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信息多面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09:56 信息时报

  龚明俊

  常闻“可怜天下父母心”,读到这则新闻,我算是服了“老妈老爸”们。家住海珠区的程女士为了了解自己15岁儿子的真实想法,便冒充“网友”与儿子聊天,从中竟然了解到很多儿子平日里不肯跟她说的秘密。而且据了解,这样的父母,这样的作法,现在还真不少见(《广州日报》12月8日报道)。想问这些“老妈老爸”们,儿女心事,为什么一定要“了解”?

  客观地说,父母也是想教育好孩子,但孩子是相对独立的社会个体,应当拥有自己的独特空间。有些事情,有些心理,确实不想让亲人了解,不想在亲人面前做个“透明人”,认为有个人隐私更有“尊严”,所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完全是自然现象。因此,孩子对隐私的自我“加密”并非不对,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可有些父母总想把孩子的里外都看个透。像市井中的密探,越是孩子要隐藏的东西,父母的兴趣越是大,追问啦,看日记啦,请“间谍”啦,跟踪啦,现在又多了一个方法:上QQ聊天!冷静地想一想,父母达到目的后又能怎么样,就能管好自己的孩子了?

  过分要求孩子透露个人信息,这是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这个误区一是来自传统,认为孩子是父母私人的产物,有任意处置权。而这在今天已经是个错误的观念,父母有承担家庭教育的任务,但没有限制孩子自由的无限权力,孩子的隐私权要得到保护。

  因此,不妨来个“无为而治”,当孩子不想让我们知道的心事,做父母的就别刻意追问,更别想方设法一定要知道。父母从心里放心孩子,这是最重要的。当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坦荡之后,自然受到感染,也会坦荡起来,因为他们相信父母会尊重自己,有些能说出来的自然会说出来,而有些不想说出来的,父母也不会怪自己。如此,一个和谐的家庭教育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孩子也会因此拥有更健康的心理和生活,而父母教育的目的与孩子的尊重都实现了,岂不快哉。

  有些家长思考问题的基点就错,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即将独立的坦荡的人(公民)看待,因此会用有违法嫌疑的方式教育孩子,恰恰这些方法很容易再次伤害孩子,使得教育关系陷入困境,并会无限恶性循环下去。很大程度上,只要孩子在法律的框架内生活,不了解他们就是最好的“了解”。道理其实非常简单:教育需要信任。(来源:信息时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