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佛山:水火塑名城 鲜活六百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08:44 南方日报

  核心提示

  佛山祖庙,供奉道教水神北帝,是古代佛山人外出冒险追求成功的勇气源泉;南风古灶,一炉500年不熄的炉火昭示了石湾陶瓷所有的坚韧与辉煌。正是这样水与火两大对立元素在一个城市格局中的并举,千百年地和谐共存,寓示着佛山文化性格所具备的兼容并包与宽松开放。

  时空透视

  一座城市的文化性格

  与许多新兴城市相比,佛山可谓垂名已久。它“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明清时更是与北京、苏州和汉口并称为中国“四大聚”的岭南重镇。600年光阴荏苒,佛山没有老去,依然占据演绎新闻、制造焦点的时代先锋地带——它是世界建筑陶瓷之都,是中国最早尝试消除城乡差别的城市之一,是珠三角发展组团式城市群的排头兵。

  是什么使佛山历经600年风雨却始终如此鲜活地站在历史的前沿?我们试图从这个城市的文化性格中探寻答案。佛山城区有两大文化元素遥遥相对:佛山祖庙,供奉道教水神北帝,即真武大帝,原为星宿神,北主水,因此珠三角民间广泛相信祖庙中供奉的神灵能够引领他们在水路交通中顺利平安。这是古代佛山人外出冒险追求个人成功的勇气源泉。南风古灶则以一炉500年不曾熄灭的炉火,昭示了石湾陶瓷的坚韧与辉煌。正是这样水与火两大对立元素在一个城市格局中的并举,千百年地和谐共存,寓示着佛山文化性格所具备的兼容并包与宽松开放。

  有学者认为,地区经济与政治上的成功往往得益于良好的文化心态。佛山作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历数百年而不衰,其经历恰恰印证了这一点。正因为具有兼容并包和勇于开放的文化心态,佛山才能既有绵延千年的水神崇拜,又有从未熄灭过的古灶炉火;既能出一代文豪大儒康有为,又能有威名赫赫的武林好汉黄飞鸿;从明清到现当代,这座城市虽历经战火风雨、承受各种内外冲击和竞争压力,却依然能保持着青春和活力。

  在佛山,祖庙和古灶不仅得到了保护开发,其体现的水与火的传统更得到了现代意义上的演绎与发扬,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化为产业树立了品牌,附加了价值。在“水”的方面,现在佛山辖区内有通航河流76条,通航里程1350多公里,航道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南风古灶前的东平水道更被称作全省的“黄金水道”。辖区内还有港口、码头226个,吞吐量惊人,水路运输仍然是佛山乃至珠三角的物流要道,三横两纵的骨干航道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火”的方面,当代的佛山陶瓷业与500年前石湾人接受中原先进制陶技术那样,通过引进意大利先进的生产线和制陶技术,通过不断消化吸收,已经成为世界建筑陶瓷生产中心。从今年2月开始,佛山更启动了陶瓷品牌化工程,目前正在组建“佛山陶瓷品牌推广委员会”,计划通过政府推动、协会带动、企业互动的方式,把佛山陶瓷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佛山市出台《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将建设“5+2”组团式城市确定为佛山城市规划战略目标。根据这一规划,佛山将形成南北两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区,北部的中心组团与广州老市区取得协调发展,辐射高明、三水;而南部的大良-容桂-伦教组团则与广州未来的新市区中心和南沙的开发取得呼应,与广州的南拓战略协同发展,辐射珠三角西岸的南部地区。

  可以说,佛山的组团城市建设不仅是珠三角的一个试验,更是中国建立长三角、京津唐环渤海三角财富积聚中心平台的一个实验基地。这让人想起佛山文化对外来先进文明与生俱来的吸纳能力。也许,正是在这样的关头,佛山水火并举的格局昭示的兼容传统和开放精神,更应该成为一面被高高扬起的旗帜,成为一个全珠三角、全中国人都可以汲取生存智慧与精神动力的源泉。

