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江南一枝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05:05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里,对于“一顷含秋绿”的翠竹,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认知和情结。从咏竹到画竹,人们对于生长在山崖荒野或植于庭院溪畔的竹子无不另眼相看。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丛翠竹中所蕴含辉映的那种博大绵长的人格精神和生命意识,使竹子成为绘画史上经久不衰的题材。

  江南画竹高手当首推黄叶村。但是,这位历经坎坷的著名画家已谢世多年。那么在他之后,又有谁能称得上“江南一枝竹”呢?依我所见,看好目前在画坛上十分活跃、时有佳作问世的青年知名画家祝平。

  祝平本以花鸟画为特长。专攻墨竹还是近二十年的事。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从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上看,祝平把他绘画的方向主要定格在墨竹艺术上,不失为一种“扬我之长”的智慧表现。因为祝平画竹本身就具备了三大优势:

  首先,他是黄叶村的弟子,从小就深受乃师的影响,祝平的墨竹所散发的清幽、空灵、飘逸的艺术气息,与此大有关系。其二,祝平和丹青结缘,是从书法开始的。良好的书艺,为他后来的“写”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少作品就是因为题识的精巧而提升了整幅作品的艺术品位。再者,豪放的个性和对艺术的敏锐触角,使祝平的竹子虽然处处能看到依傍传统的痕迹,但时时又有新意漾出,富于时代气息。这是传统笔墨和创新意识的一种交会,是艺术理念和艺术方法的一种突破。

  通览祝平的墨竹,你会发现在艺术表现和技法上,他深受文与可和郑板桥的影响。文与可是墨竹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北宋画坛,首创“浓墨为叶,淡墨为背”的画法,并把书法飞白的方法运用到作品中,对后世的墨竹画派影响极大。祝平的一些作品,如《紫气东来》和题名为《风、晴、雨、露》的四条屏等,都明显有着这种传承。这些作品,或以坚挺秀润的笔墨把迎风摇曳的新篁,勾画得生气盎然;或以空润疏朗的画面,把竹子的神清骨峻,表现得入木三分;或以老枝纷披,竹叶纵横的沉雄之笔,描摹竹子的浩然之气;或以浓淡相间的寥寥数笔,一抒胸臆间的野逸之趣及平和超然之心。相比较而言,郑板桥可能对祝平的影响更大。历史上的一些画竹大家,从各自的审美情趣出发,或擅写晴竹,或擅写幽竹,或擅写劲竹,或擅写风竹,或擅写修竹,或擅写瘦竹,或擅写烟竹,或擅写雨竹,或擅写雪竹。而郑板桥则喜欢以“疏竹伴石”入画。祝平的许多作品,都鲜明地带有郑画的这种风格特征。

  2002年祝平的一幅《忆板桥》(见附图)荣获文化部十二届群星奖铜奖。这幅画采用亦工亦写,双勾设色的手法,构图精巧而别致:画面上的几丛翠竹,有的高耸入云,有的葱茏欲滴。不多的竹叶,似美丽的花束错落其间。疏朗的画面上,突然横空出现了一幅古诗文的卷帙,使该画的主题一下子映入人的眼帘。因为古诗文是用大家所熟悉的“六分半”书写的。作品的下端,画有灰暗的青石与一只古意盎然的茶壶。所有这一切都给人不尽的联想与遐思。画家是通过修竹表现郑板桥的人格,通过诗文表现他的才情,通过长满青苔的石头和茶壶,表现他的清贫一生和系念黎庶的悲悯情怀。

  类似《忆板桥》艺术性格的作品,在祝平的画集上可以信手拈来。如《临风》、《秋鸣》、《情韵》、《清风无私》等,这些作品明快、清丽、典雅,极富意蕴和想像力。在艺术思维上和手法上是对传统绘画的一种冲击与突破。我们相信,祝平的墨竹艺术在他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下,一定会有更大的拓展。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