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刘纯松:乡村最后说书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05:05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说书俗称“讲古”,是旧时城乡常见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在“电影电视时代”之前,说书在农村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在这娱乐多元化的时代,说书艺人刘纯松,仍坚守着钟爱一生的说书艺术——

  小饭馆里的即兴表演一盏清灯,一间厅堂,这就是说书艺人狭小而又广阔的舞台;一面大鼓,一块响板,一根鼓棰,一袭长袍,一条灵动的舌头,这就是说书艺人进行表演的全部道具。

  “咚,咚咚,咚咚咚咚……”刘纯松喝了一口茶,敲起了大鼓。这天晚上,他应我们的邀请,在镇上的一家小饭馆里演示他的说书艺术。

  “快去呀,刘先生今晚在镇上说书了!”人们奔走相告。大鼓刚刚敲起来,附近的群众像听到某种召唤,像潮水一般涌到冶溪镇上的一个小饭馆里。饭馆简陋的长条凳子上立即坐满了观众,连猫狗也来凑热闹。

  看人来的差不多了,刘纯松清了清嗓子,开始了表演。“话说,村里有个年轻小伙子,名叫王二。这个王二,村里人一提起他头都摇得像拨浪鼓。为么事哩?嘿嘿,这王二30好几还是寡汉头子一个,好吃懒做不说,还专门干些捉弄人的缺德事……”刘纯松时说时唱,时笑时哭,时颂时骂,时严肃时幽默,把这个《戏说光棍王二》的小段子演绎得活灵活现。台下的观众一时张着嘴愣得合不上,一时指着刘纯松前仰后合笑得肚子疼。一段说完,观众又要求说下一段,刘纯松抖擞精神,一口气又连着说了《有钱人与无钱人》等3个片段。静静的冶溪,一轮明月渐渐西斜,而听书的人早已完全沉入了说书艺人刘纯松的精彩表演当中,乐而忘归了……

  初识乡村最后的说书人去岳西县冶溪镇司麓村拜访刘纯松的时候,他正躬着腰麻利地栽秧。听说有人来采访他,赶忙洗尽了手脚上的泥巴赶回家中。

  眼前的这位乡村说书艺人虽然已年过半百,虽然更多的时候,他的劳动和生活与村里的其他农民没什么两样,但却模样俊秀,目光炯炯,神采奕奕,一点不显老相,清瘦的身影有一股飘逸的书卷气。这些,或许是因为说书艺术滋润的吧?一提起说书,刘纯松就娓娓地道开了。刘纯松说,说书艺术在他们这里,在中国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时最为流行。其时,农村没有其他的文化生活,群众非常喜爱听书,农民们辛苦劳作之余,每逢春节、中秋等节日,或是村里有娶媳妇、盖新房、生儿子等等喜事,村组或者做喜事的人家就请说书先生来说几场书,热闹热闹,增添一下喜庆的气氛。像许多村里人一样,少年时的刘纯松就同家人一道,整夜整夜地跟随说书先生听书,并且深深地喜爱上了这门艺术。16岁时,听书听得入了迷的他,萌发了学习说书艺术的念头。那时,村里有两个说书先生,他就缠着其中一个,求他传授技艺。

  刘纯松脑子聪明,又有文化,他边刻苦学习,边揣摩领悟,并试着对原先粗糙的唱本进行精加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注入其中。从1968年到1970年,他用两三年的时间,掌握了说书艺术的基本技能和套路,并有很大程度的创新,他慢慢地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说书人。刘纯松说,他经常说的“古书”,包括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经典说书本子,说得最多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封神榜》、《西游记》、《七侠五义》、《瓦岗寨》、《征东》、《征西》、《杨家将》等。除这些传统剧目外,他还以本地风土人情、农村新人新事为素材,以计划生育、普法教育、邻里关系等为主题,自己编排了数百个节目。几十年来,他积累了许多经验,创出了许多新“招式”,他本乡本土的语言风格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和风味,深受方圆百里百姓喜爱。他农忙时种田,农闲时便走乡串镇演出,所到之处,观者如云,经常被缠着个把月不让回家一趟。县里每逢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必要邀请他到场表演。说起昔日的辉煌,刘纯松眼眸发亮,心情激动,似乎又回到了那些灿烂无比的日子。

  在失落感中默默坚守谈起说书艺术在群众中广受欢迎的原因,刘纯松说,除了说书艺术自身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之外,重要的是:一,说书的内容都是伸张正义,惩恶扬善,济困扶危,嘲笑和讽刺那些为非作歹,狗仗人势的坏人坏事的。有时,还采用当时当地的真人真事。在书中,好人都得到了好报,坏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符合群众疾恶如仇、追求真善美的心里。二、说书中,打板、唱腔、动作、口技等细节均很有讲究,很贴近农村群众的生活,而且用的都是方言,观众易懂,易于接受。说及如今说书艺术的不景气,刘纯松说:“我当然有失落感。现在电影、电视、互联网广泛普及了,人们都窝在家中,不出门就能欣赏到精彩的节目,要求听说书的人就渐渐地少了。但村里还有不少人,特别是老人,还是非常想听说书的……”

  刘纯松深爱着这门艺术,为了将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能在当地保存下来,他自己用录音机录制了100多个节目的说书磁带,远近人家,包括本镇、本县和太湖、阴山等周边县的群众,很多人家中都珍藏了不少。

  “文艺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要是有价值的,都应该让它流传下去。现在没有人愿意学说书,在大别山区,我也成了最后的乡村说书人……”

  谁来拯救和发扬乡村说书艺术?储劲松/文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