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昨日联想开盘股价振荡显示外界观望 联想称先整合再以联合品牌创新(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10:38 广州日报大洋网
昨日联想开盘股价振荡显示外界观望 联想称先整合再以联合品牌创新(组图)
昨日联想开盘股价振荡显示外界观望 联想称先整合再以联合品牌创新(组图)
  联想H股昨日收盘2.575港元,跌0.1港元,跌幅3.738%。

  策划 关雅文 撰文 记者 叶成云

  昨天,吃进了IBM全球PC业务的联想集团在香港股市开盘后,股价上涨6%并一度提升至2.875港元,旋即出现下跌,最低2.475港元,可谓“大起大落”。这显示出,联想对IBMPC业务的整合能否到位,联想能否应对客户流失、品牌认知、员工认同三大风险,仍然是投资人心中的疑问。与此同时,联想和IBM产品广大的消费者乃至各自的渠道商,也在密切关注着新联想在售后服务、销售渠道方面的举措。

  卖掉PC,IBM是否在“甩包袱”?

  联想以12.5亿美元加接手5亿美元负债的代价,拿到了梦寐以求的IBMPC业务的品牌、技术和专利以及管理团队,而IBM似乎也“甩掉了PC这个高投入低产出的包袱”。

  有关数字显示,2004年IBM的PC部门不但没有获利,甚至拖累集团利润,造成最近一年度税前2.5亿美元的亏损。业内有人士反问:这似乎是一场皆大欢喜的交易,但“IBM果真是甩包袱么?我们不能仅仅从财务报表上作结论”。

  IBM欲借联想赢得消费市场

  他分析说,使IBM公司放弃以IBM品牌出品PC最可能的原因是:IBM的品牌价值在于其已成为一种高端技术的象征,而依靠价格取胜和消费娱乐化的产品与IBM的品牌形象形成了冲突。但IBM的对手正是凭借着供应链优势所营造的低价把控了日益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市场。因此,“IBM品牌的定位已经不能适应世界PC市场需求的改变,通过这次交易,IBM将更专注于软件和服务;同时,IBM在缺乏消费渠道、中小企业市场基础的背景之下,寻找一个成熟品牌并注入技术和产品将其重新激活,分担自己重建品牌属性的风险,或许正是IBM的老到之处。”

  原IBM全球副总裁、新任联想CEO史蒂夫·沃德在互联网连线采访时的一句话也揭示了玄机:“联想在中小企业市场以及在消费产品方面的能力将给予IBM新的机会。”

  IBM内部的一位人士对记者承认,IBM一直没有放弃赢得中小企业市场和消费电子市场的想法,而且实际上也曾试图进行改变,例如市场上一度曾传闻“IBM欲改变Think系列笔记本电脑的黑色基调”。尽管这一切对IBM已成往事,但对于新联想来说,一切不无可能。

  联想更看重与IBM的合作关系

  联想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马雪征表示:“这并不只是一个收购行为,更重要的是一个合作伙伴的行为,实际上当中有很多条约,确确实实体现了联想未来将得到IBM在业务上的很多支持,同时联想也支持未来IBM在战略上所采取的步骤。”这暗示联想能以“不算太高”的价格拿到IBMPC业务,实际上是附加了很多条件的。同时也显示,联想高层对“控制与反控制”的问题,是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的。

  在如何实现整合的问题上,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表示将分三步走,“第一步,联想将在采购、制造方面和IBM合作;第二阶段,进行市场和销售的整合;到第三阶段,进入到对方都没有的领域里去。”

  在18个月内,联想和IBM的PC部门将保持独立运作,市场与销售均保持各自独立性。随后将进入品牌调整阶段,联想将会采用IBM和联想的双品牌,到5年后将全力打造联想的品牌,真正走向全球。

  “整合也是对联想、特别是对IBM现有品牌再造的过程。”业内人士指出,一些过去IBM未涉及的中小企业PC、消费PC、消费电子等将赋予IBM新的品牌属性。

  服务政策短期不会变

  至于渠道,杨元庆说,在第一个阶段,双方可能还是各自卖各自的产品,等到第二个阶段即市场和销售整合的阶段,我们可能相互卖对方的产品,但事实上那已经是整合完成之后的新产品。他特别强调:“IBM现在的渠道对于联想是非常珍贵的,它们对于联想开发高端用户有很大价值。”

  至于联想、IBM产品的售后服务问题,昨天,联想总部发言人对记者表示,近期内,双方的产品和客户服务人员不会改变,IBM产品的售后服务仍由“IBM蓝色快车”负责。同时,双方签订的所有合同、共获订单将一如既往得到高质量的执行。(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