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病人康复是我最幸福的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08:28 南方日报

  医学博士王玲用真情换来和谐医患关系——

  病人康复是我最幸福的事

  [爱国 守法 诚信 知礼]

  本报记者 段功伟

  通讯员 吴子刚 郗芳 杨卫国

  有一位好医生,患者一听她的名字,就会感到温暖,觉得踏实。

  她,53岁了,仍孤身一人,以事业为伴。

  她,愿为杏林一枝,给患者带来如春温暖,为杏林平添春色无限。

  她,就是省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共产党员王玲。

  湖北有一位小姑娘,1999年得到王玲的悉心治疗和亲人般的照顾。出院后,每年的护士节她都准时送来一束鲜花。

  今年大年初三,省第二人民医院(原解放军第177医院)血液科病房冷冷清清,陈文校小朋友躺在病床上闷闷不乐,因为这个春节他要呆在医院里过。这时,一位白大褂阿姨拎着收音机走了进来,电波送来动人的祝福:“177医院血液科8床的陈文校小朋友,你好,在这新年之际,血液科的全体医务人员,祝你早日康复,开心每一天……”小文校乐得一下子跳了起来。这位阿姨就是王玲。原来,她知道文校不能回家过年,就专门打电话到电台,为他点歌祝福。

  53岁的王玲,个子有些瘦小,脸上总是带着祥和的笑容。在病人眼里,她待自己胜似亲人,就是自己的好妈妈、好大姐、好闺女。

  讲起这些,病人们如数家珍。李大爷长期卧床导致便秘,服药后仍大便不通。前来查房的王玲一看李大爷痛苦的表情,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二话没说,捋起衣袖,用手帮他抠出大便。老人感动得直掉眼泪。

  两年前,王玲膝关节半月板受伤,为不影响工作,她坚持等到春节前病人少了才动手术。按常规,病人术后两三个星期才能下床走动,可是王玲做完手术第四天,就让护士用轮椅推着自己回科里查房。有位患者说:“几天没看到王主任了,心里正有点不踏实,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回来看我们。”望着坐在轮椅上的王主任,许多病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湖北有一位小姑娘,1999年因白血病得到王玲的悉心治疗和亲人般照顾,康复出院后到了深圳打工。此后,每年的护士节她都会准时给王玲送来鲜花。

  医患关系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王玲痛心地说,我们都盼望医患之间能建立和谐的关系,但实际难如人意,医患之间有些互不信任。有的病人以为医生每一步都是想赚钱,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这也要问,那也要怀疑;而有的医生也不信任病人,总担心稍有不慎就会被投诉甚至起诉,于是每做一个大一点的检查或治疗,都要患者签字,“以免后患”。这样,医患之间你防我,我防你,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对谁都不好。

  为了换取病人的信任,王玲带领全科医务人员,对病人发自内心地真诚相待,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通过每一份努力重建医患间的和谐关系。比如,有的医院为了“保险”起见,可能做一个骨穿检查都要患者签字,而患者觉得医院这样做肯定是有“猫腻”,于是死活不肯签,最后检查就做不了。王玲明白病人的心思,教育科室同志,要敢于承担责任,像骨穿之类检查没什么风险,签字能免就免。于是,患者心情愉快,医生治疗也顺利。

  很多病人经常问同一个问题:“都说化疗会让人恶心、呕吐,非常痛苦,我怎么没感觉?”对此,王玲总是莞尔一笑。他们不知道,为了减轻他们的痛苦,王玲花了多少心思!她根据不同人的药物敏感度,为每一位病人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液体量的多少、治疗的顺序、副作用的预防等等都作了精心安排。

  王玲常说,病人无助时,服务态度更和蔼一点,解释病情更清楚一点,回答疑问更耐心一点,对我们而言,只不过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但病人得到的是信心,甚至是生命。

  因为心与心真诚交流,在省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经常可以看到医患一家亲的动人情景。很多出院病人或写感谢信,或送锦旗,有的还带上家乡特产一定要王玲收下才肯走。

  台山有一位农民,非常感激血液科对自己父亲的悉心治疗。得知177医院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这位质朴的农民竟然灵感迸发,赋诗一首:“上甘岭上尽英雄,硝烟处处闻赞歌。当年英姿何处寻,化作杏林一枝花。”

  王玲经常通宵达旦坐在电脑前,搜索比较国内外的不同药物,为患者寻找最省钱而疗效又比较好的治疗方案。

  对于病人来说,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好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要少花钱治好病。这一点,在血液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血液病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和骨髓移植,费用动辄以十万计。许多血液病人为了治病,不得不卖东西,四处借贷,甚至还卖掉房子,被折腾得一贫如洗。

  王玲对此再清楚不过。正如她所说,一些病人不信任医生,就是总以为医生想给他们做大检查,开大处方,牟取利益。所以她总是千方百计为病人节省费用,在她的心目中,病人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她给科里定了一个规矩,病人能不检查的项目坚决不检查,能用便宜国产药的,就坚决不用进口药。刚大学毕业分到血液科的小张医生,对这规矩不是很了解,给病人按常规开了检验单。王玲例行抽查时发现了,马上严肃批评他:“我们给病人多省一点,就可以把这些钱花在刀刃上,等于延长他们的生命啊!”

