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叶圣陶与甪直情缘(茶亭)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04:5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阿坤

  出苏州古城向东约20公里处有一处古镇———甪直。是我国现代教育学家、著名作家叶圣陶的第二故乡,也是他一生中充满着感情和怀念的一个乡镇。

  1917年到1921年,叶老与夫人胡墨林同在甪直的一所小学执教,即当时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在这里,叶老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践,不仅捐款办了利群书店和百览室,方便学生学习,还将一块2亩多的地开辟为“生生农场”,寓意先生、学生“生生不息”。此外,叶老还倡导开设手工课,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当年叶老执教的这所学校,现为“叶圣陶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叶老的半身石膏像和他一生献给教育和文学事业的珍贵资料、物件,展示了他的高尚品格与创立的光辉业绩。

  叶老在教学之余,还创作出近百篇小说、散文、诗歌和杂感,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与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等人,创办我国文坛上第一个新诗刊《诗》,出版了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先驱者之一。他的名篇《多收了三五斗》,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而叶老在小说中描写的万盛米行如今还在,成了旅游的一个景点。

  叶老对甪直的感情,的确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述的。他在离开甪直后的漫漫50多年后,一直没有忘记甪直,曾多次想抽身重回“故里”,看望他在那里的乡亲和学生,看望他曾经执教过的学校,看望在保圣寺内那一株高高的银杏树,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1977年5月,当时84岁高龄的叶老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终于去了甪直。故地重访,又目睹了旧时的人文景观。他的到来,受到了乡亲们和过去的一些学生的欢迎,使他生出了无限的感慨,便秉夜写下了一首《重游甪直》的诗:“五十五年复此行,淞波卅六一轮轻;应真古塑重经眼,同学诸生尚记名。斗鸭池看残迹在,眠牛泾忆并户行;再来再来沸盈耳,无限殷勤送别情。”可见叶老对甪直的感情,以及甪直人对叶老的深情。写得淋漓尽致,呼之欲出。此行一别,直到1988年叶老在京逝世魂归甪直,其间又隔了11个年头。

  保圣寺内,有半堂罗汉塑像,是我国佛教泥塑艺术宝库中一件不可多得的瑰宝。晚唐诗人陆龟蒙墓也在其一侧。在后人为纪念陆龟蒙而修缮的清风亭、斗鸭池旁,有两株千年古银杏,枝干粗壮,直指云天,浓荫蔽日,每年时值寒秋,累累丹珠缀满柔枝,灿然夺目。就是这两株历经千年而不衰的银杏树,成了当年叶老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中描写的“高高挺立的银杏树”的素材。叶老对这两株古银杏情有独钟,在北京的书房里,他常常拿出夹在本子里的从甪直带去的一片银杏叶观赏一番,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还不断地轻声叨念着:“保圣寺……银杏树……斗鸭池……”

  1989年春天,遵照叶老生前的遗愿,他的子女亲属决定将他的骨灰安葬在甪直。他的墓,在陆龟蒙墓地相近,栏杆和望柱上,都饰有“万年青”和“桃李”图案,寓意“万年长青”、“桃李满天下”,象征他一生取得的辉煌业绩和高尚气节。古刹清风,校园钟声,朝朝暮暮,永远抚慰着这位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楷模、一代宗师的英魂。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12月10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