  佛山文物简介

  陶瓷:从没熄灭的火

  早在新石器时代,石湾原住民便开始用原始技术制陶,原址存于河宕贝丘。南宋时,山西霍州陶工带来中原先进的制陶技术,让石湾制陶业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明代石湾民用陶业分工细致,产量可观,有“石湾瓦,甲天下”之称。清代,石湾陶瓷进入全盛时期,陶窑多时达107条(现仅存南风灶两条),有工人6万多,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与非洲。

  祖庙:从未静止的水

  祖庙建于宋,毁于元,明代重建。供奉水神北帝,因此祖庙最初依水而建,主水,与武当山、故宫并列为供奉北帝(真武)的三大场所,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官祀庙宇。祖庙和北帝崇拜在广东、港澳与东南亚有相当广泛的影响。

  记者目击

  【南风古灶】

  明代龙窑 陶艺瑰宝

  双龙吐焰见证历史

  步入南风古灶风景区,迎面两条龙窑依岗而建,气势如虹。500年的古灶依然炉火常旺、生产不断。

  据记载,南风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为霍氏家族所造,主要生产民间家用器皿大盆,产品远销香港、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现在,由于现代陶瓷工艺盛行,古老的龙窑已经逐渐退出实用生产领域。古灶平时主要生产工艺陶瓷。它的功能渐渐从“民用”变成了“艺术”。

  南风古灶的“陶窑烟火”位居石湾“古六景”之首,每逢烧窑,火出窑尾,烈焰腾空,数里可见。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原始、使用时间最长的龙窑,历经500年风雨,南风古灶的整体风貌至今仍保存完好。它不仅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佛山新八景”之一。

  清代民居变工作室

  有谚语称:“石湾瓦,甲天下。”在龙窑窑尾附近,有一排清代房屋,屋顶瓦片为古灶自产。房屋为当年古灶陶工的居所,现在则变成了艺术家的工作室。

  沿一条窄巷子走进这排古老建筑,只见有房屋14套,每套都是典型的清代岭南民居格局,“青砖石脚趟栊门,三间两廊四口人”,即以石头做墙基,青砖砌墙,门口有“趟栊”,每套房屋包括1大厅、两偏厅共3间,有走廊分别通往柴房和厨房。规模可供四口之家居住。

  这些以前作为古灶陶工宿舍的房屋,如今却充满了现代气息,成为当代陶艺师们的工作室,包括南风古灶创始人霍氏第28代孙霍流芝的工作室。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陶艺大师30多位,其中石湾就占其九。南风古灶旅游区专门把这批清代民居修缮整理出来,以低价租给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让他们在此潜心创作。艺术家们可依托古灶便利,构思、加工、烧制他们的作品,而他们的艺术才思,也使得南风古灶愈加熠熠生辉。

  公仔长街陶艺荟萃

  凡到石湾的人,多是为赏陶而来。而南风古灶旅游区的高庙路段,就是荟萃石湾陶艺的公仔街所在地。

  石湾美术陶瓷(俗称“石湾公仔”),是石湾陶瓷中最具魅力和特色的一大类别。在公仔街一排排明清建筑风格的店铺里,石湾公仔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包括人物、动物、器皿、微塑四大系列,其中又以人物类公仔为最多,诸如渔樵耕读、仙佛罗汉、文人武士、丽人仕女及现代人物,无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南风古灶也在街上设立专门陈列室,可让游客欣赏到陶艺大师的代表作品。

  然而石湾公仔在获得行家欣赏的同时,却也遭遇着曲高和寡的尴尬。据介绍,由于石湾公仔比较注重艺术含量,成本较高,价格偏贵,而且题材偏于传统,少有时尚,因而销售额并不乐观。许多陶艺师因此逐渐转行。如何在赢得市场的同时保护和发扬传统艺术,成为石湾陶瓷艺术家们亟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投巨资建世界陶都

  石湾镇的主要产业就是工艺陶瓷。于是,如何开发利用陶瓷文化资源,就不止是政府的心愿,也成为民众关心的头等大事。这样一来,似乎什么举措都需要更加慎重,南风古灶的旅游开发有什么可以兼顾的思路?

