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荧屏舌战变"冷" 追求技巧辩题远离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08:09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频道12月10日消息:连续举办十届的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日前在上海教育电视台再度开赛,来自全国各著名高校的学子们展开了唇枪舌剑的又一轮激战。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赛场上的辩手之外,辩论赛已很难再引起电视机前观众们的兴趣。有收视率调查显示,上届辩论赛一周里的平均收视率仅为0.4%,极端最低点甚至出现了零纪录。这表明,热闹了10年的电视辩论赛正在由“热”变“冷”。

  对于电视辩论赛渐受冷落的原因,有关专家分析,其一,今天的辩论赛过度承担了竞争的功能,不少学校为提高知名度去争输赢,许多辩手为了出名而参赛,以至过度准备,过度表演。其二,“成也电视,败也电视”,10年前,是电视将辩论赛盛况带到了观众面前,但同时,电视也将表演性和娱乐性附加到了辩论头上,过于追求技巧、堆砌华丽辞藻等现象时有所见,这两届辩论赛还要求选手加演小品,有观众批评辩论赛已演变成了“脱口秀”。其三,不少辩题远离大众生活,过于哲学化、抽象化、概念化,普通观众难免会失去兴趣。

  别让辩论赛“变味”

  引发国内“辩论热”的是1993年8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姜丰、蒋昌建、严翔等复旦学子在舌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学识、机智和幽默倾倒了电视机前的无数观众,蒋昌建那句经典的辩词“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去寻找光明”至今仍被一再引用,《狮城舌战》一书更重印20多次,销售总数超过了100万册。一时间,“对方辩友”成了校园中的时髦称呼,各种辩论赛也由此成为风潮。

  如果说,狮城舌战让观众看到的是广博的学识、严密的逻辑和机智的语言,那么走过10年后的辩论赛已渐渐有些“变味”。一些观众形容如今的辩论赛大有“将谬论进行到底”的味道,有的辩手咄咄逼人、充满火药味;有的为了誓死捍卫自己一方的观点,不惜施展“坏辩术”,非把论点推至极端而不肯罢休;有的频频以“对方辩友怎么还不明白呀?”来讥讽、嘲笑对方。曾经十分热衷电视辩论赛的观众刘小姐直言:“很难再看到闪光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让人感觉辩论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而纯粹是在耍嘴皮子、为辩而辩。”

  本届辩论尝试变化

  令人可喜的是,电视辩论赛背后的问题已经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今年的大赛已在尝试改变。本届辩论赛的7支参赛队都是历届的冠军队,“王者归来”将使论辩的质量有所提升。而本届的7道辩题是通过媒体向社会广泛征集后确定的,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和现实针对性。如“网络与人际关系”、“如何看待人造美女”、“整治交通秩序”等更贴近现实生活;“选择越多越幸福还是越痛苦?”直接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而决赛题“为贫不仁和为富不仁哪个更可怕?”对道德的探讨也将引起更多观众的兴趣。

  辩论的胜利是读书的胜利

  ———专家指点辩论赛

  在教育电视台赛场外,一条醒目的横幅上写着复旦已故老校长谢希德的名言:“辩论的胜利是读书的胜利。”

  当年从“舌战”中一辩成名的蒋昌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辩论不应成为“脱口秀”,不应是纯粹技巧的展示,它应该以思想的碰撞、能力的展示给人以启迪和快感。

  两年前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的姜丰说,现在回头看,当年训练过程中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早就忘了,留下的是一生都受用的东西,如思维、逻辑、意识等等。“以学心听,以公心辩”,才是辩论的旨意。而在国外高校,辩论只是一种学生自发组织的兴趣活动,他们的辩论比较轻松,相比之下,国内的辩论赛动用很多资源,也太在意输赢。

  担任本届辩论赛点评嘉宾的复旦大学教授俞吾金说,辩论赛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过于讲究辞藻华丽、对辩时避实就虚等问题,应该探索一些新的规则来进行限制。但我对电视辩论赛持肯定的态度,我们不应因噎废食,因为它属于一种高雅活动,它考的是人的临场应对能力、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来源:文汇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