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的人力资源开发任重道远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19:00 人民网 |
编者按:志愿服务在中国已经经历了10年历程,风雨10年间,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志愿者投身到这项充满朝气的伟大事业当中,把他们的热情带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目前志愿服务在我国已经成为一项巨大的新兴产业,志愿者的选择也由原来的个人行为,逐步过渡到志愿者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那么怎样才能使人力资源向着有效的方向流动呢?在“志愿服务与人力资源开发”为题的分论坛上,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分分出谋划策,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精彩人生,从志愿服务开始 (姜晓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在志愿者服务中认知社会、提升能力、发展自我。志愿者服务是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双向互动的有效途径。人力资源开发,一方面是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掘、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志愿者服务是青年认知社会,反思自我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社会化是指人学习社会生活的技能,规范或者说就是学习现存社会的文化,志愿者服务使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志愿者服务是青年参与社会,提升能力的实战训练或预演。这些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志愿者服务创造了青年主体意识觉醒,发展自我的广阔空间。独立人格的形成:志愿者服务以“自愿”为前提。强调参与者的内在需求与自主选择,这同人力资源开发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社会不会等待我们选择,机会属于准备充分的人。志愿者服务是爱的奉献,更是爱的收获。愿志愿者在行动中成长。 (陈光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人才的结构关键有三部分:知识、能力和个性品格。其中能力和个性品格是不能完全通过正规教育得到提高和完善。知识又分为: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为谁做。其中“怎么做”也不能完全通过正规教育得到提高和完善。前不久,交大等五所在蓉高校同时举行了一次毕业生双选会。据统计,交大毕业生一次签约率为38%,其中一个公益协会的会员一次签约率高达47%。为什么会高出9个百分点?从中我们普遍有一个观点:大学教育本身有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人们想到很多办法,包括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等等,于是社会化的志愿服务应运而生。志愿服务不同与其他类似之处在于:它不以物质回报为前提,它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为对象;它奉献的不仅仅是服务,还有人世间最珍贵的爱心;它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种阅历,还有生命当中最重要的道德完善;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教育活动,它是人类寻求精神家园、完善自我、对接社会的一种有效途径。 (宋剑锋,成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志愿服务正是现代公民社会的基石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全面的社会进步、和谐社会的建立还任重道远。在这种社会要求和谐发展的条件下,所有社会前进的推动力量,不能仅仅靠市场、企业和政府。非政府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非政府组织开展的活动可以弥补政府的不足。可以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加西部建设,来解决社会和谐统一的问题,因此在市场条件下,志愿服务这种形式能够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一种独特的途径。随着志愿服务逐渐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使我们的专业技能得以提升和实践,使大学生由潜在的人才向现实的人才转变。人才开发,困难和优势同在 (蒋逸民: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在把政府引导的的自上而下的自愿服务向民间机构组织的自下而上的自愿服务转化的过程中转型中存在困难是政府、专业人士以及志愿服务活动参与者同时面临的一个问题。首先,中国的志愿服务主要是由政府推动的,这与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密切相关。政府主导能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和经济力量,但另一方面,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还存在不足,需要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进来。政府不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者,而只是掌舵人,划桨的职责应该由社会来承担,政府只需给以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而不需进行实际上的操作。另外一方面,对青年志愿者协会而言,应该抓住志愿服务发展的大好时机,在现有体制框架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再者就志愿者本身而言,应该提高参与意识,不仅是积极主动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更多的是要培养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实现东西部地区的良性互动,实现人才由东部向西部的逐渐蔓延,人力资源发展与志愿服务相联系起来,东部西部建立联系,东部如何在现有的框架下,建立一种机制,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使东部的人力资源为西部的开发建设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建立更多的良性互动。 (宋剑锋)西部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但开发的水平、开发的程度和开发的效果还不能让人满意。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问题在于教育。志愿服务另辟蹊径,为人才开发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比如说西部计划,大学扩招后,就业问题十分困难,而西部许多落后地区人才十分缺乏。一些大学生只想呆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宁愿待业,这便造成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如果这些大学生能通过参加西部计划实现就业,那么大学生就能由潜在的人才向现实的人才转变。 (陈光)从人才的储备,人才的总量和人才的结构来看,整个西部地区并不落后,西部的人才密度甚至高于东部,但是东西部的差距越来越大,四川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目前在全国排第十位,但经济发展要排到接近二十名。说明什么问题?首先是一种区域差异问题,其次是一种体制问题,第三是人力开发的力度问题。因此我认为西部地区未来发展的工作重点应是把现有的人才层面尽可能的发掘、开发和培训出来,使之贡献给社会贡献给西部。 (姜晓萍)上海提出人才高地的战略观点,将高端人才留在上海;四川提出人才洼地的战略观点,人才由盆地中心向四周辐射,产生边际效益。我不太赞成这两种观点。实际上要为四川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支持,我们可以通过志愿者服务、科技扶贫等形式来发掘开发、培养、配置当地的人力资源。另外按照上述两种战略观点,使闲置资源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我们的人才开发和发展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公共政策上存在缺陷,比如说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都还是我们十五期间急需解决的问题。志愿服务,急需解决的问题 (蒋逸民)志愿服务中应该处理好的三个关系:一是从志愿服务的社会属性来看,应该处理好政府与社会间的关系。目前志愿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政府自上而下发动的,一种是基层社会组织自下而上组织的。因此面临一个如何处理好政府主导的志愿活动与非政府组织的志愿服务间关系的问题。二是从志愿服务的内容上来看,要处理好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与日常志愿服务活动的关系。大型志愿服务具有暂时性的特点,而日常志愿服务活动以社区、一帮一等为主要形式,具有经常性的特点。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重心逐渐下移,将来志愿服务的生长点将放在社区为主的服务资源上。因此在重视大型活动的同时,还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日常性志愿服务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上。三是从志愿服务的形式上来看,应处理好低端服务和高端服务的关系。低端服务主要指一些表现为体力劳动的志愿服务,而高端服务是指心理、法律咨询和医疗服务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工作,后者也是社会需求较大的方面,我们现在都还只是停留在低端服务的推广上,因此需要将志愿服务有低端向高端发展。这就面临一个志愿服务培训的问题。培训不仅需要在投入上加大力度,还需要加强培训的实质和内容上的针对性。 (陈光)针对现在有一些人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视为考研和就业的砝码,我想谈谈个人的看法。首先,志愿服务非常重要的一个宗旨是志愿服务的自愿性,不以物质回报和利益追求为基础,如果说有违背这一宗旨的现象,是应该加以制止的。其次,志愿服务本身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也处在社会活动的交换过程中,需要具备基本的生活手段的和生活资源。我们应该从基本国情出发,对参予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给与一定的奖励、鼓励和倡导,目的是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有条件为我们的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 (川大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志愿活动往往走入一个误区,完全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很多时候只是跟风。因此在设计志愿服务的项目时,应更多地考虑社会的需求,是志愿服务更具针对性。志愿服务的制度十分重要,而东西部差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 (林帅、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要从高端向低端转化,高端发展是必要的,但不能就此摒弃低端的志愿服务,而应是长期的坚持并且使其实现公民化。志愿服务活动往往会经历一个热烈——相对冷淡——做出成绩的过程,因此当我们的工作进入冷淡期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一种坚持的态度。 (蒋逸民)实现东西部地区的良性互动,实现人才由东部向西部的逐渐蔓延,人力资源发展与志愿服务相联系起来,东部西部建立联系,东部如何在现有的框架下,建立一种机制,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使东部的人力资源为西部的开发建设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建立更多的良性互动。 (根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