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海绽放“巴黎鲜花”(焦点)(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01:23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姜泓冰
上海绽放“巴黎鲜花”(焦点)(组图)
《吹短笛的男孩》

  亨利·爱德华·马奈

  12月9日上午9时,上海美术馆像往常一样开门迎客,门外等候的四五百人长队已经绕着美术馆转起了弯。这是“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正式向公众开放的首日。被誉为“来自巴黎的鲜花”的51件印象派历史珍品,终于掀起盖头。即日至明年1月19日,它们将驻足上海

  机会难得

  这是法国印象派艺术诞生以来最重要、规模最大、代表性艺术家最为齐全的一次来华展览,同时也是上海美术馆建馆以来作品价值最高、规格最高的一次展览。51幅作品中,38幅出自著名的奥塞博物馆。

  “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是将持续一年的“法国文化年”在中国的一大亮点。它由中法两国领导人立足于加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补、增进两国友谊而直接促成,是中法两国文化部出面主办的重要文化交流项目。

  “在家门口欣赏这么多名家珍品的机会,可能一生只有这一次。”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向阳这样说。

  左右为难

  展览的中国行共有3站:北京,上海,香港。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时,观众达32万人次,创下该馆参观人次新纪录。为满足观众要求,曾试过开放通宵场,仍有人抱怨人流太过汹涌、影响看画情绪。如此盛况,让主办方对上海展出满怀乐观。奥塞博物馆馆长乐莫瓦先生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希望上海观众人数不低于北京。

  然而,乐莫瓦提出的另一个数字标准,则让这一目标显得高不可攀。就场地而言,上海美术馆远比不上中国美术馆宽敞。奥塞博物馆为保证名画展出时适宜的温湿度,严格要求展厅内平均每3平方米只容纳1名观众。如此,总共1600平方米的上海美术馆一楼展厅,最多同时容纳400人。按照每人在每幅画前停留1分钟计算,需要滞留馆中1小时,全天的观众数最多4000人。在40天展期内,要达到甚至超过32万参观人次的目标,几乎不可能。

  既希望更多观众享受“法式大餐”,又怕观众太多而使画作受损,听上去难以兼顾。李向阳说,他们会坚持平均3平方米1人的“铁规定”,控制人数。如果观众太踊跃的话,估计只好以延长开馆时间来满足。眼下,他们已将每天闭馆时间从下午5时延长到晚上8时。

  请勿靠近

  总价值高达53亿欧元、保险金额高达55亿元人民币的这批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使得围绕“安全”的规定与措施成了这一盛大展览上最主要的“花絮”。

  美术馆一楼展厅格局大变,连灯光也是特别设置,与平时相比黯淡了许多。观众需要排队等候,进了门,先要寄存包裹,走过一道安检门。整个展览保安系统,总共有八九道关。

  为使观众看清画面的构图笔触,所有画作都不加玻璃罩,完全裸露在外。按时期、作者、题材等略作分类,多数是两三幅一组,每组都有一名工作人员专管,负责提醒及疏散观众,保证作品安全。每幅名画前,都有一道1.2米的安全线。一旦超过安全线,报警装置都会自动发出“请勿靠近”的警告。在参观人数并不多的预展上,“请勿靠近”的声音此起彼伏。正式开展后,“犯规”者恐怕更多。

  “再多的保护措施都是消极的,更重要的还是动态保障,依靠观众的文明参观。”李向阳强调。

  一个高规格的艺术展览,也是对公民文明习惯的考验。据北京媒体透露,虽然有明显的“禁止拍照”标志,在北京展览期间,仍有少数观众擅自打闪光灯拍照。上海美术馆为此特意制订了10条参观须知,一道道寻常画展上少有的禁令十分严格:手提物品必须寄存,进入展区必须接受安检,禁止拍照及摄像,禁止携带食品、饮料入场,禁止携带除铅笔以外的任何书写绘画工具,禁止触摸展品及相关展览设备,禁止喧哗,禁止使用手机,12岁以下儿童须由成人携同参观,精神病患者不予入内。

  “热”的启示

  从媒体到公众,对于印象派画展的热切反应,使人颇为感慨。在网络发达、印刷逼真、高规格艺术展事不断、文化多元化的年代里,印象派画展何以引来高度关注?

