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本防卫政策作重大修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1日11:10 广州日报大洋网

  据新华社电 日本内阁10日通过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2005至2009财政年度的《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以及武器出口新政策。

  改动颇大

  依照路透社的说法,日本政府“想象”在未来5年内在全球军事合作方面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想象”建立一支“能够对付恐怖主义和导弹袭击的更加灵活的部队”。从新计划书的字面上看,新防卫计划并不包括“发展先发制人的能力”。

  此次修改防卫政策是近十年来日本政府对既有防卫政策所作改动最大的一次。尽管日本方面强调新的防卫政策依旧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承诺的防卫姿态,小泉政府还是向媒体承认,新的防卫政策将扩大日本现有的防卫规模。

  放宽武器出口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细田博之9日还以发表讲话的形式决定放宽已经施行数十年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将用于导弹防御计划的武器装备排除在禁止出口行列之外,以便日美联合实施这一计划。

  “在遵守日本宪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日本将致力于自卫,决不威胁别国或成为军事霸主。”新《大纲》说。但路透社评论说,二战后日本宪法规定,日本不得拥有军队,仅限于发展自卫性质的自卫队。而近年来,日本政府一直在谋求超越这条宪法规定。

  背离“专守防卫”方针

  《大纲》表示要大力整备防卫力量,确立战略导弹防御体系,必须整备能够对抗恐怖活动、导弹袭击、攻占远离日本本土岛屿等局部战争的多功能机动灵活的防卫力量。

  日本媒体指出,新的《防卫计划大纲》用整备“多功能、灵活机动的防卫力量”取代了原先整备“基础防卫力量”的提法,这很可能背离日本原来主张的“专守防卫”方针。

  首次提及中朝

  据新华社电尽管自我辩护连连,但值得关注的动向是,新《防卫计划大纲》首次提及中国和朝鲜。

  “中国在地区安全中影响重大。”《大纲》还称,中国在大力推进核武器、弹道导弹以及空军和海军的现代化,妄指中国图谋扩大在海上的活动范围,认为有必要关注中国的军事动向。

  日本时事社同日报道说,“新大纲首次明确写下了中国的威胁”。

  但日本官房长官细田博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报告认定“中国对日本构成威胁”。路透社10日援引细田博之的话说:“这不意味着我们将中国视作威胁。”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当天也表示,日本政府并没有认为中国对日本构成了安全威胁。

  谈到朝鲜,《防卫计划大纲》说,朝鲜的军事动向“给地区安全构成了不稳定因素,破坏了国际社会关于核不扩散的努力”。

  虽然“9·11”事件后日本以反恐为由频频将自卫队送出国门的举动已经招致不少国家及其国内舆论的批评,但新《防卫计划大纲》还是强调今后将进一步扩大自卫队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力度。

  新《防卫计划大纲》要点

  据新华社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新《防卫计划大纲》有如下要点:

  ———以多功能、灵活机动、有效的防卫能力为目标,用以应对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其他问题所带来的威胁。

  ———仔细关注中国和朝鲜的动向。

  ———日本和美国的安全联盟关系必须加强,但同时注意要安抚驻日美军基地附近地区民众的情绪。

  ———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维和行动。

  ———陆上自卫队减员5000人。减员后陆上自卫队规模保持在15.5万人左右。

  ———新大纲内容施行5年,但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可随时变更。

  ———未来5年的防卫预算将从现有的25.16万亿日元(约合2491亿美元)缩减至24.24万亿日元(约合2400亿美元)。

  ———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用于战略导弹防御计划的武器排除在禁止出口行列之外。

  《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要点

  ———为陆上自卫队组建一个新司令部。

  ———为防御可能发生的弹道导弹袭击,进一步改进“宙斯盾”驱逐舰和“爱国者”型地对空导弹。

  ———推动日美在导弹防御系统方面的合作。

  ———提升有效应付袭击的应急防御能力。

  ———加强空中加油能力,以应对更多偏远岛屿受到威胁的形势。

  ———加强驱逐舰的行动能力以防止潜艇和间谍船进入日本水域。

  ———部署新式侦察机。

  ———淘汰现有F-4型战机,升级现有F-15型战机。

  ———开发新式坦克。

  ———削减未来5年军费至24.24万亿日元(2400亿美元)。(据新华社)(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