  南风古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他们要把南风古灶打造成世界陶都。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他们的计划是先重造中国惟一的陶师庙,然后在稳定现有艺术家的基础上引入更多专家,以陶艺研究院为依托,建一座陶艺学校。据了解,有关单位已将这一发展方案送交佛山市政府审批,设想投资17亿,斥地1100亩,建立一个举世无双的集陶瓷生产、旅游休闲、陶艺研究于一体的世界陶都。

  【佛山祖庙】

  诸庙之首 艺术之宫

  三雕二塑出神入化

  佛山祖庙从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始建,至清代初年,这里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祖庙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庙建筑群。佛山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建筑三大瑰宝。

  进入祖庙大门,仿佛进入一片圣域。红墙绿瓦,亭廊嵯峨,雕梁画栋,绿荫葱茏。佛山市博物馆副馆长肖海明介绍,祖庙建筑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而其建筑装饰和庙内陈设,亦属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最突出的代表是三雕二塑。三雕指石雕、砖雕、木雕,二塑指陶塑、灰塑。

  记者看到,在三门、前殿、两廊等建筑物屋顶的正脊上,分布着6条陶塑瓦脊,内容多是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有“姜子牙封神”、“舌战群儒”、“哪吒闹海”、“穆桂英挂帅”等。人物形态各异,生动传神。

  三门东西两侧围墙上,两组对称设置的砖雕同样让人叹为观止。它们大小形态完全一致,均高1.69米,宽1.74米,内容分别为“十奏严嵩”和“守房州”,刀法工整,雕琢细致。如今,这样的砖雕技术已十分少见,行业亦早已绝迹,祖庙这两组砖雕,是佛山现存极少的砖雕代表作。

  木雕是祖庙分布最广的艺术品,无论檐下、屏风还是门扇,随处可见。所有木雕初看花纹奇特,细察之下却又都是大众熟识之人物故事。雕工浑厚有力,风格豪放,神形兼备。雕龙则欲扶摇直上,雕虎则似匍匐低吼。而且全部木雕均贴以金箔,既金碧辉煌,又长年不朽。

  在祖庙正殿北帝像前,有一尊珍贵的明代红砂岩石雕。由于红砂岩质地松软不易雕琢却极易损坏,因而少有完整的古代红砂岩石雕传世。而祖庙这座石雕,刀法细腻,虽年长日久依然完好无损,让人称奇。

  祖庙文物还有很多独特之处。如依永乐皇帝像塑成的北帝塑像,以青铜铸造,重达2500余公斤;建于明景泰帝二年(1451年)的灵应牌坊,为景泰皇帝御赐兴建,是祖庙惟一的受赐物,也是祖庙成为官祀庙宇的开始。灵应牌坊是广东现存最壮观的木石牌坊。

  万福台成赏戏乐园

  祖庙北帝塑像目光正对处为万福台。据说,万福台演戏正是为给北帝赏看。万福台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装饰最堂皇、保存最完好的古戏台,也是佛山作为粤剧发祥地的有力见证。戏台分前后两部分,前台以金漆木雕为布景,具有强烈的舞台效果,戏未上演,就仿佛有幽婉凄美的粤韵破空而来。而且,整个戏台采用拱形结构,演员唱戏时,声音拢聚一处,浑厚悠远,无论你站在哪个角落,听到的音量基本相同。前人建筑结构之巧妙,由此可见一斑。

  据肖海明介绍,古时各地粤剧团来佛山演出,必须在万福台上接受审阅,审戏通过,方能巡演。而每逢传统节日、庙会赶墟,或是喜庆丰收,这里就好戏连台,各地乡民纷至沓来,热闹非凡。直到现在,每逢正月初一、三月三北帝诞、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仍有粤剧上演,而且全部免费观看。

  文物民俗系统保护

  祖庙已经成为佛山的一个象征,如何保护开发这一资源,早已非经济效益所能概括。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从1999年开始,佛山市政府就确定“祖庙民居群”为佛山市区的历史街区,去年底又扩大到220万平方米,保护区内有佛山祖庙、东华里民居群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山市文化局局长徐东涛说,对文物“必须进行系统性的保护,而且祖庙是重中之重”。

