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州南沙人口控制在100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09:40 南方都市报

  广州南沙人口控制在100万

  发展规划昨日提交审议,拟建“疏港铁路”,南北向贯穿整个港区

  本报讯广州未来发展重点地区的南沙将是怎样?历时3年、数次修改的《南沙地区发展规划》昨天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规划提出,未来的南沙地区人口将控制在100万左右;对临港工业则要求采用国际先进的环保工艺与技术,重大工业项目要认真进行环境评估,严格控制沿海近岸的工业污染;规划一条疏港铁路,南北向贯穿整个港区,沿万龙大桥向西疏出。

  昨天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广州市副市长、南沙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陈明德代表市政府作《南沙地区发展规划》有关情况的说明。报告介绍,按照最适宜生活居住的环境目标,按环境容量预测,南沙地区规划人口规模宜控制在100万人左右,南沙开发区规划人口规模则宜控制在60万人左右。南沙地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36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用地的46%,其中南沙开发区建设用地约288平方公里,占开发区总用地的53.5%。

  南沙地区总体定位是广州城市空间南拓与产业南拓的核心。将南沙建设成为产业布局合理、经济辐射能力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自然环境优美、最适宜创业发展的产业基地,最适宜生活居住的充满创意与活力的现代化海滨新城。

  产业定位,以发展港口与现代物流业为龙头,以临港产业、装备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造船、钢铁、石化和汽车工业为骨干,同时大力发展以区域性综合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培育南沙、产业发展成为广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沙开发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规划明确,南沙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尽量维护原有的自然地貌特征与生态资源,以河网水系及滨江绿化带、道路绿化带、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为架构,建设成为各功能组团间的生态隔离带,防止城市连片蔓延发展。此外,城市开发建设以中低强度为主,控制濒临珠江、水道、河涌等滨水地区(陆域范围50-100米)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突出滨海景观特色。陈明德表示,目前已全部关闭72个采石场,对因采石而受到破坏的山体,正在抓紧复垦绿化工程建设,加强生态恢复。

  对临港工业则要求采用国际先进的环保工艺与技术,重大工业项目要认真进行环境评估,实施清洁生产策略,严格控制沿海近岸的工业污染,提高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以保证南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为满足货物的集疏运需要,将规划一条疏港铁路,南北向贯穿整个港区,沿万龙大桥向西疏出。

  最新规划强化区域协调发展

  据悉,早在2001年,广州市规划局就开始了《南沙地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后逐年都对该规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在2003年版本的基础上,出台了2004年规划。据广州市规划局南沙分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修改和完善主要集中在技术环节和应对实际情况的变化作出的调整。

  该版本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强化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观念,把南沙放在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的节点上来全面考虑,强化了其在区域中的地位。此外,现实情况的变化也促进规划方案的调整。比如,丰田汽车已经正式落户南沙,对于原来就确定的汽车产业规划而言,相关规划就更加明确。此外,对原来的规划方案进行了细部深化。

  规划细读

  中低度开发 建生态廊道

  交通规划部分

  规划疏港铁路连接京广线

  南沙地区干道路网体系由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构成,总体上呈以龙穴岛港区为中心的环形放射式路网格局。

  对外交通:整个南沙地区对外交通包括过境交通与进出地区交通两部分,解决对外交通主要依靠高快速路系统与周边地区高等级路网,由高快速路、铁路、轨道交通和港口江海联运形成综合交通体系。

  公路:南北向有西部快速干线、南部快速干线(工程将要完成,预计本月底通车)、东部快速干线(已经动工)、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北段(预计明年底完工)和南沙大道(已经建成通车)等高快速路以及地铁4号线、疏港铁路。

  东西向有珠江三角洲南环线(高速路)、黄榄快速路(已经开工,预计明年通车)、京珠-虎门高速路(已经建成通车)、万龙快速路和新龙快速路等高快速路。

  港口:有南沙国际客运港(已经建好,正在准备投入使用)和广州港南沙港区。另外还有六个码头也已经开始做前期建设工作。

  铁路:为满足南沙地区内港口、工业区运输的需要,规划建设疏港铁路。规划线路北接规划的新京广铁路快线,经南海进入番禺区,沿番禺西部经市桥、沙湾,进入南沙地区,经灵山、横沥在万顷沙西部向东转折,顺万龙快线进入港区,并在港区预留远期跨珠江口向东接广深铁路的通道。线路经万倾沙编组站后,预留衔接未来广珠铁路线通道。

