致了部分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

  所以,就业促使我们必须从高等教育的下游逐渐考虑到中游和上游,以就业为导向,来推动高等教育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338万,虽然增幅有所回落,但压力有增无减,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健全服务体系,落实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各项政策。

  那么,又如何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呢?一是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东北就业,继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探讨人才项目的补偿机制;二是新增就业空间。近年来,我国创造就业空间的主要是非国有经济,创造就业的主要形式也越来越体现在跨区域的劳动力流动上。2004年到民营企业以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已占毕业生就业总数48%,因此要进一步鼓励毕业生到非公有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

  从“就业终身”到“终身就业”

  大学生们满怀期待结束了求学生活,接下来面临的现实却是:拿着10元钱到招聘现场买门票,去赢得能够递出简历的机会。专家指出,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今天,人们的观念不能还停留在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阶段。

  我们注意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个人就业的自主性与封闭性同步增加,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与终身学习的长期性趋势越来越明显。计划经济的就业终身制逐步被市场经济的终身就业制所取代,过去可能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现在一生中可能有几次的就业机会。

  显然,要解决就业问题,绝不是靠简单地增加一些就业岗位就能奏效的。它不仅涉及体制、制度、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的变革,而且与全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生存能力息息相关,是一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巨大的社会变革。

  就业已由个人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包括政府、教育机构、社会舆论、用人单位等各阶层都应该各尽所能各有所为。应该说,当下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结构的难。直到现在,很多地方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仍然是割裂对立、多头管理的。而在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定位实际上介于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之间。

  就业困境凸显教育结构失衡

  不可否认,现在的教育体制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大学生学习的知识进入市场以后,市场无法吸收使用。所有的大学教育结构千篇一律,一流大学和一般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也基本一样。事实上,高层次大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最尖端的人才,培养一流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另外,还应该有一批大学培养市场大量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今后高等教育灵活机制的改革应该更大。只要实现了市场导向的改革,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就会得到比较好的改善。

  经常有舆论指责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盲目攀比,但大学生期望过高的根源正在于当下的教育体系。我们的家庭教育、基础教育包括高等教育,都缺乏对孩子的自主性的关照。可以说,中国的中学生是全世界负担最重的中学生,但也是待遇最高的中学生。以高考为例,高考之前工地不能施工,高考当天警察维持交通秩序,考场外面父母送水送饭……这样的氛围,能称为大众化教育吗?让这些被隆重护送进大学的学生们毕业后从头做起,这样的反差他们适应不了,能怪他们吗?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