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世纪 新理念 新气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05:3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世纪 新理念 新气象(图)
秦大河

  本报记者 刘毅

  4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历时一年多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近日刚结题,绘就了未来20年中国气象事业发展蓝图。长达155万字的这一研究成果,如何从纸上“走”到实际工作中去?记者最近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领导小组组长秦大河院士。

  新阶段新情况,墨守成规必然被淘汰

  记者: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开展这项研究?

  秦大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气象工作、对防灾减灾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性天气事件非常频繁。气象灾害本身是自然现象,自古就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影响程度大不一样。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气象灾害的频次和强度有所增加,而我们变得也更加脆弱。同样一块地,遭了冰雹,在过去损失可能只有几十块钱。而现在,这里如果是生物工程产业基地或高科技企业,损失就可能成千上万,甚至上亿。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成倍增长,减少损失,避免人员伤亡,需要气象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需要更丰富的气象服务。比如说,我们的空气质量怎么样,空气质量一个星期、一个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等,这些方面的预测,都和构成气候系统的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不仅应当关注大气圈本身,对所有影响大气圈的各种因素都要关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报预测天气和气候,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解决这样的难题,没有足够的科技含量是不行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记者:目前中国气象事业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秦大河: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一直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有些因素的制约,和发达国家气象事业相比,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软肋”,比如,气象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气象科技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上还不强;气候系统综合监测网络现代化程度不够高;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的预报、预测业务工作和服务水平尚需提高;部门分割、重复建设、资源共享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等等。对此,我们有着清醒的认识,也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如果不积极拼搏,不与时俱进,不善于走上坡路,不勇于大胆开拓,而满足于在原地踏步,或只在一个平直的轨道上缓步前行,差距只能越来越大。

  确立公共、安全、资源气象发展理念

  记者: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是怎样进行的?

  秦大河:酝酿战略研究应该说比较早,但着手做还是去年非典时期。当时,我们在大会议室,打开门和窗,拉开座位间距,仔细分析国外的最新资料,认真研究世界气象事业发展的趋势,深入探讨气象科技发展的前沿,使战略研究有了很好的基础。

  去年10月,在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正式启动。这项研究特别强调开放,就是打破部门界限,注重学科交叉,站在国家层面,科学勾画气象事业发展蓝图。300多位专家中,属于中国气象局系统的,只有30%。其余来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既有经济、社会、资源、国情方面的专家,也有军事、航天、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外交等方面的专家;既有国内专家,也有国际知名学者。

  为使研究扎实深入,我们先后组织了13次国内外调研,举办了17期战略研究报告会,召开了100多次座谈会和研讨会。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教授等应邀到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论坛作专题报告,并被聘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顾问。

  记者:您认为这次研究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秦大河:我们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研究任务。通过战略研究,明确了“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气象信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大力提升气象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的战略思想,其核心就是“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发展理念。

  战略研究确立了“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气象事业发展的“五项任务”: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气象业务;增强气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强化气象对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开发气象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气象科学技术研究与创新等。此外,将实施“八大工程”:气象综合观测与信息网络系统工程、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工程、气候预测系统工程、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工程、气候变化应对工程、航空航天气象保障工程、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和气象科技创新与教育培训工程。

  气象事业涵盖的范围很广

  记者:气象事业涉及面很广,但在很多同志的思想里,“气象”却只是“天气预报”的同义词。

  秦大河:确实如此。即使在气象行业内部,也有人仍停留在这样的认识上。天气预报无疑是气象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气象工作并不仅仅是晚上七点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现代气象事业包括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跨了很多部门和行业,其“下游”一直延伸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生命财产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等,综合性极高。实际上,除了天气预报,我们已经可以预报厄尔尼诺现象,预报每年汛期的天气情况,我们甚至还可以预报未来两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气候。如果预报预测准确,意义重大。通过这次战略研究,大家对气象事业的宽广内涵认识得更为明确了。

  记者:战略研究成果怎样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

  秦大河:研究成果要多方应用,落实到位。气象工作本身实践性非常强,研究的是非常前沿的科学问题,但最后还是要体现在应用上面。战略研究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出几本书,摆在那里好看,关键是抓好应用,才能给气象事业带来发展机遇,发展动力和活力。战略研究的结题,是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甚至不是“走完”了第一步。我们还要从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出发,抓战略成果的应用,以及应用中的再研究。所以,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也更大。

  从目前看,有这样几个具体工作要抓紧落实:一是要抓好战略研究成果转化为规划计划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等的沟通和衔接;二是要落实几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有步骤地推进八个重点工程的实施,提高气象事业的现代化水平;此外,要加强综合协调,进一步理顺体制。

  《人民日报》 (2004年12月10日 第十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