  最为踊跃的,要数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视之为“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一些艺术家倒并不激动,多数只表示会去看看。“今天看来,印象派已是古典艺术的一部分了。看画展,更像是参观历史,是一种向莫奈们表达敬意的方式。”有人这样说。

  其实,早在上世纪20年代,印象派艺术家及其作品、技法已被引入国内。1985年,北京曾经办过法国印象派画展,也引起不小轰动。直到今天,国内公众对于西方艺术的欣赏与接受,仍然以古典名作为主,到处于古典向现代艺术转折期的印象派们为止,至今未及当代,这毋宁说是艺术教育滞后的反映。

  印象派画家强调主观感受,迷恋自然光线和色彩变化,关注贵族沙龙以外的时代生活和客观世界,对盛行多年而趋于僵化窒息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艺术是一种叛逆和创新。不过,它们毕竟是写实性绘画的一部分,没有像此后的现代艺术那样离经叛道,渐行渐远。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印象派作品正处在多数人既久闻大名又基本“看得懂”的一个艺术欣赏“临界点”。加之马奈、莫奈、德加、塞尚等画家身世具有一定传奇性,无论评论者说观众审美意识尚待提高也罢,说只信名家名作有盲从之虞也罢,都挡不住人们去看印象派的热情。

  看点举略

  51幅展品中,“市场价格”最高的是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这幅作品当仁不让地独占了一方空间,黑、红、白三色鲜明而单纯,画面沉稳、简洁而生动,成了此次画展的招牌,出现在门票、广告、画册等宣传品上。当年它却一直是受法国艺术沙龙诅咒的另类作品,因为表现的不是贵族而是一个普通小孩。如今则成为奥塞博物馆的镇馆杰作之一。

  以画巴黎的浮华生活和芭蕾舞女著名的德加,有4幅作品参展:《年轻女人像》、《证券所人物》、《舞蹈课》和《咖啡馆》,细部刻画令人赞叹,时时流露的幽默或辛辣,更让人会心一笑。

  爱画睡莲的莫奈,有一幅《睡莲,晚间效果》。水光里,晚霞倒影绚烂迷离,片片睡莲因了水光天色而鲜艳灵动,是与莫奈其它时刻睡莲全然不同的诗意画境。相比之下,《巴黎蒙特戈依街道:1878年6月30日节日》和两幅鲁昂大教堂,或许是更“重要”的作品,在光影观察、构图处理等方面的探索,其冷静灵性和奇特美感,可供内行们细看门道。

  雷诺阿的《躺着的背面裸像》,按人体比例要求不一定准确,但看起来是那么的自然、和谐。《半身像·阳光的效果》粉调之下,五色纷披,带着点大胆试验中的愉悦和不安定。

  塞尚所迷恋和追求的是体积感,色彩往往厚重而富质感。《三浴女》是他的名作之一。但只那一幅极小的《静物:糖罐、梨和蓝色的杯子》,也能让人感受塞尚的力量与美。

  更喜欢的还是毕沙罗和西斯莱的自然风景。前者的《雪中的林间大道》,飘雪的天空凝聚着迷离的意境,像一曲轻音乐,令人怀着浪漫遐想。出生在巴黎的英国人后裔西斯莱被称为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因为他成功地表现出了大自然最微妙的变化。他的《莫瑞桥》、《拉赛勒圣克罗的栗子树林荫路》、《从巴迪侬的花城望去的蒙马特高地》……每一幅都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深邃、旷远、宁静和质朴。

  何为印象派(链接)

  1874年,一群年轻画家在巴黎组织了一个自己的画展,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这一行为本身,就表明着反传统;而这些展出的作品,更意味着前所未有的艺术革新。

  这个集团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摩里索等。他们不止有各异的性格和天赋,还具有不同的观念和倾向,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他们由此接受了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他们将库尔贝以及巴比松画派的现实主义风格发扬广大,有目的的创作,寻求光线和色彩带来的效果,同时将现实生活中的新变化带入了绘画主题中。他们的创新探索之路则直接导向了印象主义。

  《华东新闻》 (2004年12月10日 第三版)
上海绽放“巴黎鲜花”(焦点)(组图)
《莫瑞桥》

  阿尔弗雷德·西斯莱
上海绽放“巴黎鲜花”(焦点)(组图)
《舞蹈课》

  埃德加·德加
上海绽放“巴黎鲜花”(焦点)(组图)
《三浴女》

  保罗·塞尚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