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项具有国际影响的发明专利为何屡遭侵权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10:10 新华网 |
十年前,发明人郑红专夫妇在河南省发明了国内第一台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GK轧机,申请了17项专利,其中十一项发明专利申报了62个国家和地区,并获得了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几十个钢铁大国的专利授权。目前,这项专利受到国内日益增多的群体性专利侵害,保护专利遭遇诸多困难。发明人呼吁有关方面保护这一具有国际影响的专利。结束中国进口轧钢机的历史 郑红专,河南省焦作人,现年48岁。1985年,分配到安阳钢铁公司工作,3年后,郑红专考入武汉钢铁学校攻读研究生。在这期间,他和爱人赵林珍一起钻研轧钢技术。他们发现,传统轧机的一个共同的弊端就是钢板受力不均,容易出现两端薄、中间厚、弯曲变形的问题。因而提出轧机中间受力,两端自由、“变静为动”的轧机新理论,钢板通过轧机时,“浮动”的轧辊座及辊系使钢板上下均匀受力,从而轧出的钢板平整如镜,横向厚度差小于1微米,而且在理论上轧机可以无限拓宽。 1992年,郑红专夫妇在河南温县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GK发明专利轧机。原国家冶金部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这种轧机原理先进,结构简单,属国内外独创。用其生产的产品板形好,精度高,尤其是横向精度指标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同规格产品相比,都高出一个数量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查新报告结论)。1995年,XGK轧机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计委拨出专项贷款给予重点支持。199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郑红专在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办了集科工贸为一体的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公司被列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河南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企业之一。轧钢界的专家们认为,中国现有轧机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宝钢、武钢等国家重点钢铁工程项目,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的轧钢设备,动辄就是十几亿、上百亿元,而我国多数轧钢企业至今用的还是国外己淘汰了的二手轧钢设备。XGK轧机的发明及应用成功,标志着中国的轧钢技术摆脱了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被动局面,并一跃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中国从此可以结束轧钢机依赖进口的局面。 如今,XGK系列专利轧机在轧钢领域已经掀起了更新换代的“风暴”,郑红专及其创办的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在温县、新乡、安阳、焦作、郑州、上海、浙江等地,建成投产了8条XGK系列专利轧机生产线,仅就在今后8个月内即将投产的6条XGK-LD1450mm二十辊轧机,便可为国家节约进口轧机设备费用10多亿元,可形成年产精密冷轧带钢规模130万吨的生产能力,每年为国家节约进口外汇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0亿元)。屡遭群体性侵权 像所有的专利权人一样,随着XGK系列专利轧机的推广,这项专利也遭遇了专利侵权的困惑。 早在1989年,郑红专夫妇为了保护XGK轧机专利技术,先后在国内申请专利17项。同时,还向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11项发明专利申请,目前已经得到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韩国、德国、意大利等几十个钢铁大国的专利授权。 据郑红专介绍,2001年11月,受利益驱使,郑州拓普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部负责人的胡玉秀(郑红专在武汉钢铁学院同班同学),在公司通知要与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的前夜,带着技术资料不辞而别。胡玉秀走后,就迅速与为郑州拓普公司提供电气控制系统和轧机机械部件加工的北京、洛阳等厂家联手,先后在郑州、洛阳、上海等地成立“泰隆”公司,公然利用郑州拓普公司的专利技术,制造销售十二辊1400mm冷轧带钢轧机。1999~2000年,胡玉秀在郑州拓普公司工作期间,利用工作之便,私下将公司的XGK专利轧机的有关技术资料提供给天津冶金规划设计院和无锡新大中等前来订购轧机的单位和个人,因此就出现了这些单位“设计”制造的800mm十二辊不锈钢轧机和900mm十二辊轧机,其结构与郑州拓普公司的XGK轧机几乎同出一辙。2002年以来,胡玉秀等人先后生产涉嫌专利侵权1400mm十二辊轧机8台,以每台轧机平均销售价格5000万元、利润1500万元计,郑州拓普公司累计损失销售收入40000万元,损失利润12000万元。 2003年3月,郑州拓普公司在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天津冶金规划设计院、山西万邦公司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由于地方保护等种种原因,郑州拓普公司在天津中院、以及之后的天津高院上诉均被驳回。不得已,郑州拓普公司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了申诉,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就此案立案。郑州拓普公司在天津的败诉在国内外引起了极为恶劣的连锁反应,始终都在关注此案进展的山东、河北、江苏、广东等地的轧钢企业,乘机置郑州拓普公司的专利保护于不顾,纷纷购置侵犯郑州拓普公司专利的轧机。