  肖海明介绍,祖庙的开发,以保留原貌为最大原则。今年7月,佛山祖庙筹备大修时,勘察设计面向全国招标,就要求参加投标者必须遵循“不破坏古建筑”的原则。此外,他还有一个设想,就是参考武当山的文物,恢复日军侵华时被毁的北帝父母的坐宫。他认为,保留原貌既指保留现有的文物,也应该包括恢复失去的精华。

  与祖庙相关的民俗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肖海明认为,旧时佛山水患严重,人们希望北帝能够保佑出行平安,这种功利色彩延续了相应的古老习惯。而今天这类功利需求已经淡漠,民俗的保留发展更多的是文化的传承、文化的认同。他透露,有关部门有意向恢复“三月三北帝诞”时巡城的风俗。

  书记观点

  佛山市委副书记卢汉超:佛山文物作用不可替代

  记者(下简称“记”):佛山要建设文化强市,祖庙、南风古灶等文物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卢汉超(下简称“卢”):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目前,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个、市级历史文化街区1个。祖庙和南风古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祖庙被称为“东方艺术之宫”,更是世界许多地区华人心目中的“根基”,每年来此寻根问祖的客人络绎不绝。可以说,祖庙代表的宗教和历史心理早已深入人们的骨髓,成为民族心理的象征和依托。祖庙是反映宋代以来佛山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佛山的骄傲,是开拓进取的佛山人的象征。

  南风古灶对研究我国南方陶瓷生产技术的变革具有重要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南风古灶是世界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柴烧龙窑。中国古代以生产陶瓷闻名于世,但成千上万的古窑都已湮没,南风古灶见证着陶瓷历史的变迁,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珍贵的陶瓷文化遗产。

  记:祖庙和南风古灶作为佛山文物的重要代表,对当今佛山各方面的发展有何意义?

  卢: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它们是佛山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是佛山的宝贵财富,也是佛山的“形象代表”,我们要把这些资源加以保护、开发乃至包装,让它们成为佛山的名片,吸引全世界的人们到佛山来;其二,文物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总之,以祖庙和南风古灶等为代表的文物资源是我们建设文化名城以至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我们有信心做到让历史资源为现实服务。

  记:文物资源珍贵而稀有,佛山市准备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开发?

  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必须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适应文化建设的现代化要求,努力提升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特色。”在增加文物保护经费投入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启动佛山祖庙全面修缮工程、梁园修复工程、东华里保护和利用工程。

  佛山行政区域调整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市政府迅速拨出资金,重新制定《佛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今后,佛山将加强对文物、历史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力度,使文物工作在建设产业强市、现代化大城市、文化名城的进程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专家说法

  佛山市博物馆副馆长肖海明:兼容开放文化魅力来源

  因为有水,明清时的佛山成为华南地区的物流中心。佛山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四大传统名镇之一,各类物质的聚集程度在全国范围内屈指可数,原因也在于佛山本就是一个水乡,水网密布,是整个珠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便利,同时又是广州的门户,这是佛山保持城市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懂得运用火,懂得将火和当地特有的优质陶沙相结合,这意味着佛山将不仅仅作为物质集散地而存在——优质陶瓷的大规模生产使佛山成为南国陶都,从而获得了一个城市的个性。这是佛山保持600年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火并举,佛山是一个兼容性很强的地方,佛山文化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文化。兼容和开放,是佛山所有魅力的来源,一切繁荣的秘密。

  总策划:杨兴锋 李钟声

  撰 文:本报记者 王雨吟 方正

  蒲荔子 米娜

  通讯员 孙承前 王鹰

  摄 影:本报记者 莫伟浓 梁雨

  图:

  石湾陶瓷世界闻名,深受人们喜爱。

  祖庙殿堂屋顶有生动有趣的陶塑人物。

  南风古灶500年来窑火不绝,被誉为“活的文物”,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且延续使用至今的龙窑。

  佛山祖庙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来参观。

  万福台是华南地区保存最好的古戏台,每年戏班的头场演出必在此举行。

  卢汉超畅谈佛山文物。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