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查户口不必大惊小怪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15:17 信息时报 |
日前,在中山大学举行的2005届毕业生招聘综合类专场上,一些用人单位在考查应聘者的学历、外语水平等“硬件”之外,还把应聘者的家庭关系、背景等作为参考的考核条件,令许多前来应聘的学子大惑不解(信息时报12月9日A9版)。 对于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前来应聘的学子觉得难以接受,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也多是不解和反感:面试怎么变成查户口?一不小心,用人单位甚至可能遭受非议。在对家庭出身一向过度敏感的中国,这一做法很容易被一些思想偏激者和家庭出身歧视联系在一起。但是,客观地说,撇开其具体做法不讲,用人单位了解应聘者的家庭关系、背景没有错,应聘者更没必要因此大惑不解。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学校的专业教育之外,还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思想、性格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甚至是具有决定性的。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从遗传学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并非没有一点道理。这也是我们提倡优生优育的原因。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最早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职业、思想和言行以及整个家庭环境,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身心的成长。关于这方面有不少相关的论著。最明显的例子是,有暴力倾向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性格往往比较孤僻,不易沟通,甚至带有暴力倾向。 当然,经过后来十几年的学校教育,我们每个人性格中的不足或多或少都有所改善,但是,事实上,在我们长大成人以后,家庭最初给我们的教育依然以各种形式或凸现或隐藏在我们身上。换句话说,我们一辈子都带着家庭的烙印,以个体的名义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在工作单位中同样如此。现代社会非常讲究团体合作,它不仅仅要求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术,更要求其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EQ,如此才能促进单位的发展。而目前不少应聘简历反映的只是应聘者所受的学校教育,关于家庭教育的情况往往是一片空白。如此,用人单位询问家庭情况,纯属正常,甚至必要。 需要指出的是,用人单位若仅仅依据应聘者出身的“贵贱”来决定用否的话,则显然是不科学的。笔者以为,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软件”考核须科学化,比如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设置科学的测试,以更全面地了解应聘者。(来源:信息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