  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站场由货场或编组站组成。规划在横沥设置铁路集装箱货场,在龙穴岛港区内结合未来港口发展规划配套货场,设置港前编组站,主要承担进出港货物的解编、装卸等作业。

  对于该铁路,南沙规划分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规划还要等待交通部门做可行性研究,具体日程还没有确定。而且,铁路属于工业产品运输的配套工程,铁路的建设要等到工业基地相对发展之后再建设。

  轨道客运系统:地铁四号线从大学城到广州新城与地铁三号线交汇后,再延伸至南沙。线路经黄阁、沿南沙进港大道到南沙客运港。规划串联南沙岛、黄阁、灵山、横沥、珠江管理区各重要城市节点的南沙环线。

  这些对外交通使南沙地区成为连接南北、横贯东西的珠江三角洲交通枢纽。

  内部道路交通:南沙地区内部道路交通系统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联结各组团的道路系统,构成地区内部交通的骨干;二是各组团内部道路系统,形成各组团的路网基础。

  生态规划

  投资四五亿复绿山林

  万顷沙地区与南部滨海地区是广州重要的农田与海洋生态区,生态敏感性强,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如有破坏,不仅影响本地区,更将对整个广州和周边地区产生影响。《南沙地区发展规划》中,将敏感的生态环境列为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

  为了保护生态,南沙开发将以中低强度为主,并规划建设三纵三横的结构性生态廊道。南沙规划分局的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所谓生态廊道是指对果树、农田、水系、道路等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对某一地区进行生态隔离保护。纵横南沙的六条生态廊道,将能够保护该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另外,作为广州城建所需石料的一个主要供应地,南沙地区很多山林在前些年被大量开采。南沙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为了保护生态,目前,所有采石场都已经被关闭,并投入了四五亿元资金进行复绿,预计全面复绿工作明年完成。

  产业规划

  中船出资45亿元设造船基地

  “产业起步、项目带动”是南沙地区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产业规划可概括为“一个龙头(产业)、三大产业、四大基地”的结构模式。

  一个龙头,即以港口和现代物流业为龙头,充分利用南沙地区的岸线资源,建设现代化港口和物流产业基地。三大产业,即临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机械装备工业。

  四大基地分别为:汽车基地,以黄阁北工业区为龙头发展汽车及其配套产业项目,形成年产整车30万辆、发动机50万台的现代化汽车生产基地。

  造船基地,规划在龙穴岛港区建设现代化大型造船、修船及集装箱制造工业基地。形成年造船200万-300万载重吨、最大吨位30万吨级、可承修15万吨级各类船舶、年制造集装箱15万TEU的生产能力。近期有中船集团投资45亿元,在龙穴岛建设年产300万吨的造船基地,使之成为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钢铁基地,规划首期工程为年产钢材300万吨,广钢集团与日本JFE钢铁株式会社合资1.68亿美元,在万顷沙建造年产40万吨热镀锌钢板项目已正式启动。

  石油化工基地,在万顷沙地区,以炼油和石化工供为龙头,建设现代化临港石油化工工业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境外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设厂,吸纳部分跨国化工公司的战略转移项目。

  三大组团(功能分区)

  围绕南沙将建设成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现代化生态型海滨新城的目标,南沙规划控制区功能呈“一个中心+四大产业组团”的布局模式。

  南沙地区空间结构上分为三大组团:

  北部大-榄-东组团: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区。该组团位于南沙地区西北部,包括东涌、鱼窝头、大岗、榄核、灵山在内的地区。

  中部中心组团:产业--生活综合服务区。该组团包括黄阁、南沙岛、横沥、珠江农场北部以及灵山镇南端部分地区。北部是产业功能区;南部主要包括行政办公、商业贸易、金融证券、酒店会展等功能,是大南沙地区的综合服务的核心区。

  南部万-龙组团:临港综合产业区。位于南沙最南部,最终形成临港大工业基地和国际化大物流中心。

  一个中心四大产业组团(功能布局)

  围绕南沙将建设成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现代化生态型海滨新城的目标,南沙规划控制区功能呈“一个中心+四大产业组团”的布局模式。一个中心--南沙地区综合服务中心。四大产业组团--现代物流业组团、临港产业组团、高新技术产业组团和机械装备工业组团。

  采写:本报记者 李艳 王海涵制图:吴山

  图:

  南沙地区发展规划示意图(部分)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