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家之言:让生命教育走进校园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09:52 深圳商报

  西安市一中学老师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布置学生给自己写墓志铭。此事引起了家长和教育专家的争议。布置这篇别出心裁文章的老师说,这篇作文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思考自己人生的机会(12月9日《新京报》。对此,有人认为这种教育可能让孩子对现实失去希望。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有失偏颇。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始终在回避死亡这个题目,家长、老师甚至整个社会,都不想、不敢也不知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这是中小学人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缺陷。加之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观念,使得死亡教育很难得到认同。其实,我们非常需要对青少年进行生死观教育。近几年来频繁见诸报端的青少年学生的自杀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因此,西安市的这位中学老师,让学生给自己写墓志铭,是对学生死亡教育或者是生命教育的启蒙。这种对死亡的假想体验,正是我们教育中的空白。

  事实上,国外很多学校都开设有死亡教育课程,如在英国小学的课堂上,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护士会对小学生讲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并且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他们认为,这门课程将帮助学生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学会在非常情况下对情绪的控制。

  但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缺少“死亡教育”的内容,我们很多人从来没想过让孩子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生命到底是什么?生命对于我们自身、对于亲人和朋友、对于社会到底具有什么意义?面对一个个青少年自杀悲剧,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问题严重到让孩子们必须做出生死抉择?在“性教育”日趋普及的今天,孩子们什么时候才能享受到“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孩子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让孩子学会敬畏和珍惜生命,不至于动不动就想轻生。“死亡教育”应该是“生命教育”的核心,除应介绍死亡知识及心理指导等常识外,侧重点应落在对青少年的情感教育上,并由此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据悉,上海已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并将根据不同年龄对象,编制生命教育课程的标准。

  笔者认为,上海的做法值得推广。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不妨让死亡教育走进校园。存在主义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高贵的苇草,因为人知道自己要死亡。是啊,只有当人对死亡形成正确的认识的时候,才会对生命更加珍惜,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成就自己的一生。

  作者: 发表评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