而个别人员更是带着轧机图纸和天津高院的判决书多次与韩国、日本、台湾等、境外的冶金、机械企业接触,谈判高价售卖专利轧机图纸,对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轧钢技术造成严重侵害。 今年8月,郑州拓普公司将北京泰隆、郑州天宏泰隆胡玉秀等起诉至郑州中级人民法院。被告则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对郑州拓普公司专利号为ZL:89101393.8的一项发明专利提起无效请求。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人不择手段在北京纠结起一邦“轧钢界老工作者”以轧钢学会的名义召开所谓的“净化学术环境、促进科技发展”座谈会,贼喊捉贼,公然在媒体上攻击郑州拓普公司的发明专利是套取的发明专利、是三十年代的公知技术,阻碍科技进步、污染学术环境等之。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大批轧钢企业纷纷来电、来函对郑州拓普公司的专利技术提出质疑,原本约定要来洽谈合作、订购XGK专利轧机设备的国内外客商,都纷纷取消了行程,一些已经签订的购货合同的客商又开始讨价还价,原本销售形势十分火暴的XGK专利轧机几乎处于了瘫痪状态。这些,给郑州拓普公司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专利保护为什么这么难 维护自己的专利合法权益,反倒引来这样的结果,让郑红专、赵林珍夫妇始料不及。他们说,1989年,他们每月的工资只有76元,家里只有50多元存款,硬是咬牙到处借了1万多元申请了第一项专利。10多年来,他们先后申请了十七项专利,其中十一项发明专利在国际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报。他们交纳的专利申请费、年费累计达到5000多万元(现在每年仍要交纳专利申请费、维持费1000多万元),技术研制费用高达5亿之多。而真正发生了专利侵权问题,中国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竟然是如此的“苍白无力”。郑州拓普公司专利纠纷事件,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河南省政府、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11月初,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领导批示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对郑州拓普公司的专利侵权纠纷进行调查。 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郭民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目前的专利保护为什么这么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比较淡薄。我国从1985年才开始实行《专利法》,比欧美国家晚了二、三百年,国外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意识已经深入人心。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处于转型期间,许多企业和个人根本没有尊重别人知识产权的观念,自己又没有创新能力,也没有资金搞技术研发。于是,只要能赚钱,他们就不劳而获,或者偷、或者挖,千方百计盗取别人的知识产权。这是近年来我国专利侵权纠纷事件逐年增多的主观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二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目前,我国的专利保护采取的是两条途径,即专利行政执法和司法诉讼。专利权人发现侵权行为,可以向市级以上专利管理部门报案,但专利管理部门只有调处权,即通过协商方式解决专利侵权纠纷,没有象工商部门那样的处罚权,侵权人和被侵权人有一方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我国当前整个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体系还没有完全理顺,专利行政执法力量非常薄弱,有些省辖市只有一、俩个人管理专利工作,根本没有执法能力。此外,国外知识产权制度实行的是“惩罚”原则,侵犯知识产权一旦被认定就会被罚得倾家荡产,一般人不敢轻易冒险,我国实行的是“填平”原则,即侵权人的非法获利要交给专利权人,但现实中侵权方生产了多少、获利多少,根本无法谈起,特别是中小企业、个体户根本就不建立帐目,眼看专利侵权官司打输了,就卷起铺盖,关门大吉,现实中赢得了专利官司却得不到赔偿的事例很多,专利维权成本远远大于侵权成本,所以专利侵权者敢于以身试法。 三是整个法制环境需要进一步净化。由于专利纠纷往往牵涉技术认定问题,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纠纷进入司法程序,侵权方多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专利无效请求,这时,司法诉讼程序就要停下来,等待专利复审结果,这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复审结果出来后,重新启动司法程序,审判结果又得等一年半载,一方对判决结果不服,就到高院上诉……这样,一个专利侵权官司打下来,少则二、三年,多则五、六年,一些产品和技术早已更新换代,失去了市场价值,专利权人往往被拖得筋疲力尽,很多都不了了之;而一些发明专利,需要有关技术专家进行技术鉴定等等。这些中间环节任何一个地方被人做了“手脚”,专利权人往往都前功尽弃,曾经发生过专家刚刚写出鉴定结论,又匆匆反悔的事情;此外,涉及跨地区的专利纠纷案件,往往会有出现地方保护、长官意志等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在当前法律环境下,打专利侵权官司大多都得不偿失。看来,中国全民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还任重道远。XGK高科技专利轧机的命运还要社会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关注。(来源:中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