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郎德铜鼓坪(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09:35 贵州日报
  铜鼓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长期使用的一种古代打击乐器,逢年过节,苗岭山区的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围着铜鼓转圈,踏着鼓声的节拍,跳起古老的舞蹈,这就叫“踩铜鼓”,苗语称之为“刍略”;“踩铜鼓”的地方叫“铜鼓坪”,苗语称为“阿达略”。在苗族高度聚居的贵州苗岭山区,一般每个寨子都有一个“铜鼓坪”,有的是几个小寨共有一个“铜鼓坪”,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寨则有新老两个“铜鼓坪”。在星罗棋布的“铜鼓坪”中,郎德寨的新“铜鼓坪”是最为特别的。
郎德铜鼓坪(图)
新“铜鼓坪”全用鹅卵石仿铜鼓鼓面纹饰精心铺墁,形同一面巨大的“铜鼓”。“鼓心”为一圆形巨石,圆心凿有一个方洞,作插“铜鼓柱”用。“铜鼓柱”呈牛角形,它是用来悬挂铜鼓的。牛角形“铜鼓柱”源于天然“鼓藏树”。所谓“鼓藏树”,即“吃鼓藏”活动中用以悬挂铜鼓的“神树”,其树分枝呈“牛角”状。钟情“牛角”是牛崇拜的一种表现。而牛崇拜是诸多农耕民族共有的文化心态。不同的是,郎德村民将铜鼓悬于牛角形“鼓藏树”或牛角形“铜鼓柱”时,笃信无疑地认为,此时的铜鼓既是祖先的化身,又是耕牛的化身。将耕牛与祖先视为同一物体————铜鼓,可见苗族同胞对铜鼓崇拜到何种程度。

  作为郎德铜鼓文化活动重要场所的“铜鼓坪”,既古老又年轻。说其“古老”,是因为郎德村民在“铜鼓坪”上“踩铜鼓”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但郎德寨的新“铜鼓坪”又是1986年为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而扩建的。村民们别出心裁地用鹅卵石仿照铜鼓鼓面的纹饰铺墁坪面,使其酷似一面硕大无比的“铜鼓”。鼓坪上的每条芒、每圈晕,都以形状相似、大小相当的鹅卵石一丝不苟镶成“人”字纹。可村民不称“人”字纹而叫“鱼骨头”。苗胞敬重鱼,一是因为古代祖先以鱼为主要生活来源,二是因为母鱼产子多,繁殖快,实为渔猎生活的遗风和生殖崇拜的表现。郎德村民将苗文化中的“鱼文化”、“鼓文化”、“笙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融化于“铜鼓坪”上,这种艺术构思和建筑手法,实在可钦可佩,令人不能不说是对“铜鼓文化”的一大发展。由于有了这样一个“铜鼓坪”,郎德寨的“铜鼓文化”迅速扬名中外,国内外许多影视单位竞相前往郎德,以此鼓坪为场景摄制影视作品。 作者:吴正光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