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基金能拯救高雅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03:59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记者 倪方六

  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但能代表一座城市文化消费品位和层次的高雅艺术,在这里却难以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大师级的钢琴演奏会叫好不叫座,一流的画展靠赠送观摩券保证人气。昨日,记者了解到,南京将由政府出面,设立文化基金,扶持高雅艺术,培育演出市场。但有识之士指出,南京缺的不是一笔文化基金,而是相应的机制。

  花巨资办好2005新年演出

  昨日,南京市文化局对外发布:由该市市委宣传部、文化局、广电集团主办的“新城市之光”———2005新年系列演出将从2005年元月1日至30日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隆重举行。在此期间,将推出交响乐、歌舞、芭蕾舞、室内乐等数台精彩演出,演出汇集了国内外的名家、名团,其演出阵容之大、演出水平之高,达到了历史之最。如,元旦那天新年系列演出的首场节目,将由维也纳大师乐团献上;元月3日,将推出“卡雷拉斯南京独唱音乐会”;21至23日,著名的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院将上演《胡桃夹子》和《睡美人》两部经典巨作;29日、30日俄罗斯戈登科舞蹈团、美国拉斯维加斯“铁的旋律”舞蹈团也将有两台精彩的舞蹈专场演出。据了解,这些演出节目多是在今年夏天举办的“中外优秀剧目招标会”上,由政府花巨资购买来了。

  每年300万资助高雅艺术

  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昨日也“很稀奇”地出现在发布会上,他在讲话中说,南京将大力扶持高雅艺术,培育演出市场。据他在发布会上透露,现在南京每年拿出300万元人民币扶持和培育南京的高雅艺术演出(展览)。但目前南京的实际情况是,高雅艺术叫好不叫座,很多演出展出都是亏本操作。这一方面与南京的文化消费习惯有关,但票价下不来却是一个主要原因。虽然政府每年给予几百万的资金补贴,门票降了不少,但与市民的实际收入相比,还是高了。如在今年“四艺节”期间,票价分10、30、50、100、180元等6级,最高280元,70%是低价票,是面向普通市民的。好多观众还喊票价“定高了”,这主要还是收入低的原因。如世界顶级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出,一般票价在28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80元。以德国人的人均月收入是800至1000欧元来说,票价仅占收入的2.8%左右,而国内普通观众以月收入1000元人民币来算,则占28%。南京新世纪演出公司总经理张小雪,曾对记者这样分析过。可见,如果不是政府每年的资金补贴,高雅艺术与南京市民的距离会更远。

  设文化基金扶持高雅艺术

  市民的收入低是客观原因,但主观上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因为在客观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除了政府的扶持,民间资金的投入也是十分重要的力量。事实上是,南京好多有钱的企业对高雅艺术的兴趣不浓,认为广告效应差。一些老板动辄成百上千元地去洗桑拿,也不愿买张票进戏院。南京的新年音乐会,始办于1994年。而这活动从开始就得到了南京新城市商业置业有限公司的大力赞助,从最初的10万、20万,到今年的100万,10年来共赞助了近300万。如果高雅艺术能得到这样企业老板的支持,南京的演出市场会真正的红火起来,而不是靠赠票进场的虚假繁荣。

  为此,南京市委有关领导表示,将设立文化基金,鼓励企业出资赞助,以扶持高雅艺术。但这个“文化基金”还是一个概念,目前没有一分钱。前几天传出“卡雷拉斯南京独唱演唱会”很可能唱不起来的消息,也是因为钱,由于卡雷拉斯取消了上海演唱会,南京方面承担的来华演出费用大大增加,仅卡雷拉斯及随行艺术家等5人的国际旅费就将在36000英镑左右,合计人民币达54万之巨。现在为了不让国际级的演出与南京擦肩而过,承办方决定咬牙办下去。而如果有了文化基金,这样的尴尬恐怕就不会出现了。

  缺失有效机制是问题根本

  近日,在南京新街口、湖南路等商圈的主要街道上,市民可以看到数十块“通灵翠钻———点燃精彩人生”演唱会大型广告牌,位于中山路与珠江路交叉口的巨型广告牌面积甚至有数百平米大小。据演出主办方之一的通灵公司老板沈东军讲,“一次竖这么大这么多的广告牌在国内是首例,为一场演出花了这么大精力这么多资金,目的当然有企业树形象、自我宣传的原因,但主要是想以此带动南京整个演出市场的规模化、系统化。”高雅艺术在南京高兴不起来,表面看是钱的问题,其实背后是体制和管理上的原因,即使有钱,有了文化基金,也未必就能让高雅艺术在南京真正繁荣起来。

  以演出广告为例,在南京你看到了罗大佑演唱会的广告牌,但路边的演出海报能看到吗?看不到。而在日本、美国等也十分讲究市容市貌的国度,这样的演出海报路边很多。原来南京有关部门不让张贴,好多演出市民根本不知道。同样的,企业老板宁愿洗桑拿,也不肯赞助高雅艺术是事实,但如果政府动用税收杠杆,如赞助高雅艺术的捐款可以抵税,是不是就解决了文化基金的来源问题?而在欧美不少国家都有类似的政策。一位海归派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江南时报》 (2004年12月10日 第十七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