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本土商业巨头共话应对零售业全面开放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09:36 新华网 |
12月11日注定要载入史册。依据入世承诺,中国将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这意味着,外资零售业将“无障碍”进入国内市场。12月11日又将是一个起点。从这一天起,国内零售商进入了世界级零售业竞技舞台。作为本土老大的武汉商界“四巨头”,未来将何去何从? 武商集团董事长王冬生:“三年内销售额过百亿元” 九月份接手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商集团),三个月后就是国内零售业全面开放日。对此,王冬生显得很平静:从武汉有外资超市开始,武商集团就开始了与外资零售业的竞争、与国内零售业的竞争。 虽然竞争早已开始,但变革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不久前召开的武商集团董事会上,一致通过的决议是:武商将把多年来投向其他行业的资本逐步回收,并汇集所有的资金,做强做大零售主业。 “明年要克隆一到两个武汉广场,与此同时做大做强量贩业态。本月,武商量贩刚刚成为武商集团控股的独立公司,首期注册资本1亿元。下一步,将使武商家电独立为一个公司,专攻专业家电连锁。明年武商集团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王冬生说,明年武商集团将投资1亿元左右改造老武汉商场,使之成为一家高档百货店,从而完善整个集团的经营结构,力争三年内销售额过百亿元。 中商集团董事长严规方:“有了网点就有了竞争资本” 武汉中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商集团)已在商海搏杀20年,在掌舵人严规方的带领下,中商集团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个普通百货店,成长为一家混业经营的上市公司。 中商集团先后创下多个业内第一。商贸主业拥有百货、超市、家电和药业四大连锁经营体系,在省内首创多业态并进的连锁经营发展模式;1996年率先走出武汉市进军二级城市,创建沙市中商百货;2003年,中商河南信阳店开业,创武汉商业跨省连锁经营之先河。 “想抵御外资商企的全面入侵,一定要多开店,抢占有利地盘。”严规方称,中国零售市场的网点资源还有2-3年的选址期,届时外资商企想要扩张也会对高昂的进入成本却步,有了网点就有了竞争资本。眼下,中商集团推出的又一个新业态———中商团结销品茂(ShoppingMall),已进入开业倒计时。 中百集团总经理张锦松:“有信心与‘狼’共舞” 有着67年历史、曾是武汉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店的中百集团,成功转型后拥有351家商业直营网点,年销售额达65亿元。“中百集团的成功,得益于两个转折点,一是1997年5月公司上市,二是果断决定推进连锁经营。”张锦松说。 从1998年开始,中百集团采取“金边银角”的发展思路,在城乡结合部和人口密集的居民新区低成本扩张仓储超市。在外资缺席下,中百便民超市成为武汉市网点数最多的社区型连锁超市,社区覆盖面达70%以上。 尽管如此,本土超市与外资超市相比,仍有差距。张锦松说:“外资超市开店有一套完善的程序,相关调查报告就有厚厚一本,其开店选址的标准化、科学化,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有压力,却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在支撑我们。凭借2万名员工的智慧,以及对本土民情的熟谙,我们有信心与‘狼’共舞。”张锦松自信地说。 汉商集团总经理麻建雄:“在与外资合作中长大” 十年前,武汉市商场内的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开在了汉阳商场;六年前,武汉第一家外资超市——家乐福的投资方是汉商集团与法国家乐福。 在武汉商界,率先与外资连锁巨头合作的汉商集团,如今集零售业、会展业和旅游业于一体,拥有三大零售卖场、三大专业店,一个旅游村,并控股华中地区最大的展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截至2003年底,总资产达15亿元。 汉商集团总经理麻建雄说,从外资连锁巨头处贴身学来的管理经验和理念,使得汉商集团独据汉阳,并将触角伸向会展业和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今年4月,武汉市迄今为止最大的展会——第5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就是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 “汉商在与外资合作中长大,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后,更希望国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商业网点的布局上,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麻建雄说,保护了民族商业,也就保护了民族产业。 零售业放开之两大悬念 悬念一:3-5年内,外资会不会成为中国零售市场的主体?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 入世后的头几年,外资的进入并不会对包括武汉在内的国内零售业造成巨大冲击,然而对于今后的市场格局无法简单地做出结论。 因此,建议本土超大型零售企业应当全力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延伸,并及早抢占黄金店址,使这些地区成为民族零售品牌占主导地位的市场;规模较小、采购系统不完善的本土企业应该慎重选择竞争业态,不宜过度圈地,应注重打造品牌特色;此外,本土企业的发展还仰仗地方政府的扶持,地方政府应当以国民待遇对待本土企业和外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悬念二:本土商业胜算几何? 华中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系主任、WTO研究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教授韩民春: 值得欣喜的是,武汉武商集团和武汉中百集团两大零售业巨头已跻身国家重点扶持的20家零售企业中,为武汉零售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从发展现状看,武汉的零售企业已经提早与国际商业模式接轨,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力。其次,零售业在入世前便与外资企业进行了七八年的竞争,从中积累了规模扩张和现代化商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外资企业的零售额仅占武汉市830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可见,本土企业在地域、历史、人文等方面占据的优势,是任何外资企业都不可能具备的。 “土”“洋”超市,老百姓选哪个 昨日,记者在武汉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武汉市民,请他们谈一谈对国内零售业全面放开的看法。 购物喜欢货比三家 许小姐,女,24岁,营业员 “进外资超市还是进本土超市购物?”许小姐在听到这个问题后,不假思索:“这可就没个准了,我的购物宗旨是,哪家商场商品价廉物美就进哪一家。”她说,平时购物喜欢货比三家。 对本土商店有感情 卢太婆,女,66岁,退休教师 卢太婆在江汉路上住了十多年,她坦言自己对本土商家有不一样的感情。“可能是恋旧的心态吧,家门口附近一站路内,开了三家超市,但每次我都会转到那家本土超市去购物。而且,这家超市卖的土特产很对我味口。” 购物环境很重要 胡先生,男,35岁,公务员 胡先生是有车一族,他对零售商店的环境要求较高。“有的外资超市,室外有开阔的停车场,室内的货物摆放有序,我比较喜欢。这两年,一些本土超市的卖场也开始吸取外资超市的长处,所以我是两边都去。” 小资料:数字化武汉商业 商业作为武汉的一个品牌,与之拥有一批明星企业及明星行业密不可分。武商、中商、中百、汉商等商业上市公司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商业名牌企业”称号。武商、中百集团连续几年跻身全国连锁百货企业前30名,并被国家商务部列入全国重点培育的20家流通企业集团行列。武商集团旗下的武汉广场,经济效益连续8年居全国百货单体店第一名。 餐饮业是武汉商业的一大“亮点”。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居全国城市第6位。有5家企业进入全国餐饮百强行列,三五醇、艳阳天、太子、小蓝鲸、湖锦、武汉三五等一批“新字号”深受市民喜爱。 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年交易近200亿元,辐射至全国近600个县市。西汉正街建材市场年交易建材货物500多万吨,被中国建材市场协会确认为“中国建材第一市”。 截至目前,以武商“摩尔城”、中商购物广场、武汉万达商业城为代表,全市1万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和购物中心有19个。一批贴近社区、便民利民的连锁便民超市、肉食品专卖店达480多个。 据统计,武汉有外资商业企业17家,涉及9个国家和地区。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世界三大跨国零售集团齐聚武汉。王府井、华联超市、国美家电、好美佳装饰、新一佳超市等一批国内知名商业企业均在汉设点,共同促进着武汉市场的繁荣。(策划:孔祥福文:记者李芳摄影:万多)(完)(编辑 逸寒)(来源:楚天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