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课改给教育带来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1日09:11 光明日报

  ——感受厦门课改本报记者 马跃华

  2001年厦门作为国家级实验区之一,率先进入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行列。全市首批110所中小学、950多名教师,近2.5万名学生投入到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课程改革实验中。3年过去了,当记者步入厦门采访时,感到一股股教育新风迎面扑来。教师学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

  “师道尊严”这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然而在厦门,记者看到的是一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厦门市松柏小学教师吕珈臻老师经常在批改作业时在学生作业本上画个笑脸表示肯定。一次吕老师为学生制作一个网页后,竟收到学生这样一张“笑脸支票”“亲爱的吕老师,恭喜你获得个笑脸个数自己填 。全班同学希望你天天笑脸。”

  教师训斥学生天经地义。但在厦门,教师能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一次,数学老师徐玉钗要学生当小老师帮24个小朋友解决租船问题,并限定每船4人。许多同学都顺利找到需要6条船的答案。一个男孩突然站起来说“我不同意,应该是3个小朋友租一条船。”全班同学一片反对声,徐老师也闪过批评他不注意听讲的念头,但最后还是决定听听小男孩的想法。小男孩说“他们都还是一年级小朋友,肯定不会划船,租船处肯定会派一个叔叔开船,这样比较安全,因此只能3个小朋友租一条船。”听完他的话,徐老师激动地抚摸着小男孩的头“你想得比老师周到,好样的”学生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

  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古老的教育话题,但在具体教学中往往由于班级太大,接受程度不一致而难于达到。在厦门市曾营小学记者看到了颇有启发意义的“三证”学习制度和“借贷”教学法。所谓“三证”是学校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确立了游学证、择业证、免考证的学习制度。如学生某一学科成绩优秀,在征求家长同意后,可向班主任提出“三证”申请。取得“三证”后,可以“游学”高一年级的课程,可以选择完成家庭作业,可以不参加学期考试外的其他考试,从而给了学生支配学习内容的自主权。所谓“借贷”是学校为了让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能取得成功学习的体验,而创造性地把社会上的贷款形式引用于课堂教学,通过“保密贷考题”、“保密贷考分”的形式,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转化为“生活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过程学习。比如,某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比别人慢,没有发言的机会,可以在课前向老师申请保密“借贷问题”,通过课前积极思考问题答案并在课堂上提出“新问题”来向老师“还贷”。

  在厦门课改中,“一言堂”的授课方式不见了,各种满足学生探索欲望,为学生设计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的教学新方式层出不穷。语文教师杨雅红在总结课改经验时就提出,要把语文课堂建成“情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感悟的课堂”等。随着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确立,厦门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兴趣得到高度激发。志扬是厦门某小学学生,在进行“100–56”的计算时,很难理解“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百位借”的算法,十分灰心,甚至宣布说,不做这种该死的题目了。老师知道后,不断给他打气,鼓励他回家后继续想想,看看能不能再找别的方法计算。老师的信任和鼓励给了他莫大的勇气,第二天他创造性地发明了“99–561”的计算方法,以他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成了一份独特的课程资源

  以前家长总是以教学配角的身份出现,总是围着老师的指挥棒转,教师指挥棒指到哪里,他们就协助监督、指导孩子学好哪里。如今在厦门我们发现,在课改中,家长的身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由幕后走上了前台,成为了一份独特的课程资源。厦门第二实验小学充分利用家长来自各行各业的优势,积极组织他们参与了学校的课程开发工作。如来自卫生系统的家长开设了“营养知识”课程;来自公安机关的家长开设“学生的安全与防护”课程;来自民航的家长开设了“文明礼仪”课程,有的家长还组织学生去参观交通指挥中心,参观污水处理厂,参观部队营地,观看战士训练等。这一门门来自家长资源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也丰富了教师的课程知识,促进了课改的深入。

  据厦门市教育局局长刘金桂介绍,迄今为止,厦门各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达1800多门,涉及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地方文化、社交技能、学习技能、身心健康、艺术教育等领域。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