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记者走进增城移民新村探访三峡移民 发现他们普遍满意三个多月来的广东新生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10:20 广州日报大洋网
记者走进增城移民新村探访三峡移民 发现他们普遍满意三个多月来的广东新生活(图)
一移民正在试驾他新买的摩托车。

  901名三峡移民自从今年8月26日落户增城,至今已有三个多月,他们的生活如何?工作如何?记者近日到增城采访发现,在市镇两级干部的帮助下,901人中已有300多人经过各种技能培训,找到了非农就业的机会,占全部适龄劳动力人口的50%以上。在冬天天气比万州老家山区暖和很多的广州,这些移民们对3个多月来的新生活普遍表示满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文/本报记者叶平生通讯员王海棠图/本报记者王子恒

  他们的现在

  移民家庭户户有人去打工

  前天中午11时,记者走进了增城市石滩镇三江管理区新田移民新村。在这个居住着110人的新村里,记者一行看到,留在家里的多数是些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尤其是家庭妇女,而很少能看到有年轻人。移民新村的吴村长告诉记者,村里的年轻人多数都出去打工了。在市镇两级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三个多月来,这个32户人的小村已先后有近50个年轻人在石滩镇周边地区找到了工作,每户家庭都有一个人在外务工。

  村民吴继华和吴村长是隔壁邻居。她的家挂有一张广州市的道路交通图,这是她专门为小儿子买的。小儿子今年27岁,移民前在老家自己开中巴。移民到增城以后,他也没有丢下自己的驾驶技术,“买地图就是为了搞清楚广州及增城本地的道路交通状况”。琢磨了3个多月以后,他基本上都明白了。现在,他在当地的一家企业开货车,“每个月工资1200元。由于勤奋肯干,加上技术又好,后来老板又给他涨了100元的工资。另外,手机费和外出吃饭也有一部分补贴”。

  增城有两个高尔夫球场,进高尔夫球场当球童,月薪最高可达3000元。几个移民女孩在镇领导联系下,通过层层面试,得到了这个工作机会。

  增城市石滩镇的姚副镇长介绍说,三江地区的三资企业比较多,给移民们安排工作比较便利。同时,镇政府引导移民树立“艰苦创业5年,子孙享福500年”的劳动就业光荣观念,摒弃单纯依靠移民身份,向国家“等、靠、要”的思想,很快实现了每户家庭都有一个人在外务工就业的目标,初步完成了省市移民办关于“移民要‘迁得出’、‘安得住’,‘逐步能致富’”的任务。

  老人不出门日赚10多元

  为了帮助那些年龄大或者家里确实走不开的移民增加收入,石滩镇的移民干部们还与当地一个私人老板联系,为他们争取到一批纸制品加工的活。每折叠1000个纸符的劳务费是7毛钱。吴村长告诉记者,手脚麻利的人一天就可以赚十六七元。厂家每个月和移民结一次劳务款,最多的一个人收入已有330多元。

  坐在家里的餐桌前,吴继华一边折着纸符,一边和记者聊起了家常。她告诉记者,刚来广东的时候,确实有点不适应。在老家时,她们炒菜都用菜籽油或者猪油,广东这里都是花生油,“吃起来很不习惯,感觉有一种臭臭的味道”。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很快也就适应了,觉得“味道很好”。原先不喜欢天气热的她,指指身上的薄衬衫笑着说,“这里的冬天倒是暖和多了!以往在老家的时候,这个季节早就穿棉袄了。”

  他们的未来

  助移民从地里刨出“黄金”来

  增城市三峡移民安置办公室主任钟伟国告诉记者,移民们不仅可以在这里免费参加车缝、烹调、叉车等10多个专业的就业技能培训,而且凭学员证可以享受上下课免费乘车的待遇。目前该市共有76名移民通过培训,取得了各种专业证书。下一步,针对部分移民外出打工困难、只能留在田间耕作的特点,该市还准备利用冬春农闲的大好时机,组织他们参加农业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从山区到平原的转变,从土地里刨出“黄金”来。

  采访中,不少移民都向记者表达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不能一味依仗三峡移民的特殊身份,像“熊猫”那样靠国家的优惠过生活;而应该像“黄牛”那样踏踏实实地靠劳动致富。

  编后:三峡移民落户广东长做岭南人其实是一种幸福,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享受到政府的关怀和帮助,更能切切实实地学习到广东人的脚踏实地创财富,要融入当地做一个真正地道的广东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务实勤奋,用自己的双手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