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三年看“中考”保险业:真正的竞争开始了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10:02 新华网 |
12月11日,中国保险业开放进程中关键的一天。从这一天起,保险及相关服务业全部开放,中外资保险机构将享受同等国民待遇。 三年热身 早在中国“入世”之前,人们曾津津乐道外资保险业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但“入世”三年后,又略带欣慰地看到,当初的种种担忧并未变成现实。 根据保监会提供的数据,今年1月至10月,中国保险市场人寿险收入一共2700多亿元,其中2600多亿元来自中资保险公司,外资公司的比重仅为66亿元。上海是外资保险机构最为集中的地方,截至今年10月,申城中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例为86:14,从规模上看,中资机构依然占据绝对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保险市场发展迅猛,新增的市场容量消化了外资保险业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尽管“保护伞”逐渐变小,但毕竟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保护。比如在地域上,外资保险业只能在少数几个城市开展业务。 对中外资保险公司来说,过去三年的较量仅仅是场热身,真正的较量现在开始了。 “圈地运动” 根据“入世”承诺,今年12月11日后,相关“保护伞”都将消失,我国所有保险及相关服务业将取消地域限制,并允许外国保险公司向外国人和中国公民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服务。 整个2004年,“跑马圈地”成为外资保险业炙手可热的话题。 全国首家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保险获得宁波分公司筹建牌照,成为首家进入浙江省的外资保险公司;德国安联保险公司获批筹备广州分公司;中英人寿谋划进军北京、成都;保诚集团获得苏州牌照。外资保险向长三角周边地区,乃至西部中心城市“突围”的趋势已相当明显。中资机构也不甘示弱,成立仅一年多的大地保险,每两个月就有一家新公司成立。 人才竞争 人才,将成为中外资保险业竞争的焦点。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刚刚开始的“圈地运动”,已经直接点燃保险业对于人才,特别是保险公司中高级管理人才的争夺。因为每一家分支机构的扩张,需要一批各个层次的人才配套,这使得各地对于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突然放大。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在各家公司间,熟悉保险业务,外语好的人才跳槽相当频繁。如何留住人,将是保险公司共同面临的难题。(记者陈春艳)(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