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京剧新观察之二:戏曲“移植”风光不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1日08:56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 孙丽萍12月11日报道:“明明是好戏,却没有剧团争着演。这是为什么?”著名戏曲编剧魏明伦在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发问。

  魏明伦此行上海,是为了观摩台北新剧团移植的同名川剧《巴山秀才》。这位“巴蜀鬼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写作此戏,至今常演不衰。他略略估算,搬演过这出戏的剧团应该不下三四十个。

  移植是把一个剧种的剧目拿到另一个剧种去演出,进行再加工。但是改动不大,否则就该叫改编了。

  此次由京剧名家李少春后人、“文武老生”李宝春领衔演出的京剧《巴山秀才》,在川剧基础上略有创新,观众反响不俗。魏明伦说,川剧有川剧味道,京剧有京剧味道。京剧移植川剧,可以让《巴山秀才》这出戏的积淀更加丰厚。

  “移植不仅成本低,而且最符合戏曲流传规律。从古到今,无论中外,有史以来的好戏都是不胫而走。许多戏班、剧团争演同一台戏,不同剧种之间反复移植,一代代在艺术家和观众之间打磨,新戏逐步变成老戏,最后才能出几部经典。”

  魏明伦深谙“移植”之妙。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经过无数西方歌剧院演绎,又被张艺谋搬到了中国紫禁城。魏明伦就曾移植一台川剧《中国公主图兰朵》,中外好戏对擂,令川剧一时声名大噪。

  “移植之风本来在戏曲界很盛,所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出了很多影响很大的好戏,如湖北的《徐九经升官记》、福建的《状元与乞丐》、浙江的《春江泪》等等,都流传很广。甬剧是小剧种,出了一台《半把剪刀》,一时全国上下、戏剧舞台上竟多了‘几百把剪刀’!”

  魏明伦记得,那时戏曲空前繁荣,移植功劳不小。各个戏曲剧种之间交流切磋。京剧出了一台好戏,越剧剧团也会带着编导、舞美、音乐去“偷学”:台上演出,台下画草图,将演员的一招一式都记录下来。

  “但是时下的戏曲界却不大一样。新编剧目迭出,水准也比以往更好。好戏众多,却很少有人去移植。剧团大多是一团一个戏,谁也不染指别家的好戏。尤其奇怪的是,越是已经得奖的剧目,就越是无人移植,无人问津。这样的新编剧目是否丧失了生命力?”

  千百年来中国戏曲沿袭的规律,如今似乎被颠覆了。原因何在?魏明伦说,也许,是因为戏曲市场不景气,投资跟不上,好戏也无人问津;也许是剧团片面追求新戏,追求评奖,难免偏离戏曲创作演出规律。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