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甜在嘴边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01:56 大江网-江西日报

  铅山县汪二镇漕源村的村民都知道邱金富是个穷汉。邱金富不忌讳村里人数落他穷,数急了,他就说,不穷我就不会来做撑门棍!

  他家距漕源村有百把里,叫杨基村。八兄妹,他排行老二,读完小学就回家放牛。爹没钱供他读书,更没钱给他讨老婆。爹说,这辈子娶得到是你走运,娶不到是你命苦。那年月,乡下人找老婆是大事,也是难事。21岁那年,他听说漕源村有对夫妇,膝下只有一女,要招上门女婿,不要聘金聘礼。他二话没说,自己挑了一袋米,一捆柴,走过了百多里崎岖山路,拜见了两位老人,婚事就这样定了。

  岳父陈有兴是土生土长的漕源村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年,他响应号召入伍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他负伤了,炮弹震裂了他双眼球的玻璃体,对面走过来的人都看不清,只能退伍回乡当农民。社里照顾他放牛,赚的工分难以填饱肚子,他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的过着。

  好人总有好报。陈有兴经人介绍同村的姑娘刘兰花嫁给了他,村里年轻人看着这对年龄相差10岁的夫妇,羡慕不已。婚后十年未育,45岁那年,他们领养了一名女婴,夫妻俩辛辛苦苦将女婴抚养成人,20年后,长大了便成了邱金富的老婆。

  邱金富插门过来时,陈有兴老人双目早已失明,成了残疾人(20世纪80年代末,政策落实到他身上,发给了残疾军人证,一次补贴了1000元,以后每年补贴生活费400元到360元不等)。

  邱金富对老婆说:“不能忘了老人的抚养之恩。我们喝水也得让老人吃饱。”三个人的工分刚好填饱肚子。遇到春荒就急了,常常难找下锅的米。他不得不回到杨基村找兄弟借一担谷子,回到漕沅村,碾米,煮粥,照顾好两位老人和老婆。

  村里老人和女人好生羡慕:这个郎没有白招。有一次,陈有兴老人肚子胀气,越胀越大,七八天没解大便,邱金富背着老人去看病,漕沅村四周是一座座山包,是圭峰的余脉,直直地耸立着。山路阻隔,离乡政府有四五十里,离弋阳县城二三十里。村医说,赶快送县医院吧,得了急腹症,迟了怕危险。他立刻背着岳父往县里跑,县里医生说是肠梗阻,要开刀,先交三百块钱。在那个年代里,三百元可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半年的工资。他又背着老人找中医,问,有没有草药单方,他上山去采。老中医把把脉说,有。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他是大便堵住了肠子,不过你来来去去怕误了病情,救不了命,还是花钱买药吧。这时老人嚷着要大便,老人蹲在厕所里,喘着气,使劲,使劲,颈脖子上的青筋胀得比筷子还粗。邱金富听说肥皂水有用,找护士要了点肥皂,又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进肛门里抠,终于,老人长嘘了一口气,颈脖子上的青筋迅速变细,成了一根纳鞋底的青线。从中医那儿出来,老人不要背,自己走回了漕源村。

  就是那次我认识了邱金富,一个地地道道的特困户。

  日子开始有转机是责任田到户的那年,邱金富已经是四个儿女的父亲了。他没有手艺,只有力气,民工潮起了好几年,他没有进城里打过工。他知道种田苦,可他种了三十年的田,没有别的路,这辈子只指望种田了。村里不愿种田的人多,邱金富老实,会种田,都愿把田交给他种。可他穷得买不起种子和化肥,亏得乡村两级出面为他贷款,他种了十几亩,第一次把一担担的谷子往家里挑,嘴巴硬是合不拢。前年他壮了胆子种了30亩,去年政府提倡种粮,他又种了40亩,听说城里西瓜价钱好,还种了4亩西瓜,前年稻田每亩收入300元,年终一算有9000元的结余。平生第一次沾着口水数这么多钞票,他首先想到的是盖房子。一家八口人,老房子住不下也住不得,漏雨透风,长虫生蚁。两个老人苦了一辈子,总想让他们享享福,他盘算了一下,村里人换工,加上砖木水泥,至少得花三四万元,像这样赚钱,没有四五年的积蓄是盖不成的。他担心两位老人等不到这一天。

  一天晚上,他想到邻村有人会做扫帚,便叫老婆偷偷去学。老婆是聪明人,看几回就会了。一年365天,只要不下田,他和老婆天天扎,常扎到半夜三更,每把3块钱,一年收入增加了近2000元。

  这次我下乡宣传合作医疗又见到他。那是大热天,弯弯的山路,茅草有半人高,暑气逼人,火辣辣的太阳炙得皮肤痛。他刚从弋阳县城卖西瓜回来,背着麻袋,扛着秤,趿一双塑料凉鞋,一身汗水一头灰尘。面色黑里泛黄,背有点驼。他高兴地告诉我新房已盖好了,两层的。

  新房把厕所、猪圈、厨房都分隔得清楚。门口还打了口井。“有井,饮水卫生,得病少了。”邱金富说。我们坐在他新盖房子的厅堂里,聊着。岳父过了77岁的生日后,走了,岳母也七十多岁了,还能在山后种点蔬菜,屋前放放牛。

  天气有点热,电扇在不停地转着,他突然站起来说:“哦,忘了请你吃西瓜。”我没有推辞,厅堂后是仓库,西瓜摊在地上,还有扎好的扫把一捆捆地堆在一角。西瓜确实很甜,邱金富望着我开心的样子,笑了,笑得也很甜。他说:老二技校毕业了,是学电子专业的,在苏州打工。老三在读高中,成绩不错,小儿子读小学。“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现在就想着让孩子好好读书。”他明白这个理:有知识才能过得更好,有知识好日子才能长久。

  告别时,我紧紧握住他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他担心地问我:“你说这政策不会变吧!”我说:“你要好好保重身体,不要太累了,好日子还在后头。”

  前些日子,接到老邱打来的电话。他说今年的粮食实行了保护价,100斤70元钱,每亩政府还补贴20元,早晚稻收下来,减去成本,40亩地你算一算,我今年收入多少?村里人说我占了便宜,早知道种粮这么赚钱就不去打工了。他约我明年还到他家去吃西瓜。

  我问,你那西瓜是什么品种,还甜在我的嘴边哩。他问,真的?我说:真的。

  (慕容一亚 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