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湄江清清稻茶香——“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湄潭见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09:41 贵州日报

  金黔在线讯 沿着清清湄江,行走在大力推进“生态立县”的湄潭山水间,碧绿的茶园茶山映在江中,一派充满生机动人的景象。

  这些年来,湄潭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立县,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重点发展茅贡米、茶叶等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最近,在国家农业部等单位举办的农产品评比中,该县生产的米、茶以出类拔萃的质地,一举夺得了三块“金牌”。

  由于湄潭县高度重视生态资源保护和建设,已先后被列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首批创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该县按照标准要求,实施农产品产业化建设,全县10万亩优质稻、10万亩茶园建设已蔚成规模。

  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的湄潭,其湄江河畔永兴镇一带生产的大米,早在清嘉庆年间就成为贡品,后被浙大校长竺可桢教授誉为“黔中之宝”。湄潭县委、政府决定发掘传统“茅贡米”,打造“茅贡米”品牌,充分发挥“茅贡米”为代表的优质稻米生产优势,以龙头企业“湄潭茅贡米业公司”加工生产的知名品牌系列优质米为纽带,加快优质稻产业发展。沿江规划实施了10万亩优质稻基地,实行订单种植,由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全程无污染监控,确保茅贡米的品质。通过数年努力,“茅贡”牌“顶级香米”于去年在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上以无与伦比的品质夺得“十大金米”第一名,今年“茅贡”牌“顶级香米”和“珠光营米”又双获金奖。在展评会上,样品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被抢购一空。

  优质稻种植正成为湄潭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亮点。公司与农户严格履行收购合同,以高出一般稻谷约1倍的价格收购,目前收购价已达每公斤3.4元。每亩增加收入300元以上,10万亩可增加收入3000万元。同时,湄潭茅贡米有限公司正向着年加工能力6万吨,产值1.8亿元的目标迈进。茅贡米在为人们提供健康营养的同时,也切实成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好产业。

  湄潭县已发展茶园7万亩,茶区连片的茶山茶园碧浪翻滚。早在1939年,国民政府就在湄潭设立“中央桐茶研究所”,开展茶叶科研、种植推广。解放后,贵州省茶场、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也在湄潭建立,他们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在茶叶栽培、育种、植保、制茶等方面取得60多项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然而,质地优良的湄潭茶多年来却主要以出售原料为主,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利润被外地经营者拿走,近年来,湄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的产业化建设,使茶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茶园7万亩,年产茶叶10万担,全县已有20多家加工企业,是我省茶叶的主要出口基地,远销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湄潭翠芽为代表的10多个省部优茶叶品牌。湄潭翠芽连夺全国“中茶杯”、“中绿杯”茶叶评比金奖,最近银柜眉尖又荣得全国“茶王”称号。带领乡亲们种茶致富的老茶人何殿伦荣获2004年度中国茶叶企业“十大风云人物”殊荣。

  为使茶产品更好地与市场连接,湄潭县投巨资建成了中国西南茶城交易市场。今年4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定点交易市场”,进入了销售网络。启动了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保鲜库,并与贵阳机场合作,建立了航空货运链。机场快运车直开西南茶城,湄潭茶24小时内可抵京达沪。来自北京、山东、安徽、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的茶商纷纷来此交易,年交易额已达亿元。

  为抓好产业发展,湄潭县大力抓好技术培训,每年各类农业适用技术培训达5万多人次。广大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从理论到实践指导茶农科学种茶、养茶、采茶,县和种茶专业村还成立了茶叶协会,以此为依托抓好茶叶生产、销售、服务,形成了“公司+农户+市场”的茶产业发展模式。桃坝村人均已有茶园1.5亩,人均仅茶叶纯收入达4000多元,茶农们率先走上了小康路。采访中,县委书记田刚,县长鞠洪介绍:湄潭县正向着10万亩优质茶园、年产值2亿元、税收1000万元目标挺进。

  湄潭县立足生态立县,以富民为本,走上了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对此,一些京城的专家也感言,湄潭生态好,农产业发展前途无量!

  作者:张弘 瞿欣含 朱世德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