  王玲经常通宵达旦坐在电脑前,搜索比较国内外治疗血液病的各种药物,为患者选择最省钱而疗效又比较好的治疗方案。有一位病人患有高血压,考虑到病人经济条件,王玲比较了院内所有的降压药,还是觉得不合适,就上网搜索,终于查到了一种理想的国产药,每天只需几毛钱。她高兴得久久难以入眠。

  由于治疗血液病费用实在太大,有些人不得不中途放弃治疗。每碰到这样的情况,王玲就特别难受,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他们。

  张志凌,广东五华县一个高中生。2002年因白血病住进了血液科,等着做骨髓移植,但20多万元的费用让张家束手无策。王玲知道后,亲自上门联系有关部门,请来广州地区各大媒体进行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短时间内捐款就达到20多万,使张志凌顺利地做了骨髓移植。

  一些病人只知道王玲实在太好了,却不知道她的脾气,为了表示感激而偷偷地送“红包”,结果永远都是被亮“红灯”。

  1997年3月的一天,江西革命老区的一位老农民带着患白血病的儿子,慕名找到王玲。见左右无人,偷偷将一个早已准备好的500元“红包”塞过来。看着老人憨厚的样子和充满期待的目光,王玲实在不忍心让他“失望”,便在安顿好病人后,把这500元交给财务作住院押金。经过精心治疗,病人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但到出院时,父子俩不但没有回家的路费,还欠医院800元钱。王玲知道后,主动掏了1000元给他们。老人激动得热泪直流,不知道说什么好。

  血液科的郑护士长告诉我们,其实王玲的手头并不宽裕,为购买房改房已经借了3万多元,连吃饭的桌子都是用茶几代替,一个旧书柜是同事淘汰后她捡回来的,最值钱的那套沙发,也是去年大家“逼”着她买的。可是,每当病人经济困难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谁也不知道她到底帮助了多少病人,代付了多少钱,可是谁都能感觉到她对患者那颗赤诚的心。

  53岁的医学博士以事业为终身伴侣。她曾经两次抽取自己的骨髓,与病人作对照。

  患者也许不知道,眼前这位医术精湛的“王主任”当初只是一个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卫生员。1951年,王玲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1968年初中毕业参军,在广州军区第165医院当卫生员。但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她刻苦学习,不断攀登。1977年考入第一军医大学,1985年又考上该校研究生,1989年考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十几年间,她既要负责临床,又要考硕、考博,付出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因为太热爱医学事业,王玲简直到了舍身投入的地步。

  1971年,王玲还在165医院烧伤科当护士。有一次为了试验不同中草药的镇痛效果,她竟然在自己的腿上弄出了10多个创面,一样一样地试,每次都痛得大汗淋漓。她的腿上现在还留着一块块伤疤。多年以后,她自己都认为当时有点蛮干。

  这种事情不止一次。1986年,王玲读研究生时,曾两次抽取自己的骨髓与病人作对照,获取第一手实验数据。

  王玲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充实和提高自己,拿到博士学位,成为主任医师,当上科室主任。

  她的医术越来越精,看病的胆识越来越大。1996年6月,有一名乳腺癌患者从广州某大医院转来,癌细胞已经全身转移,那家医院断定她最多能活2个月。王玲没有因为大医院的“确诊”而放弃治疗,果断对病人实施了大剂量化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了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她一连三个星期没有离开过科室,饿了吃方便面、快餐,困了就在值班床上躺一躺。最后,患者不仅挺过了2个月的生死关,而且又快乐地活了3年多。

  2001年10月初,广东普宁一位年仅3岁的小女孩,患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住进了医院,危在旦夕。王玲大胆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脐血移植法,使小孩康复。这种采用不全相合无关供体的脐血移植成功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当时还是国内首例。

  王玲常说:“我不怕忙,我最希望看着病人经自己的手,一个个康复出院,这对我来讲是最幸福的事情。”她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只要医院有事,只要病人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她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更没有节假日。她太忙了,甚至让她无暇顾及终身大事,虽然已53岁了,但仍孤身一人。她说:“事业是我的最佳伴侣。”

  图:

  王玲医生在为白血病患者看病。本报记者 梁文祥 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