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上岗”须学生投票决定?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1日23:58 红网 |
近日,《中国教育报》“今日关注”栏目刊登了一篇题为《新教师“上岗”须学生投票决定》的报道,据报载:武汉工业学院5名新教师经过半年见习期后,接受由30名学生代表和院系领导,专业教师组成的评委会评审。若半数以上的学生代表认为不合格,无论其他两部分评价如何,该教师都不得上岗。据透露,5名教师中有个别教师已被半数学生认定“不合格”。 学生代表对某位老师的打分和投票结果将直接决定该教师是否具备上岗资格。这种“学生投票制”尊重了学生的权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但是,这种制度是否理性,是否真正选出了“合格”的而淘汰了“不合格”的老师呢?笔者认为值得商磋。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前我国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多样化的趋向,价值观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实用主义倾向日益浓重。一方面,他们否认单一的价值标准,群体差异性较大,对待事物的态度有很大差别,这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价值混乱的体现。其中不乏庸俗,非理性,甚至腐朽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当教师用主导的价值观去教育学生时,就难免会遭到学生的抵触情绪,对老师的评价自然也高不起来。 其次,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在有人群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集体心理”,人群中的人易于受到他人的“感染”,进而丧失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面对“老师是否合格”这一抽象难断的问题,学生们的判断力会大打折扣,趋同心理也就更易于发生。一旦其中某个大胆的学生作出判断后,其他的学生就非常可能马上跟着作出同样的判断。这样,教师的命运也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被一两个学生所掌握了。 再次,老师自身的外观及外在举止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外表漂亮,举止得体的教师自然很受学生欢迎。但有些老师却由于个性使然,不休边幅,言语惊人,古怪离奇。在没有长期的接触和深入的了解之前,这样的教师很容易遭到学生的误解,留下个不好的印象。但他们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师德上都极有可能是非常优秀的。金岳霖先生就是这么一个人,模样土气,行为古怪,所以在他的课堂上往往就是那么一两个学生到座,但是又有谁敢否定金老先生的师范呢? 选出优秀老师,对学生负责是理所当然的,但对学生负责不一定就得让学生自己来选老师。要选出优秀的老师,学校更应该在教育管理制度,考核激励制度,培训进修等方面下功夫。(稿源:红网)(作者:雷辉)(编辑:杨国炜) |